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吗?

共跳滴水线子


如果希特勒提前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也无法改变苏德战争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希特勒发动战争迟早,都注定要失败。

因为苏联的战斗力远远比德国想象的要强,苏德之间的差距是硬实力的差距,而苏联人的抵抗力也远远比德国人想象的顽强的多。

可是如果仅仅从莫斯科局部战争来考虑,如果希特勒进攻苏联计划提前两个月,德军则有一定的可能拿下莫斯科,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

历史不会假设,但我们可以先看看,莫斯科战役,德军为什么失败。

有人说德军即使提前两个月攻打莫斯科,这次战役德军也不可能取胜,理由是德军兵力不足,攻打莫斯科的时候,投入兵力不足达不到起码的要求。

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一共投入兵力是100万,而苏军则是倾巢出动,把远东地区的兵力都调来了,投入的总兵力是125万。到战役后期,德军的兵力达到了180万,而苏军则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

按照军事学上防御战定律,进攻方通常至少要比防守方兵力多两倍,才能稳操胜券,攻下城池。

可是那是说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而德军战斗力比苏军要强大许多倍,装备也比苏军先进,所以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每战都是以少打多,而且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几乎是每战必胜。

所以说,莫斯科战役,德军兵力少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莫斯科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气。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前期打得非常顺手,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用两个装甲集群发动进攻。

在他们掩护下,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在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

10月3日,德军一鼓作气拿下奥廖尔。

德军乘胜追击在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跟苏军相遇,苏联西方面军难以抵挡德军攻势。

德军10月7日德军抵达维亚济马,在一周内全歼苏联红军维亚济马集团23日,德军继续进攻,又围歼了苏联红军布良斯克集团,苏军在此战中有67.3万人缴枪投降。

就在德军厉兵秣马打算向前推进的时候,莫斯科地区雨雪交加,道路开始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很多的战车陷入了泥泞之中,不得不在原地打转。

这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德军的机动力严重受限,德军的后勤能力开始不足。

二战纳粹的杀手锏是什么,闪击战。

德军在战争中的骨干是什么,装甲集群。

不信你看看苏德战争史,德军的装甲集群出现在哪里,苏军的噩梦就出现在哪里。

尽管坦克的速度不会减慢多少,但战车不能跟上,步兵更不能跟上,装甲集群也不敢孤军深入,进攻节奏就慢了许多。

可以说正是雨雪造成的泥泞道路减缓了德军前进的步伐,德军机动性强的优势全部消失,不能发挥。

虽然说受天气影响的不只是德军,但是苏军动用了大量的战马和普通的马来运送战略物资,更重要的是,苏军可以利用现成的苏联铁路网,后勤基本没有压力。

而接下来的情况更糟,莫斯科冬季到了,德军官兵受不了当地的异常严寒。

德军补给不足,冬季御寒服装和白色伪装服都无法运到,缺乏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

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而苏联红军则是在严寒中长大的,根本就不在乎寒冷,士气高涨。他们在源源不断的援助下,不仅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而且他们的枪炮都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同时还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总之莫斯科战役中,对德军不利的因素,严寒是比较重要的一条。

那么,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进攻莫斯科,有没有可能获胜呢?

在后世的眼光看来,“巴巴罗萨”计划似乎是一个疯狂的,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实则不然。

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的成功率在纸面上看是不低的。而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折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巴巴罗萨计划来执行。

在希特勒的规划中,德军应该兵分三路,快速击败苏军。

巴巴罗萨计划本来预定的时间是1941年5月初,而最终执行确实在6月下旬。这接近两个月的时差,最终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按照本来的计划,从5月份开战,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将快速击败白俄罗斯方向的苏军,拿下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会击败苏军西方面军,直捣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会围歼乌克兰方面军,在年末攻下斯大林格勒。

按照原计划,1941年年末,德军就应该攻下包括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等所有大城市。这之后无论苏联是否投降,都不会再影响大局了。

但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没有顺利完成呢?

