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武松做都头的知县,为何后来不肯帮武松报仇?

用户4474642174


知县不肯帮武松报仇?

阳谷县知县是个什么人品?

有句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水浒中,就有很多知县,比如郓城县的知县时文彬、寿张知县、提拔武松为都头的阳谷知县等。这几位知县都不是好人,郓城知县好色,阳谷县知县贪财。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阳谷县知县:

那日,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出名,成了当地的打虎英雄。众猎户引他到县衙,沿途还有围观的人,好不风光。知县大人见武松身材魁梧,威风凛凛,又是老虎英雄,当即把武松提拔为都头。但知县大人提拔武松,并非慧眼识英雄,而是私心,以后就要用武松为他办私事了(见不得光的私事)。

武松工作差不多两个月,知县大人就派他去送礼。

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来,差不多二年半的时间,“积攒”好些金银,需要送到东京去,打点关系疏通网络,谋个升转,又怕路上被强盗打劫,须得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去便好。“……欲要送一担礼物去……。”——《水浒传》

这件差事,全权委托武松去办理,武松一个来回差不多50天。前有杨志押送生辰纲,后有武松押送“金银担”。武松虽然成功押送了金银,但却失去了哥哥。因为就在这期间,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上了,并谋害了武大郎。

那么,这“一担礼物”是多少钱?我们可以从梁中书的生辰纲来推算。

梁中书给蔡京送的礼物,价值十万贯。这些礼物,后来被杨志分成11担挑着。这就说明一担差不多是9090贯左右。

北宋末年,770文充当一贯钱,叫“省陌”,而当时一两银子价值差不多2000文。也就是说,1两银子折合2.6贯钱。而在水浒中,1两银子差不多折合今天1000块钱。具体参考第十五回,吴用出一两银子,阮小七买了20斤生熟牛肉、一瓮酒、一对大鸡,另外还把自己欠酒店的钱给还了。

1两银子1000块,1贯差不多385块钱,那么知县大人价值这9090贯的一担礼物,折合今天的钱差不多是350万。两年半搞了这么多钱,算下来,知县大人每年平均赚140万左右。而这些,显然不是他贪污的全部。

就因为太值钱了,所以知县才找武松帮他送到东京,否则容易被人劫去了。

众所周知,宋代官员待遇高,但实际上,基层官员的俸禄还是很低。直到宋神宗时,才提高基层官员的工资,其中县尉的工资,从7贯2石米,提高到12贯3石米。甚至直到南宋,做了通判的陆游,还写诗说自己工资低,养不活妻小。

总之,阳谷县知县仅在两年半内,就搞到了这一担礼物,仅凭俸禄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有灰色收入。事实上,文中多次暗示,武大郎死后,西门庆就多次给知县送钱。西门庆给何九叔送钱时,一次性就给了10两。要给知县大人送钱,肯定就更多了。

故,我们知道阳谷县知县就是一贪官污吏,这种人只会利用别人,包括武松在内。

他不会真心把武松当作朋友,更不会帮助武松。

他眼中只有钱才是朋友。失去了一个武松,可以找别人替代的,钱可不能被替代。


博而化易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正常,知县只是利用武松而已,谈不上提拔。

武松打死了猛虎,被知县任命为都头。

都头相当于今天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

这个位子可不好做,因为需要直接抓捕罪犯的。

古代没有手枪,抓捕罪犯完全需要靠冷兵器肉搏,这是非常危险的。

即便你是武功高手,稍有不慎也会送命。

所以,都头的人选很难找,愿意干的人不多,能够胜任的更少。

而武松的武功高超,连老虎都打死了,对付普通罪犯肯定是没有问题。

同时,武松也是一个没有牵挂的单身硬汉,敢于拼命,敢和犯罪分子搏斗。

其实,知县提拔武松,不过是利用武松而已。

武松是他能找到的最好都头。

然而,武松大哥被毒死,武松曾经写状子上告。正常来说,武松如果真的是知县心腹,知县应该不分青红皂白把西门庆和潘金莲抓了严惩。

然而,西门庆给了不少行贿以后,知县就不追究了。

名义上,武松是知县的忠实部下,知县去京城行贿打点都让他去。

然而,遇到这种大事,知县却不罩着他。这说明知县只是利用武松,不愿意为此丢掉一大笔行贿的收入。

官场就是互相利用,这种事情也不稀奇。

话说回来,知县也不是完全不看重武松,毕竟武松是他的部下。如果他对部下完全不管,以后谁还为他效力?

