陈凯加盟新力?房企高管升级大揭秘

摘要:更多的行业资源,更好的资本市场形象,更清晰精准的战略选择,更强的人才吸引力,更规范的管理……或者,是新力希望他能带来的“答案”。

据业界消息,陈凯将加盟新力,任公司联席总裁或联席董事长。虽然新力尚未公告,但地产圈已经传得火热。毫无疑问,陈凯是地产界超级明星职业经理人,此次加盟新力绝对是业内重磅新闻。

陈凯的背景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2012年加入阳光城,用2年时间,带领阳光城实现从2011年销售23亿元到2013年220亿元的飞速跨越,增长近10倍,创下业界神话。2016年,陈凯开始进入中南置地,带领中南置地销售额从2015年210亿元,飚升至2016年502亿、2017年963亿,2018年1520亿,2019年1980亿,增长近10倍。

再来看看新力地产的情况。

新力地产是业内不折不扣的黑马房企,成立于2010年,2015年销售额36亿,2016年160亿,2017年428亿,2018年887亿,2019年987亿。并在2019年11月在香港成功IPO,创造了业界上市速度奇迹。

毫无疑问,陈凯这一量级的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将为新力带来巨大的价值,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陈凯加盟的新力,与其加盟的阳光城和中南置地不一样。

一是企业所处阶段不一样,新力现在已经站在了千亿的门口,而且已经成功IPO;

二是行业所处的背景不一样,行业已经过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期,进入了高位震荡期。

新力2019年相对2018年来看,增速只有10%,与前几年近100%的增速相比,急速下降,很明显,是因为要冲击IPO的原因,需要控制杠杆。

而上市后,新力应该会进入一个换档提速的过程。更多的行业资源,更好的资本市场形象,更清晰精准的战略选择,更强的人才吸引力,更规范的管理,或许这些是新力希望陈凯带来的“答案”。

房企高管变动为何如此频繁?

近年来,房企高管的人事变动似乎越来越多。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房企集团层面高管人事变动超过400人,涉及房企超过150家,其中辞职、退任、退休的高管接近200人。不仅是掌握重要职能部门的高层变化,还有执掌帅印的人频繁变动,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变动最多的职位是“总裁”,包括总裁、行政总裁、联席总裁、执行总裁等。涉及总裁职位变动的房企多达约50家,其中不乏一些地产大佬离职跳槽。

业界影响比较大的调动,犹如:吴向东从华润置地辞职,入职华夏幸福担任首席执行官暨总裁一职,后又当选联席董事长;正荣前执行总裁王本龙加盟三巽担任总裁一职;碧桂园奖金过亿的区域总刘森峰加盟实地人副董事长兼总裁;袁春辞任鸿坤总裁去往弘阳做联席总裁;曲德君在新城身陷舆论漩涡时入职新城控股,担任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宋卫平离开绿城中国、张卫东继任董事局主席……

当然,房企高管的变动历年来都很多,而且很频繁,2015~2018年是行业高速增长期,房企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管升级,同时诞生大量明星高管,2018~2019年行业渐冷,大量房企发生变革,同样产生了大量的高管更替。

房企的高管变动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房企引入职业经理人肯定是希望解决公司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人称“地产黄老邪”的博志成研究院院长、G50董事长俱乐部轮值会长黄博文总结了房企在5个发展阶段中的战略重点:


陈凯加盟新力?房企高管升级大揭秘

图:房地产企业发展五阶段模型,博志成研究院

基于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中小房企需要引入外部力量,突破瓶颈,完成升级。从中小房企(千亿以下)引入明星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总结了以下几个典型原因或需求:

1. 规模跃升,在冲规模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大量级规模房企管理经验的高管,以减少过程中犯错的成本。30亿、100亿、500亿、1000亿规模的房企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对高管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2. 探求学习新的发展模式。比如在行业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很多企业寻求高周转模式,在行业逐渐遇冷的情况下,开始控制债务和杠杆关注发展质量。于是寻求高周转模式的向碧桂园挖人,寻求均好模式的向万科、旭辉挖人。

3. 对团队职业化的诉求。很多房企家族化很严重,且创始团队职业化程度不高,积累了很多弊病,影响进一步发展,于是大量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内部进行大洗牌。

4. 对融资资源和能力的诉求。目前有大量中小房企仍想把握最后的行业窗口期,期望弯道超车,但融资渠道越收越紧,融资资源的争抢已经白热化,迫切需要引入具备融资资源、融资能力的职业经理人。

5. 上市前后的需要。房企IPO需要有具备上市经验的CFO、董秘,同时也需要有更多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光环加持,充实行业资源和资本市场资源,在资本市场打造更好的形象。上市后,有了上市公司平台,需要有更好的资本运作人才去充分利用。上市后对自身的规范性、风险控制、业绩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具备经验的更职业化的经理人来管理。

6. 对各类专业短板的补充。如投资、设计、成本等。如万科的“海盗计划”,通过从中海大量挖人,万科在成本管控、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把控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7. 部分房企二代逐步走向前台,也需要职业经理人的辅佐。如大发地产总裁葛一暘身边的廖鲁江,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身边的曲德君和一众老臣。

对高管,特别是执行总裁、总裁级别经理人的引入,房企希望他们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多元的。

职业经理人如何助力房企升级?