因为南方集团军群出了问题。德军在南方并没有顺利包围乌克兰方面军,而是让乌克兰方面军缓过了第一阶段的暴击,进入了防御工事。最终不得不调集中央集团军群南下,和南方集团军群一起艰难吃掉了苏军乌克兰方面军。

而这个阶段,恰恰是苏联补充回血的重要阶段。如果德军能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话,在苏军补充好新兵之前,德军就应该兵临莫斯科了。

所以,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关键就在两点:1:中央集团军群去支援了南方集团军群,耽误了两个月。2: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以后,中央集团军群靠近莫斯科时已经进入深秋,气候此时对德军不利。

所以,如果巴巴罗萨计划按照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执行的话,德军抵达莫斯科时最晚也就是初秋。要知道,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的战斗力是很差的。而仅有的常备军又在德军的第一波打击下消耗殆尽。在初秋的时候,在苏联道路泥泞之前,后勤充足的德军在莫斯科与苏军决战,那就真的是胜负难料了。


小约翰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寒潮提前到来,希特勒拿下莫斯科是必然的结果。

在已知的历史,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已经都对失败默许,只是寒潮给了苏联时机,德国的落实装备难以启动,攻击力也难以发动,所以才止兵僵持!

德军有近半的伤亡是由恶劣的天气造成,通常说希特勒没有预料到寒流,事实上此时德国的军工和后勤保障体系也达不到完整的供应。

德国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即便攻克莫斯科,也未必能够坚持住苏联反攻,最终还是只能维持当时的战线!

苏联庞大的国土,虽然在丢失最繁华的欧洲区域后,国力会有所下降,但英美等国家的帮助,能够弥补这样的损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就是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得到来自盟军的支援,而最终实现了反击胜利,为整个二战的胜利赢得转机!


多臻贵


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苏联能够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士兵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勇敢作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联进入了冬季,德国士兵不适应寒冷的季节,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过冬衣服。假如德国提前两个月发动莫斯科保卫战,那么德国就能够在温暖的季节完成决战,苏联打赢莫斯科的保卫战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德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攻击,苏联进行动员的时间也会变短,德国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间最少提前两个月以上。其实希特勒在最初的时候,一直打算从春季就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冬季结束之前结束战争。然而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却四处惹祸,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替意大利擦屁股,将进攻苏联的时间延迟了两个月。在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时候,很多德国军官就不看好意大利,一战时期意大利已经坑过一次德国,但是希特勒还是没长记性,仍然跟意大利成为了盟友。

在德国攻占法国之后,不甘寂寞的墨索里尼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意大利军队对付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土著都吃力,更不要说对阵希腊的正规军了。结果意大利被希腊打的屁滚尿流,不仅没有占领希腊,还丢失了一大片殖民地。墨索里尼打不过希腊,只能找希特勒求帮忙,德国和希腊的关系本来不错,但是为了避免希腊打垮意大利,德国只能帮助意大利去打希腊。

德国军队出现之后,希腊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最终希腊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在攻占希腊期间,德国调动了大量的部队,前后耽误了两个多月时间。等到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苏联已经在边境上聚集了不少部队。而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夏季,等到德国攻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刚好又赶上了苏联漫长寒冷的冬季。假如没有意大利四处惹祸,莫斯科保卫战肯定会提前两个月,德国很可能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军武小咖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索,津城沐雨来回答。

二战时,希特勒军队已经打到莫斯科城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但是,就在此关键时刻,莫斯科地区气温陡降,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结果,本就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德军,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寒冬,让德军很多坦克打不着火,不少大炮也被寒冬冻住无法开炮,士兵也因寒冷冻伤减员,德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寒冬延缓了德军攻势,苏联得到喘息的机会,迅速抽调西伯利亚和远东耐寒的精锐军队赶往前线,重新调整部署,稳住阵脚。

来年春天,天气转暖,但此时苏联已经有了还手之力,重兵集结,打响莫斯科反击战,已经强弩之末的德军被迫撤退,之后再也没有能力重新进攻莫斯科,苏联转守为攻,德军节节败退,并最终被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打败。

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保住了苏联,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到来前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吗?



以当时情况来看,完全可以,再有两个月,德军完全可以攻占苏联,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没有稳住阵脚,军队还没有就位,难以有效制止德军凌厉的攻势。

但是,如果直接推到苏德战争爆发前,不是以结果来推论,而是重新洗牌,德军不一定会如此顺利。

德军为什么一推再推,直到六月份才发动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进攻?就是因为德军还没有就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各方面因素都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到时候德军不一定会攻到莫斯科。

所以,如果再给德军两个月,德军大概率会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由于诸多变动因素,不一定能在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甚至还不如这次进攻的更远。



你们觉得呢?