所以,当武松杀了西门庆以后,知县无法再从西门庆那里得到行贿,就转而帮助武松,减轻了他的罪名,从轻发落。

说到底,白花花的银两,比义气要更有诱惑力。

套用古惑仔中乌鸦的一句名言:出来混的,没一个讲义气的。


萨沙


报仇?不要说知县收了西门庆的钱了,就是没有收西门庆的钱,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暴力报仇。

使“阴招”呢?就需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了,武松的性格,可能等十年吗?

十天他也不会等的。

知县不会和他这种“粗人”一伙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再说了,知县提拔武松做都头,官场潜规则来说,是武松欠知县的恩情,不是知县欠武松的恩情。

按照官场潜规则来说,武松应该好好的干活,不要招惹知县的富豪朋友——西门庆。西门庆是知县的钱袋子。

武松你一个小职员,知县看你一眼,你也应该跪下谢恩。

为你家的破事要知县拿出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呢!还要撕烂知县的钱袋子!开玩笑大了!

天下没有如此“傻气”的知县。

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是唯上,武松应该叫知县一声“恩主”的。

不去回报“恩主”的提拔之恩,还在“恩主”的地盘闹事杀人,影响“恩主”的年底考核不说,还影响“恩主”的经济收入。

知县不亲自拿着刀子斩杀武松也只是因为知县是一个文人,身份所限,不好杀人。

武松一爆发,整个阳谷县最恨武松的除了西门庆也就是这个知县了。

  1. 第一,武松不报恩,还搞事破坏知县的治安政绩。
  2. 第二,杀掉西门庆之前,不和自己打招呼,让知县有个准备。眼睛里没有“恩主”。

怎么帮武松!

知县疯了呀!帮武松对他有一丁点好处吗?


再来一句题外话,知县的龌蹉价值观里面,也许认为武松是和自己大嫂潘金莲不干净呢?

不然,干么这么非要杀人呢!

整个县城潘金莲名气在外,武松近水楼台,现在又闹这么大,典型的“奇淫有奇祸"嘛!


葭明通半瓶历史


另类君答题^_^

提拔武松的知县,之所以不帮助武松,反而偏袒西门庆,这个源于武松和西门庆身份的差异。

武松是都头,相当于县刑警队长,西门庆是提刑副千户,相当于县司法局长,虽然两个人职位都属于公检法,但武松这个都头的工资是知县个人给的,和旧社会的师爷地位相同,都是知县个人雇佣的合同工(比临时工好一点),但武松这个合同工没有正式编制,不是国家供养的体制内人员。

西门庆就不同了。他这个提刑副千户是有编制的,工资福利都有政府供给,以西门庆的财力物力,阳谷县的提刑千户早就被他用财色手段俘虏,他这个副的千户原要比正职管事管用。

两相比较,武松这个合同工说换掉就可以换掉,但西门庆这个提刑副千户是朝廷命官,根基非常硬,加上西门庆还是当朝宰相蔡京的干儿子,所谓树大根深,绝非武松这个小小的都头可以比拟。

因此, 所有涉及到阳谷县的刑名讼狱事件时,知县也常常要受到西门庆的辖制,虽然有点以下犯上,但西门庆有的是钱,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是个事儿,所以久而久之,知县也成了西门庆的提线木偶。

综上所述,西门庆犯下的事儿,即使是武松摆到了台面上,知县也是偏袒西门庆愣是不作为。

所以武松: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自己来!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毛主席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丘吉尔也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计算。斯大林也说过,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阳谷县知县为啥不帮武松,因他在西门庆那里得到的利益要远远大于从武松这里得到的利益。只要不是傻逼。这个账就能算明白。

西门庆是阳谷县的地头蛇,大富豪,在阳谷县经营多年,历任知县都跟他关系很不错,照金瓶梅的说法,宰相蔡京都能跟他攀上关系。关系网盘根错节,所以知县也得让他三分。而且知县从他手里也得了不少好处。



武松只是刚干了半年的都头,无权无势无钱,只有一身力气,所以知县给知府送礼就让他去。换言之,知县跟西门庆是朋友关系,跟武松是上下级关系。武大被弄死,谁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全靠潘金莲一张嘴。潘金莲说病死了,也就病死了。