例1:陈凯加盟中南置地—模式转变、规模跃升

早在2015年之前,中南走的一直是百万大盘的老路子,这一点在其2014年及2015年的年度报告也反复被强调。

同时,中南在两份公告中都揭示了大盘的管理特性:公司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特点是项目均为大盘开发,对投资开发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且公司在项目高速增长阶段,管理半径增大。然而,自2016年以后,中南的大盘开发模式发生了急转性的变化,也直接帮助中南2016年业绩的一飞冲天。

如今的中南,已经不再走过往大家所熟悉的百万大盘模式,转而改走小盘快周转模式。而这正是阳光城突飞猛进的大招,符合陈凯关于周转的定义。从2015年200亿到2019年1980亿,中南也跨越了多个规模量级,完成数次管理变革。

中南发展模式的转变、规模的跃升,陈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2:弘阳豪华高管团—IPO、规模扩张、旭辉模式

弘阳2017销售额178亿,2017年底,旭辉集团前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良加入弘阳,出任弘阳集团执行总裁。自此这家房企开启了挖人模式,并一气呵成地引入了9名高管。

2018年3月1日弘阳地产举行了一次集体入职仪式,其阵容颇为豪华。蒋达强(集团总裁)、罗艳兵(集团总裁助理)、陈彬(地产集团总裁助理兼地产运营部总经理)、邹高武(集团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鄂宇(地产集团营销管理部总经理)、何爱华(商业集团商业运营部储备门店总经理)、邹俊(商业集团商业运营部储备门店总经理)、徐佳彦(地产集团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和林晨(弘阳海外相关业务负责人)。其中,蒋达强、陈彬、邹高武的“前东家”均为旭辉,蒋达强曾位至旭辉集团副总裁、上海区域事业部总裁兼海南事业部董事长。

据传,弘阳为引入这10位高管花了1个亿。同时,弘阳开启了千亿征程,2018年弘阳销售额441亿,2019年653亿,并且在2018年4月递交招股说明书,7月成功IPO。

可以说,这10名经理人对弘阳的规模增长和成功IPO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为冲击千亿提前准备了班底。同时,弘阳的发展“又稳又快”,且通过大量的合作开发进行扩张,而内部也非常推崇“旭辉模式”,长期对标学习旭辉,加之“旭辉系”蒋达强、陈彬、邹高武的加盟,令其对“旭辉模式”的践行更为彻底。

2019年7月,雷伟彬获委任弘阳地产执行董事、副总裁。雷伟彬曾任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在会计、企业融资及投资者关系方面拥有超过20年工作经验,将为弘阳的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助

2019年10月,又引入明星地产经理人袁春,任地产联席总裁,负责协助公司行政总裁有关大运营及营销管理的工作,将“总裁天团”再次升级。袁春的加盟,将大力提升弘阳的营销能力,也满足新行业趋势下的需求。

例3:中梁、新力CFO变迁——强化融资能力,上市前后强化资本运作能力

中梁和新力都是于2019年完成赴港上市的明星房企。

中梁于2018年5月启动上市工作,2018年11月提交招股说明书,2019年5月再次递交招股说明书,并于2019年7月16日成功敲钟。

2017年,中梁曾挖来绿地香港前CFO游德锋助阵,后游德锋离职。

2017年11月,中梁控股又挖来泰禾前CFO罗俊,直接融资和上市筹备工作。

罗俊离职后,2019年4月,旭辉原CFO游思嘉、碧桂园原财务总经理吴渊先后入职中梁地产任副总裁,助力中梁地产冲刺IPO。

2019年7月16日最终成功上市。上市后游思嘉负责资本市场工作,吴渊负责财务管控工作。

--------------------------------------------------

新力于2019年5月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2019年11月成功IPO。

2019年3月,王炎加加盟新力控股,对集团的财务、融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新力成功赴港上市。

王炎在银行系统工作十余年;后加入“复星系”,做到复星国际助理副总裁,被称为“郭广昌背后的男人”。后在海伦堡、仁恒置地担任副总裁。

王炎离职后,2019年11月,新力正式敲钟前,华南城原首席财务总监许建业上任新力CFO兼公司秘书,分管新力境外资本市场管理工作。

许进业曾两次任职于华南城,其中2007年加入后在华南城任职时间长达8年,对企业的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企业融资、投资者关系等方面均拥有丰富经验。而二次回归华南城后更是担任公司首席财务总监,负责集团整体财务管理、建立和维护投资者关系、执行集团资本市场融资、收购合并及业务合作项目等。此外,许进业还于2015年至2018年间任职禹洲地产。华南城和禹洲虽然主要开发项目均位于内地,但两家公司的风格长期受香港市场影响,港资特色明显,因此许进业对香港市场颇为熟悉,对港股上市公司的运作也已熟稔于心。

