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密探零零发


在汉宫不得志的王昭君,顶着大汉公主的名分嫁到匈奴,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由此开启了,她做为汉匈和平使者的光辉一生。可惜的是,她与呼韩邪单于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呼韩邪就去世了,此后她按照匈奴的习俗,改嫁呼韩邪的儿子们。汉成帝鸿嘉二年,年仅33岁的王昭君病逝于塞北。

昭君出塞

建昭元年,14岁的王昭君被选入宫中,充当宫女。此时在位的皇帝,是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元帝。坊间传闻,汉元帝好色,后宫美女无数,根本来不及检阅,就让画师毛延寿呈送画像,以供皇帝挑选。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毛延寿,所以找遭到毛延寿的报复,刻意把她画丑了,始终没得到汉元帝的招幸。

其实这段历史不大可信,汉元帝并不是一位很好色的君王,后人为了突出王昭君的不幸,故意编造的。不过,事实上王昭君在汉宫那段日子,一直无缘得见天颜是真的。按照正常发展轨迹,王昭君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再服役一段时间,出宫嫁人。二是作为宫女老死宫中。

机遇出现在汉匈关系的改善。呼韩邪单于因为匈奴分裂,五位单于相互杀伐,他想投靠大汉寻求帮助,并几次亲临长安,以藩臣之礼拜见汉皇。

汉元帝在宠妃冯媛的建议下,决定恢复汉匈和平,并以宫女顶公主身份,出嫁匈奴。诏令下,让宫女们自愿报名。谁都知道匈奴大草原的苦寒,汉人很难适应,结果没人愿意去,除了王昭君。

与其在宫中碌碌无为,倒不如为汉匈和平做点贡献,王昭君的这个举动,使她名垂青史。由此可见,王昭君是一位相当有见识的女子。

虽说公主是假的,但貌美如花是真的。呼韩邪单于大喜过望,汉元帝则有些失落,怎么还有这么漂亮的女人,竟成了身边的遗珠!

后世对汉元帝的不甘心,大肆渲染,竭尽所能发挥想象力。什么更换和亲名单,什么利诱昭君,什么强暴昭君,怎么吸引眼球怎么编,其实都是扯淡,汉元帝绝不是混账皇帝,也许有点失落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汉匈和亲跟以往大不一样,汉武帝前期的所谓和亲,就是拿女人贿赂匈奴,是对强盗的媚颜屈膝。王昭君和亲,是大汉对匈奴的赐婚,对匈奴人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王昭君生得其时啊!

婚姻生活

呼韩邪单于对王昭君非常宠爱,他册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阏氏就是王后,宁胡,意思就是保卫匈奴安宁和平。确实,王昭君充当了呼韩邪的保护神,她就像大汉对匈奴人的承诺,由她开启了汉匈百年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后,为了生下了一个幼子:伊屠智牙师。可惜的是,王昭君并没有沐浴爱情的阳光太长时间,不久,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时年约50岁。

呼韩邪单于临终前,指定他的次子雕陶莫皋即位(长子已经离世),并下令,以后的单于继承规则是“兄终弟及”。

雕陶莫皋即复株累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他将继承父亲所有的遗产,包括女人,当然也包括王昭君。

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王昭君,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嫁给父子两代人的习俗。于是,她向汉成帝求助,要求返回汉地。汉成帝给王昭君下了一道诏书:尊匈奴习俗!就这样,王昭君不得已嫁给了自己的“庶子”。

不过,王昭君因祸得福,复株累单于同样对她恩爱有加,王昭君替他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叫“云”,二女儿没留下姓名。就是这个叫“云”的女儿,继承了母亲汉匈和平的使命,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历史评价极高。

复株累单于继承了父亲汉匈和平的遗志,在王昭君的帮助下,很有作为。可惜的是,他的命还不如父亲,三十多岁就早早去世了。他的弟弟且糜胥继任,是为搜谐单于。

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再次改嫁搜谐单于。这让王昭君闷闷不乐,有资料说,搜谐单于也不大宠爱王昭君,两人婚后不到两年,王昭君便郁郁而终,结束了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须卜居次云

王昭君的长女“云”,史称须卜居次,居次相当于汉族的公主,须卜是她夫家的姓。须卜居次自幼深受母亲的熏陶,精通汉学,热衷于汉匈和平事业。她一生往返于汉匈之间,为两个民族的和平贡献了毕生精力。

汉平帝时期,须卜居次亲入长安,侍奉晚年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王莽建立新朝后,须卜居次与王莽相处融洽,王莽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须卜居次的儿子。

地皇四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被杀害,须卜居次和她的儿子,也在与绿林军的战斗中阵亡。

伊屠智牙师

须卜居次死后,他的儿子伊屠智牙师的地位变得很微妙。此时,匈奴的单于是呼都尔师道皋单于,按呼韩邪单于临终遗愿,呼都尔师道皋即位后,应该将弟弟伊屠智牙师立为左贤王,作为王储继承人。

但随着须卜居次的死,呼都尔师道皋单于,为了讨好玄汉政权,也为了将单于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直接杀害了幼弟伊屠智牙师。

王昭君的另一个女儿当于居次,历史上名声不大,她有一个儿子,也曾经入长安侍奉王莽。

总之,王昭君和她儿女们,一生都在为汉匈和平做贡献。王昭君以汉人之身,忍辱负重,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汉匈和平事业,种下了友谊之花。


寻根拜祖


王昭君是一位可敬的女人,也是一位悲惨的女性。是那个时代很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一位命运完全掌握在当权者手里的人。

严格的说来,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工具。一个巩固政治资本的工具,一个谋求和平的工具,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

我想从他被父亲献给汉元帝她的生命就充满了屈辱、无奈、颠沛和无常吧。

据传她有一首《怨词》尽管作者有可能不是她,但多少能见其心境吧: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虽然名列四大美女,有“平沙落雁”之美,但他的一生却参与了历史最无耻最阴暗的那些事。

先是被父亲谨献给汉元帝,接着是那个著名的传说,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工毛延寿被恶意丑化,没有进入后宫。

竟宁元年,被赐给呼韩邪单于,被称为宁胡阏氏,宁胡本身就是安靖胡人之意,这个称呼我想也是汉人意译的。

三年之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昭君请归,结果汉成帝不同意,又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因为“从胡俗”,作为一个汉人女性,这种胡俗昭君肯定是无法接受的,但她还是为这个继子生下了两个女儿。

她32岁的时候,继子这位新单于也死了。另一位继子继承了单于之位,后来没有记叙她是不是又被“从胡俗”,但想来不从胡俗,她过得也会很悲惨。两年后就病逝了。

就是这个被各种男人在手上拨来转去的柔弱女子,却为两国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让边民免遭涂炭,让男人们安享太平。

这是无数《昭君怨》中的一首,唐人卢照龄写的,我想昭君若能看到,应该是远望长安,双眼失神吧: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船长肆叔


对汉朝来讲 当时为了平息这些战争 不是采取国家力量去压制匈奴 而是采取了和亲 昭君出嫁 维护了汗朝与匈奴半个世纪的稳定 但对昭君来讲 一辈子很悲哀 在匈奴三嫁他人 对汉人来讲这是耻辱 但在匈奴眼里却是情有可原 在封建思想意识里 女人就是传宗接代的 作为王室是不可能让王室的人转嫁 也许我们该庆幸活在这和平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