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与皇后感情如何呢?在他死后,皇后是否真的怀有同治帝的遗腹子?

姑蘇城南


同治帝载淳是清朝第十位皇帝,6岁登基,19岁驾崩,在位13年(1861-1875),共有一后四妃,没有留下子嗣。载淳是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只留给世人一副淡淡的身影和许多荒诞离奇的传说。

载淳是咸丰帝生前唯一的皇子,生母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于热河行宫,载淳毫无争议的继承了帝位,由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位顾命大臣共同辅政。尊嫡母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尊生母叶赫拉那氏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两宫太后利用奉迎大行皇帝梓宫入京的机会,勾结留守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将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两宫太后从而掌握朝政大权,实行垂帘听政,史称辛酉政变。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延续了重用汉臣的策略,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两大心腹巨患,又派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朝堂上以恭亲王总领军机,文祥,宝鋆等鼎力支持,用人得当,举措合宜,谏议肯纳,国势呈现出大乱之后百废待举的欣欣向荣之意,史称同治中兴。

载淳17岁大婚,挑选皇后时两宫太后意见不一,慈安看中的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出身,品貌端庄,知书识理,其父崇绮是同治四年的状元。慈禧看中的是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满洲正黄旗出身,出身高贵,明慧可人,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就出自富察氏。最后关头,两宫太后让载淳自己拿主意,结果将代表皇后的玉如意递给了阿鲁特氏,富察氏被封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氏被封为瑜嫔,副都统赛尚阿之幼女阿鲁特氏被封为珣嫔,主事罗霖之女西林觉罗氏被封为瑨贵人。

皇后虽然比皇帝大两岁,但载淳不以为意,婚后两人恩爱非常,如胶似漆。冷落了其它妃嫔尚不要紧,可冷落了慧妃就令慈禧太后极为难堪了。她生性要强,对儿子一向要求严苛,不假词色。选皇后时又大拂她意,竟然选了慈安看中的阿鲁特氏,但慈安是嫡母,按大户人家的规矩来说自己就是一位姨娘,吃饭都不能上桌面,现在同样尊为太后,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因此她不能说慈安的不是,怪来怪去都怪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生下来,养这么大,心却向着外人。可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慈禧也不可能去责难儿子,本来就看皇后不太顺眼,这下越发对她来气。时常把皇后召来训斥一番,骂他老缠着皇帝,挑唆着冷落其它嫔妃,皇后唯有忍气吞声,私下向皇帝哭诉,劝他到诸嫔妃宫中坐坐。可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载淳,心性高傲,越是如此就越发不去慧妃宫中,但又不宜常来皇后宫中,徒惹生母不快。此后大多数时间就待在养心殿,干脆哪位嫔妃宫里都不去,这下生母就该没话说了吧?

1875年,19岁的同治帝偶染天花,病势沉重。皇后急得五内俱焚,整日以泪洗脸。慈禧心情抑郁,少不得要拿皇后撒气,责怪她没有照顾好皇帝。皇后心中有万般苦楚,但连跟皇帝单独说句话的空当都没有。因为慈禧说了,皇帝病重,除了御医和贴身太监外,任何人不得打扰。皇后每天率诸嫔妃跟随太后到皇帝寝宫侍疾,说是侍疾,也就请个安,远远看上一眼,有太后在,哪有她说话的地方。当听到御医奏报说皇上病势好转,皇后觉得无论如何得去单独见见皇帝,偷偷跑到皇帝寝宫见到卧床不起的载淳,心中的委屈无处抑制,顿时泪如雨下。载淳见状问起原委,皇后便把太后如何责难的话相告,载淳唯有好言宽慰说:“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的日子。”哪知慈禧早已接到太监奏报,赶到皇帝寝宫,听到夫妻俩的对话,顿时怒火中烧,走上前去,揪住皇后的头发,便扇了一个耳光。

皇后未免受辱,口不择言,抗声说道:“你不能打我,我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慈禧生平最大的恨事就是不能正位中宫,一听这话犹如火上浇油,厉声喝道:“给我传家法来。”传家法是要行杖,用大板子打屁股,皇帝一听,又惊又急,顿时昏厥,原本见好的天花出现“痘内陷”,就此一命呜呼!同治帝驾崩后,两宫太后颁发懿旨,以醇亲王奕譞次子载湉过继咸丰帝为子,继承大统,年号光绪,时年仅4岁。新帝登基一个月后,嘉顺皇后阿鲁特氏突然驾崩,年仅22岁。正史上说嘉顺皇后因大行皇帝之崩,哀伤过度,以致病逝。野史传闻,嘉顺皇后因身怀六甲,同治帝驾崩又是因染上天花而引发梅毒大疮毙命,这种病会遗传给婴儿,会影响到皇家血脉。于是慈禧秘密下令将皇后饿死,也有说是皇后既悲于大行皇帝,又不愿独守深宫,选择吞金自尽,与同治帝一同葬入惠陵地宫。