而陈凯则是新力引援的又一大手笔,相信这只是开始,陈凯加盟后,新力应该很快会有大量新职业经理人加盟。

新力和中梁CFO的变迁是房企对融资人才在IPO前后对资本运作人才需求的典型案例。

例4:龙光高管频更替——冲规模、去家族化

2020年伊始,就有报道称龙光地产挖来了原绿城CFO冯征和原华夏幸福基业孔雀城住宅集团总裁傅明磊,二者将分别担任龙光地产的首席财务官一职和执行总裁一职。

更早之前的2019年8月,融信的“二号人物”吴剑加入龙光地产,担任执行副总裁一职,并于2019年9月12日成为龙光地产执行董事。

在外界看来,龙光近年的高管变动与全国化冲规模的和去家族化两大因素有关。

龙光近年职业经理人的更替非常快,前任龙光商业地产总裁毛伟东、前龙光地产任执行董事陈观展、龙光高级副总裁胡浩、地产开发集团副总裁田文智、商业地产集团总裁陈嵩泓等均在龙光留下足迹。

这些职业经理人的频繁更替,外界解读为,一方面是龙光基于发展的需要大力引入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龙光在“去家族化”的道路上的波折。

有媒体报过这样一件小趣事,在龙光地产内部高管会议上,“大家说着说着,就说起了潮汕话,一些职业经理人直接蒙圈。”

龙光地产年报显示,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在2019年调整之前,龙光创始人家族在董事会中共占三席,其中创始人纪海鹏、纪海鹏胞弟纪建德为执行董事,纪海鹏之女纪凯婷为非执行董事。而在2019年调整之后,创始人家族的纪建德不再任执行董事,改由职业经理人吴剑接替,四名执行董事中将有三名是职业经理人出身。

人的调整,往往是为了更匹配企业战略层面的执行与布局,龙光所实施的去家族化,同样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2018年3月,在公司举行的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龙光地产正式提出千亿目标。彼时,龙光的销售目标是2019年实现千亿,2020年达到1500亿。

2019年龙光销售额,已经站在了千亿的门口。冯征、傅明磊、吴剑等均是有突破千亿的经验的明星经理人,相信会给龙光以极大助力。

中小房企引入人才的五大要点

旭辉、弘阳、中梁、新力等均为博志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博志成集团创始人黄博文先生曾为旭辉、中梁、新力等快速发展房企的战略顾问,带领团队与弘阳高管一起研讨千亿之路,协助新力完成一系列的变革和升级(组织、运营、团队、营销、文化等)。博志成曾见证了他们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也辅导和见证了他们不同阶段的用人之道。

目前,求发展的中小房企,普遍对人才求贤若渴,基于对房企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和实践,博志成建议中小房企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人才前置,先人后事,向上一级别的企业去挖人。百亿以下的企业要冲百亿,要向百亿企业去挖人,百亿企业向500亿企业挖人,500亿企业向千亿企业挖人。

第二,地产行业最贵的是人才,挖人不要将就。地产企业人力成本占比很低,一个优秀人才创造的价值远超工资,遇到优秀人才要大方。弘阳引入10个高管花了1个亿,新力在十几亿的规模时就能花百万年薪挖职能总。

第三,挖人要精准谨慎,要注意匹配。不能只看简历和简单的面试,要仔细观察和背调,特别是高端人才,挖错了可能会贻误战机:

要明确挖人的目的,是想要获取资源、要提升管理能力、要补条线短板、还是要光环?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人;

要深入研究目标人选的工作经验,比如想要冲百亿要挖人,不能只去在百亿企业工作的人,而是要挖经历了冲百亿过程的人;

要挖与企业特点匹配的人,想要高周转的企业,就要挖有高周转经验的,有高周转性格的人,想要提升品质和利润的企业找的人又不相同;

如果想要系统提升改造发展模式,就要至少找上一级别企业的执行总、运营总,或标杆企业的区域总,不能挖单一条线的职能总。

要考虑是否与企业文化匹配,高级别人才特别要能与老板性格能匹配或互补。

第四,职业经理人加入后,要给予足够的权限和空间,充分发挥其价值。

特别是家族企业,老板尤其要帮助职业经理人融入团队,树立威信。

第五,要明确每个人挖过来后要达到的目标,注意不要抱以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尤其是中小企业,容易把经理人当救世主,建议以最低的期望和最大程度的支持,让职业经理人发挥价值,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导致动作过大、急于求成、耐心不足,不能发挥价值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且行业增速迅速下降,行业将有大量优秀人才溢出和重新优化配置,中小房企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进行高管团队升级。希望大家可以明确需求、精确指导、果断出击、大方出手、鼎力支持,打造优秀职业经理人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