我是津城沐雨,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我们一起来探索,喜欢历史的朋友,记得随手关注给个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提前两个月进攻苏联,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早就想进攻苏联,之所以拖进了六月份,是条件不允许他提前两个月进攻。

原因有二:一是德国要重新组建几百万军队。从武器装备,部队组建,到日常训练,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一下子能准备好。1941年,苏德双方都在训练新兵,只是最后德国先动了手。

二是巴尔干半岛没有摆平。1941年春天,南斯拉夫爆发了起义,德国用了很长时间才平息。在平息南斯拉夫前,德国不敢贸然进攻苏联。

希特勒进攻苏联,还占有一个优势,进攻的突然性。据朱可夫回忆,在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许多苏军部队还在前进的道路上,部队之间的建制都不完整,在行进间被德军击溃,造成了防线的巨大漏洞。

德国的总体战起了作用,苏军的大量飞机被炸毁在机场上,失去了制空权。油库,车站,通信线路均被破坏,导致苏军战争初期巨大的混乱。

在二次大战中,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并收到奇效,苏德战争是唯一的一次。一般国家遇到这种打击,早就灭亡了。实际上,在二战中,斯大林是唯一一个能够顶住希特勒疯狂进攻并消灭希特勒的领袖人物。

苏联遭受希特勒打击,与斯大林极力避战有很大关系。与希特勒大规模扩军相反,斯大林在扩军方面保持着相当大的克制。1941年春天,朱可夫提出征招50万预备役战士入伍,斯大林迟迟不预批准,生怕刺激希特勒。1941年6月,朱可夫又提出要下命令让苏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斯大林坚决不允许,并派内卫部队监视部队的行动。

极大地捆住了苏军的手脚。以致造成卫国战争初期苏军极大的被动与混乱。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进攻苏联,其准备工作必然加速,战争的迹象就会被苏联发现,也许苏联会过早地抛弃和平的幻想,坚决地把经济生活转入战时轨道,这样苏联反而可以加速准备战争,而不再被捆住手脚。这样一来,苏联反而可以提早占领阵地,构成一条完整的战线,而不被德军冲得七零八落。德国反而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1943年春天,苏德双方为库尔斯库大会战进行了公开的备战竞赛。德国反而落了下风。


阳城导航


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进攻苏联的话,也许对苏联会把得更有利一点,提前两个月正好是4月底,那个季节在东欧来说,不是一个作战的好日子,道路泥泞状态还没有结束,对德军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

如果看一下,当时的数据一些计划的话,6月份的时候,正是苏军最为混乱的时期,许多部队的炮兵正在进行打靶训练,许多单位也没有到位,许多部队正好处于从后方到前方,正在换防,展开之时。可是4月时,许多内陆的部队还没有到达前方,正好就可以避免了,大量部队集结在前线地带,被德国轻松包围的局面,实际形成了纵深布置的情况。

苏德在边境交战一线的交战,由于苏军没有能够及时展开,这将得以避免,苏军将不得不退却一定的距离,但是也将因此获得了一个主场式的优势,可以更为从容的展开自己的纵深部署,德军会面对从后方源源不断开来的苏军问题。这可能打乱德军的进攻节奏。


麦田军事观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也没用的。

其实打仗就像下棋一样,要全力占据战场的主动权。所以一定要牢牢掌握这个主动权,用尽一切方法,攻击敌人的弱点,将敌人尽快打垮。

所以,各国不惜代价争取战场主动权。

古代战争由于通讯不发达,有个特殊现象。

即便是成吉思汗、刘邦、凯撒这些皇帝,作战如果亲自指挥,都必须赶到前线。

为啥?

因为就是要把握战机,以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往往重大的形式变化只在一二个小时内发生。

比如项羽以3万骑兵击溃刘邦56万大军,只是一个上午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废话,我们看看希特勒提前2个月攻打苏联,能够打下莫斯科吗?

答案是不能!