唯一知道真相的就是仵作,但是仵作也被买通了。虽然留下一块烧焦了的骨头,但是当时又没有DNA检验,也不能证明这块骨头就是武大的。因此知县说,眼见尚不为实,何况揣测乎?按照当时的破案条件,也不能说知县偏袒哪一方。如果你武松当场看见西门庆一脚踹死了武大,肯定知县也不敢这么随意就把你打发了。



但是武松是个亡命之徒,一看官司打不赢,直接动手把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对狗男女杀了,提着人头前来投案自首。这时候知县就向着武松了,因为西门庆死了,知县从西门庆手里也得不到啥利益了。但是武松还活着,而且是个亡命之徒,谁知道这家伙有啥关系,如果知县知道武松跟柴进宋江关系不错,估计当时就能吓得尿了裤子。

所以知县给武松的案子定了性,两人斗殴,失手杀人。本来武松是闹市上故意杀人,性质非常恶劣,结果弄成斗殴失手杀人,而且是为了一个女人,这就帮武松脱了罪,所以上面下来的判决,武松只是流放,而不是死刑。而且流放的地方也不远,沧州而已。



所以知县还是帮了武松很大忙的。


唐风宋月


提拔武松做都头的知县,为何后来不肯帮武松报仇?

一、武松和阳谷县知县的关系。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上了景阳冈,醉意袭来,在山石上休息,猛听得老虎动静,吓得酒醒了,在这时候,武松没有退路,只得拼死一搏,最终武松凭借神力和高超的武艺,竟然把这头猛虎活活打死了。武松打死猛虎被众猎户敬为天神,抬下山去禀告知县。知县赏识武松英雄了得,相貌堂堂,赐武松一千贯赏钱,武松当即表示要转赠给众位猎户,这一举动让知县更加钦佩武松,心下甚为赞赏武松的义气深重,就主动邀请武松担任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深感知县的知遇之恩,把知县当作恩相来看待,而知县也甚为倚重、赏识知县,委派武松亲自赴东京一趟,为他完成一件重要任务,武松完成得十分出色,知县极为满意,对他更加倚重和信赖。

二、武大郎之死。

就在武松去东京出差的这几个月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却遭遇了人生重大变故:潘金莲国色天香、姿色妖娆,偏偏嫁给了武大郎这样的男人,心中始终觉得十分窝火又委屈,在清河县被众多浮浪子弟撩拨、骚扰,武大郎无奈只得把家搬到了阳谷县,但潘金莲淫荡之心不改。武松打虎后偶遇哥哥武大郎,武大郎欣喜万分把武松带到家中,潘金莲对武松生出非分之想,一心想勾搭,但武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见潘金莲不守妇道,三番两次撩拨自己,便义正辞严斥责了潘金莲,潘金莲对武松死心了。便把求欢的眼光抛向了他人,在王婆撺掇下,潘金莲和阳谷县著名恶霸西门庆勾搭成奸,武大郎捉奸不成,反被西门庆踢伤,潘金莲干脆一把砒霜毒死了武大郎。

三、阳谷县知县为何不肯帮武松报仇?

武松从东京出差回到阳谷县,第一件事就是来探望哥哥武大郎,却听到武大郎的死讯,这在武松看来绝对是件蹊跷的事情。武松极为精明、机警,先是从潘金莲口里探听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团头何九叔,由此打开缺口,找到了武大郎真正死因的物证和人证(郓哥),武松便径直带着物证和人证去县衙,状告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杀哥哥武大郎,不料被知县拒绝。按道理知县对武松极为器重和赏识,为何不帮武松呢?武松不知道的是,他在追查哥哥武大郎的死因,搜集有关证据的时候,西门庆也没闲着,他四处使银子打点并施加压力,阳谷县知县等大小官吏都受了西门庆的好处,也迫于他的压力,不敢为武松报仇,因为他们害怕遭到西门庆这个恶霸的打击报复。

四、阳谷县知县最终为何又帮了武松?

西门庆这个恶霸可不是浪得虚名,他既欺男霸女,凌虐百姓,又有诸多手段诈人钱财、陷害他人,在阳谷县臭名昭著、劣迹斑斑,更兼西门庆还有一身好武艺,因此上,满县的人都惧怕他的势力,无人敢惹,包括知县。武松是极其聪明的人,早就洞悉到了这个要害,于是,在搜罗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口供后,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把王婆押至县衙,再次向县衙状告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杀武大郎,这一回,知县不但受理了诉状,还想尽办法帮助武松减轻刑罚。这又是为什么呢?知县所惧怕的就只是西门庆,因为他惹不起西门庆这样手段歹毒、卑鄙下作的人,更何况自己也受了西门庆的贿赂。武松杀了西门庆,这压力自然没了,也就愿意帮助武松了。


乔鞅


知县为什么要帮武松报仇?

