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俗语“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这句话指妻子贤惠,丈夫就能避免祸害;儿子孝顺,父亲就会感到宽慰。妻子与子女,就是一个家庭的后院,也是家庭的重心,后院着火,整个家都会瘫痪。

一、妻贤夫祸少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古人“吃过亏、上过当”,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因此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妻子非常贤惠,那么丈夫遇到的祸事就会大大减少;

“妻贤夫祸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妻子”也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所在。即便在旧社会,男性是农耕的绝对主力,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单纯依靠男性是“独木难支”。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当丈夫在田间辛苦劳作,回到家中之后,如果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家庭会让丈夫感觉到成就感。所以,丈夫就没有后顾之忧,干起事情就会更加卖力。

古人云:“家有贤妻,则士能安贫守正”。这不仅说明了妻子对丈夫的影响,更说明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这样的妻子在“贤”字上也许是称职的,但独缺少了一个“廉”字。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贤妻良母,向来是百姓家庭所遵从所希望的典范,一个“贤”字赋予了作为妻子的女人太多的内涵。因此,老祖宗才会告诫后人“妻贤夫祸少”。

现代社会,男女同工同酬,同劳作,同生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男人做强者统治世界,主宰世界的传统依旧存在。因此就有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的说法。

二、子孝父心宽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所谓“子孝父心宽”就更容易理解了,对于父母而言,辛辛苦苦一辈子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铺平一条成长之路;当自己的孩子“明事理,知荣辱”,那么父母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父子关系古今探索终无定论,幸福之家其乐融融,不幸之家各有不幸。孝不在口头,而重在自己的行动中。儿子如果孝顺懂事,那么为人父母就会感到非常宽慰。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很多孝顺体贴的孩子,对父母报告事情时,是“报喜不报忧”,不说使父母徒增忧虑烦恼却无济于事的话,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当然心宽。

经常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节约开支尽量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勤动手,少讲多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忠告呢

其实,母亲的身心行为,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更为深远;当然,父亲的言谈举止行为,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也是巨大的。很多问题儿童的背后,常常是家庭问题。

所以,身为父母者要不断自我教育,改善修养,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更持久、更具说服力,也更深刻,所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是身为父母者,必须要面对的功课。

从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告其实非常有道理:要求别人总比改变自己来得容易,然而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是由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子以及勤劳的丈夫共同努力组建而成。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