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她又和落雁有什么关系?

诗赋中华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沉鱼的西施、落雁的昭君、闭月的貂蝉和羞花的贵妃,其中落雁的昭君就是指西汉时期的王昭君。历史上确实有王昭君其人,也真实的作为和亲对象嫁给呼韩邪单于,但后世与画师毛延寿的故事纯属文学创作的形象,与正史记载是不符的。


文学故事中的王昭君及疑点

关于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有《汉宫秋》、《昭君出塞》及曹禺的《王昭君》、《西京杂记》等戏剧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但文学形象并不能作为史料依据。

我们看看《西京杂记》中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初入宫廷,第一不懂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这笔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开口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原想她毫无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后来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文学故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疑点:

疑点一、如果毛延寿真是这么坏,自然是罪该万死,死有余辜。问题是关于毛延寿的事迹,正史根本没有记载。有关毛延寿的传说,它最原始的依据,原来是几百年后西晋人葛洪所写的一本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本是好事文人掇拾而成的杂记,况且葛洪离汉朝年代也已久远,很有可能他就是根据传闻而记的,内容是否真实,尚待考证。


疑点二、汉宫是否存在皇帝按图召幸宫女的制度,也大成问题。因为从情理上分析,这样做似无必要。宫女近在咫尺,是美是丑,只要将她们招来一看,岂不一目了然?何必舍近求远,舍简就繁,非要先将她们画成肖像,然后再按图召选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疑点三、有的传说,昭君出塞是因匈奴大兵压境,强索昭君,元帝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这恰恰与事实相反。那时,匈奴并不强大,而且汉匈关系也很好。因为自汉武帝开始,就曾三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大规模反击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匈奴主力逐渐西迁。后来,匈奴贵族内部又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自愿称臣,并率部徙居漠南光禄塞(今内蒙古包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为了搞好与汉朝的关系,主动前来长安向元帝恳求和亲。元帝自然非常高兴,下诏改元“竟宁”,意为庆贺边境安宁。昭君就是在这次出塞的。



正史中的昭君出塞

《后汉书》记载:“时呼韩邪单于来朝,帝敕令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佥愿行。”可见历史上的汉元帝,送妃子入番邦,并非出于无奈。而史书中的王昭君,其请使和番,只是为寻求个人解脱,也并非出于安邦定国,出于解民族之倒悬。

当时汉元帝曾下诏以待诏宫女五人赐给匈奴单于,而昭君因人宫数年,仍未见到元帝,青春虚掷,哀怨蓄积,乃自请掖庭令,请求出塞。因元帝根本未见过昭君,也就同意了。

在呼韩邪辞行的宴会上,元帝才见到昭君,他万万没想到昭君竟是如此艳丽动人的女子。元帝后悔不迭,但为了汉匈友好,只好忍痛割爱,赐昭君为单于阏氏,并赐给她“宁胡阏氏”的封号。由此可知,昭君并没有成为元帝的妃子。

昭君出塞以后的情况又如何呢?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或郁郁而终,或吞药自杀,或投江自尽呢?都不是。

《汉书·匈奴传》记载,昭君出塞,受封“宁胡阏氏”,曾生一子。后单于死,其子雕陶皋继立,求娶庶母昭君,昭君上书汉帝,欲不遂还国,汉帝令依胡俗。昭君又生二女。

正史关于昭君出塞后的情况记载得非常清楚:昭君成为单于阏氏以后,曾与呼韩邪单于生一子名曰伊屠智牙师,后封为右日逐王。不幸结婚二载,呼韩邪单于就死了。


昭君悲惨的命运

按照匈奴的习俗,丈夫死后需嫁给继子为妻。学习中原伦理思想的昭君肯定不适应这种习俗,曾上书汉朝,要求回归故乡。

遗憾的是,这时元帝已于两年前死去,成帝在位,他敕令昭君依从胡俗。于是,昭君又成了呼韩邪大阏氏之子复株累单于的阏氏,并和他生育二个女儿,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又过了十年,复株累单于也死,昭君之子伊屠智牙师死于争位之中。长女须卜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回到汉朝入侍太后。绿林赤眉起义后,王莽被诛,须卜居次也受株连而死。

至于昭君本人的活动,则不见于正史记载,亦不知卒于何年。昭君就像一只蝴蝶消逝在茫茫历史中……


昭君与落雁的典故

这里我们就不单说落雁的昭君了,我们来说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的典故吧。

沉鱼: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曾受越王勾践之命,前去侍奉吴王夫差。有一天,她去河边浣纱,鱼儿看见她的美丽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所以有“沉鱼”之说。

落雁:西汉时,为了沟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王昭君受命和婚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闭月:貂蝉拜汉献帝大司徒王允为义父。有一天,貂蝉在后园拜月,忽然,一片彩云遮住了明月,恰好被王允看见,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就被人们称为“闭月”。

羞花:一天,杨玉环在御花园赏花散心,无意间触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叶儿。宫女们不知是含羞草,误以为杨贵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于是就传开了,后人称她为“羞花”。

这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由来。


古今烽火台


你好,我是赵COCO,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王昭君公元前36年被选入后宫,但是一直得不到召幸,一直郁郁寡欢,眼看着就要孤寂一生,老死于深宫之中。

在此时,恰逢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协手下来到了中土,他们要求与汉朝和亲。按照以往,两地的和亲都是要挑选公主,但因为两国常年战争,汉元帝非常不满匈奴,所以放话从宫女里挑选,并且挑选上的就升为公主。那些宫女都想笼中鸟儿,哪个不想自由,但是一想到要远嫁匈奴,而且匈奴的婚嫁制度是父亡嫁子,所以都不愿去。

就在这时,王昭君出场了,为了自己的自由,更大汉的安定,她决定报名,自愿下嫁匈奴,前往匈奴去和亲。在瑟瑟寒风中,王昭君北去,呼韩邪得到这样美丽的妻子非常高兴,胡汉两方多年的战争终于相对的和平了。

传说“昭君出塞”时,在前往大漠寂寥的旅途中,想到自己飘摇坎坷的命运,不禁悲从中来,取出琵琶弹奏。她的伤怀从手上的琵琶中传了出来,天边飞过的大雁听了也感染了这位绝世美女的悲怨,竟然全都柔肠寸断,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后人便用“沉鱼落雁”中的“落雁”来形容王昭君的绝世美貌。


赵Coco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论经典


王昭君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