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近期落选院士了?谣言!

本文整理自网络

最近“屠呦呦落选院士”突然刷屏朋友圈。我就纳闷了,现在已经是2020年,就算是最近一次的院士增选结果也是去年的事情,距今已好几个月,怎么屠呦呦落选就又开始刷屏了呢?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一些自媒体在造谣传谣,低级谣言居然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屠呦呦近期落选院士了?谣言!

他们传的谣言如上所示,说屠呦呦落选了2020年的两院院士评选,评委会还给出了落选理由: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足够的论文。事实上根本就没有2020年的院士评选,屠呦呦研究员(人家是研究员,不是教授)已连续多届没有参评院士,没有参评自然就不存在落选之说。

另外,评委会也不会给出落选理由,更不会比造谣者还傻给出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足够的论文这样的荒唐理由。事实上,在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里,有不少科学家就是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足够的论文。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消息传出后,举国振奋的同时也有扒出了一些料:屠呦呦是“三无”科学家,无留洋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

无留洋背景和博士学位,这是屠呦呦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家的一个普遍情景,当时国内没有学位制度,和她年龄相仿的很多国内科学家也是只有一个本科学历。至于没有院士头衔,屠呦呦在一次采访时曾表示过:“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复杂。”

屠呦呦近期落选院士了?谣言!

中国的院士评选经常受人诟病,屠呦呦能拿诺贝尔奖却得不到院士头衔更是经常被人拿来说道。院士评选有自己的规则,和诺贝尔奖评选的方案是不一样的。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那个时代,国内普遍讲集体的功劳。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主导作用,她之后几次参评院士,她之前的一些同事对青蒿素的发现功劳归属划分上有异议,使得屠呦呦落选院士评选。最近几次的院士评选,包括她拿到诺贝尔奖之后的几次院士评选,屠呦呦都没有参评。没有参评自然不会出现在院士名单中,也就不存在落选院士之说。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章程》,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中国两院最近一次增选院士是在2019年,所以下一次增选时间应为2021年,而并非2020年。

另外从网文所说“落选原因”来看,两院章程中也并未对院士的“留洋背景、博士学位、足够论文”进行明确要求。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另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屠呦呦生于1930年,如今接近90岁高龄,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屠呦呦近期落选院士了?谣言!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一般不超过65岁。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此外,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同样,《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也明确,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