历史茶坊


同治帝皇后,清朝最后一位蒙古族皇后

清初立国之初,政权尚未稳固,为得到蒙古的支持,需要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就成为最传统的选项。当时清朝大部份的后妃,皆是来自于蒙古。

自顺治废了第一个皇后开始,清宫为日后确立后妃订立了严格的选秀制度。后妃选秀的人选,只能是满、蒙、汉二十四旗官员人家的女儿。病、残、丑陋的,要先向各旗都统申报,再由都统通报户部,再由户部奏报皇帝,经皇帝准许后,才可各自婚嫁。 选定皇后以后,首先要行纳采礼,之后还要举行纳采宴,大征礼。


同治帝皇后是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被指立为皇后。册封为孝哲毅皇后。她是清朝唯一一位阿鲁特氏皇后,也是最后一位蒙古族皇后。

自选的皇后,想说爱你不容易

同治皇帝是在十七岁时选皇后的。在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敲定了两个人,十四岁的富察氏和十九岁阿鲁特氏。

生母慈禧太后喜欢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则认为阿鲁特氏具有母仪天下之气质,况且阿鲁特氏的母亲是慈安太后的表姐,慈安太后自然向着阿鲁特氏。

两宫太后各有所爱,最后决定让同治自己来选。结果,同治选了比自己大两岁的阿鲁特氏。这下可好,还没成亲,皇后算是把慈禧太后给彻底得罪了。


同治皇帝自己挑的皇后,当然会喜欢

可在与皇后成亲后,慈禧太后愈发的看阿鲁特氏不顺眼。只要小俩口稍显恩爱,也会横加指责。后来,甚至一度阻止二人的夫妻生活。

同治帝与皇后的感情,从一开始说就应该很好。只是既慑于慈禧的淫威,对于所爱的女人又不敢过于亲近。心灰意冷之下,亮跟着堂兄载澄溜出皇宫,去寻花问柳。没过多久,十九岁的同治就撤手而去了。


同治皇帝死的时候,有说阿鲁特氏已有了身孕。

就算真有其事,可皇位的继承从来都是鲜有留给遗腹子的。 最后,在慈禧太后亲自干预下,把醇亲王奕譞的长子载湉,以文宗咸丰皇帝过继子的身份,继承同治皇帝的帝位,成为光绪皇帝,而两宫太后仍然继续垂帘听政。


这时的阿鲁特氏深知同治帝去世后,自己在慈禧面前更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曾偷偷修书一封,哀求父亲崇绮把自己接回家去。 可进了皇宫里,当甘皇后的人,又岂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同治皇帝去世七十天后,阿鲁特氏皇后在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寅刻,也追随同治皇帝而去了。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进宫后,被封为皇后,与同治相敬如宾,如胶似漆。

每次慈禧看到皇帝对阿鲁特氏特别好,便格外不高兴。

于是对皇帝的私生活横加干涉,经常把同治叫到自己居住的长春宫,教训一番,明里暗里的要求皇帝多去慧妃的寝宫,少去皇后寝宫。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常常劝阿鲁特氏要学会讨慈禧欢心,这样皇后的位置才坐得稳,可阿鲁特氏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的端,做得正,没有必要阿谀奉承,这话却不下心传到了慈禧太后耳朵里。

慈禧勃然大怒,认为阿鲁特氏轻蔑自己,更加痛恨阿鲁特氏。

那年同治皇帝19岁,却不幸染病去世,阿鲁特氏唯一的靠山倒下了。

皇帝去世后的两个月阿鲁特氏也去世了,关于阿鲁特氏的死因,有几个说法,一个是说阿鲁特氏悲伤过度,大病不起,也不愿意治疗,还有一个原因是说被慈禧太后迫害致死,秘密下诏,断绝皇后的一切饮食,将皇后活活饿死。

阿鲁特氏皇后去世的时候只有22岁,而且还有二个月的身孕,最后与同治一同下葬,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怀着皇子殉葬的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