打虎,帮忙安定了地方,帮忙出了政绩是不错,但也提拔你做都头了呀!

体制内精髓就是交换。

以后就是上下级关系了。

无论下级受了何种冤曲,但都不能杀人,一旦出了人命,性质立刻就变了。

知县总不能冒着天下大不讳来对抗政府,对抗法律,来帮助武松吧。

就是武松他爹,老武头复活都不能。

散了吧,这种问题,以后就不要提了,就算提了,也不要再邀请我回答。


江狄


千里当官只为财,不要说古时,现在少数人尚且都还存有这想法,吃拿卡要,极其变态,为了钱财兄弟都随时可以翻脸。

西门庆那时是阳谷县城里的一个地痞、恶霸、淫棍、地头蛇、暴发户,相当于现在的黑社会老大。

他平时结交权贵,出手阔绰,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因此沾他光的,公门中九成都是他的人,平时自己在县里爱咋地就咋地,也没人管他,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就这样一个立地太岁,行恶乡里,渔肉一方。县老爷岂会不知不觉,他只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睡着了不知道。

有县老爷的扶持,西门庆当然是越发胆大,谁也不放在眼里,以至后来连衙门中人都头武松的哥哥也敢杀害!

阳谷县城人人惧怕他,躲着他,那是丝毫不敢得罪他,因此都尊称他为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不光开药铺、还开酒楼、开妓院、狮子楼就是其名下财产之一,他有的是钱,贿赂相关当事人,贿赂官员那是他经常干的事。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西门庆已在县令那里打点好了一切,县令当然不会说什么,而且他自认对武松不薄,武松理应给他担待一点,而不是给他找麻烦!

当初他找的武松是有喜欢的,一表人材,而且武艺高强,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身边帮忙的话,震慑一方那是不二人选,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日后发生这种事!让人难以预料!真的是瓜爹啊!



闲谈话温州


这个问题很奇怪,知县为什么要帮武松报仇?两个人既非亲非故,也不是拜把兄弟生死之交,又没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的恩情,俩人只不过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实在找不出知县帮武松报仇的理由和动机来。

知县提拔武松的动机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我们先看看知县为什么要提拔武松?武松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大郎,路过阳谷县景阳冈,在痛喝十八碗酒之后大发神威,赤手空拳将危害乡里连伤人命的吊睛白额猛虎打死,为民除害,轰动阳谷县。知县见武松威猛高大又忠厚仁德,便有意抬举他,让他做了阳谷县的都头。

武松打死猛虎为民除害其实功劳也有知县的一份。因为武松打虎是在知县的辖区发生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知县领导有方,除掉猛虎是知县的一大政绩。知县审时度势提拔武松当都头一方面可以为己所用,另一方面也能为自己赢得政声,那就是知人善任。

可以说知县提拔武松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利益和前途着想,领导有方和知人善任为他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提供了有利资源。

事不关己,关心则乱这是知县为官之道

对自己有利的事才干,对自己无利的事属于浪费时间和资源。知县就是十足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武松报仇的这个事情上其实是知县将武松逼到撇开法律自己复仇的道路上去的。一开始,武松是通过法律途径状告西门庆与嫂子合谋毒死武大郎,为此他还找了两个证人何九叔与郓哥。实指望知县能公事公办通过法律途径严惩西门庆等人。但是知县、县吏早已暗中收受了西门庆的贿赂,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受理武松的案件。武松被逼无奈开启了自己复仇的道路。

可见知县的所作所为全部围绕自己的利益展开。利用武松为自己赢得政绩;利用西门庆为自己增加收入中饱私囊。至于最后知县改动供状从轻发落武松,主要还是念在武松帮了他不少忙,尤其是上东京替自己把金银财宝安全送到亲眷处是大功一件。他只是利用手中职权做了个顺水人情而已。

总而言之,指望这样的知县替武松伸张正义纯属痴心妄想。


郑非梦妙文


西门庆是当地一霸,有权有势,又给知县送了好多金银财宝。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武松只是当地的知县,无权无势。自然知县拿他并不在意。如何能和西门庆相比。

据金瓶梅中写道:西门庆还和蔡京等人有联系,一个人有了钱之后,就往往勾结官府,鱼肉乡民。武松官小,县令不是很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