莫斯科会战的胜负,根本上在于德国的实力不足以击溃莫斯科地区的苏军。

德军的兵力为180万人,当时莫斯科的苏军为120万,德军是占优势的。

然而,12月,苏军猛增到270万人。

正常来说,进攻一方即便有战斗力的优势,兵力也要是敌人的1.5到2倍,才能有一定把握。

现在,苏军反而比德军多出90万人,后者想要获得决定胜利是很困难的。

然而,最后反攻阶段,苏军又有30万人的援军,总兵力为300万,而德军为180万。

就实力对比来说,德军想要胜利几乎不可能。

自然,苏军损失也是很惨重的,到12月共损失133万,包括51万人战死。

如果在加上反攻阶段损失的37万人,也就是损失高达170多万。

然而,德军损失也非常惨重约有60万人。

但关键是,苏军伤亡虽然惨重,仍然能够迅速弥补损失。

相反,德军等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又长驱直入在苏联腹地,想要迅速恢复很困难。

可以说,冬季只是有加成作用,却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提前进攻苏联,莫斯科会战这样打也一样要失败。

再退一步说,莫斯科会战胜利却不能摧毁苏军主力,打赢了一样也是没用。


萨沙


提前两个月执行巴巴罗莎计划,事情会有另外的变化,历史上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计划,原本确实是考虑过季节因素,决定在更早两个月的夏初开始发动,因为盟友意大利的动作,引发德国必需出兵巴尔干地区,虽然德国在巴尔干地区很快解决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时间还是被多拖了两个月,这时德国方面也考虑过计划顺延一年,就是到四二年夏初开始进攻苏联,原因是德国自己也始终觉得没有完全准备好,发起对苏进攻后,还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计划。但是这时德国得到的情报显示,苏联已经把自己的兵力都作了突前布置。


大部分军队都已经投放到西线欧洲边境,这就给德国人看到可以聚歼苏联军队的机会,德国的计划是在自己后勤保障没问题的苏联边境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后长驱直入苏联空虚的后方,那么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后勤供给,亦得以松缓,成为有可能完成的任务。历史事实也是这样,德国发起巴巴罗莎行动后,凭借着先进的战略战术,攻击到莫斯科城下时,也确实完成了对苏联红军纸面部队的聚歼,理论上这时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部队了,只是德国人不知道苏联还有影子部队这么一招,前面派往西线的主力部队一损失,留在后方的影子部队架子立即开始征兵扩充。而德军在对苏战争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但自己瞎分兵导致兵力不足,而且一直左右摇摆,自己也弄不清重点到底放在南线抢下石油产区,还是北线去攻破莫斯科城获取政治胜利,这种纠结在斯大林格勒表现的特别明显,明明已经可以吃下斯大林格勒了,自己把攻城部队抽掉走去支援南线,发现两头都不像段时间可以结束的,又掉回来试图先解决斯大林格勒,自己的部队疲于奔命时,也给了苏联人缓过神的机会,然后就是后勤保障果然供给不上的恶果开始显现,在苏联人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的蛮横打法下耗尽了资源。

所以希特勒最后没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晚了两个月进攻苏联,而在于他进攻苏联的目的性自己没分出重点,一个是下巴库抢石油,一个是破莫斯科城,希特勒坚持破莫斯科城其实可能对破城还有一点误解,就是大概他以为攻破莫斯科城,苏联就算灭国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实也已经显得落伍的古典主义了些,要知道东方疲敝的中国,英法联军破过北京城,八国联军破过北京城,不久前日本也刚破了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国,元首西狩,一样在疲敝的坚持着,何来都城一破即告国灭之说?所以德军攻进苏联后,北线不以消灭苏联有生力量的围城,实际上毫无实际意义,老实说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旧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提前拿破仑攻过来,俄国人可是自己就一把火烧了莫斯科的,斯大林肯守着不退,已经相当有进步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苏德战争中,莫斯科战役是三大战役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战,因为它关乎苏联人的信心、勇气。

在历史当中,德国在莫斯科战争中失败了,莫斯科战役开始时间是在1941年9月30日,起初是苏联的防御阶段。在12月5日后,苏联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德军彻底败了。

不得不说,德军能败在莫斯科,和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毕竟,那一年莫斯科的冬天异常的寒冷。

问题来了,假如希特勒提前两个月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能不能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

也很难。原因如下。

如果德军提前两月进攻,准备工作不足,时间还有点早

苏德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三个月后的九月底,德军打到了莫斯科外围州县。

如果提前两个月,那就是4月22日。四月的天气,北方刚刚化冻不久,这个时期,行军打仗稍微不方便一些。纯粹的步兵还可以,但是带着大量的装甲辎重前行,道路非常不易。

正因为天气的原因,当年拿破仑攻打俄国时间定到了5月之后,一百多年后的希特勒攻打苏联把时间定到了6月份。

不过,希特勒的时间定的有点晚,如果再早一个月,可能对德国更为有利一些。

想来如此,实际上,二战期间的德国无法提前战斗,哪怕一个月也不行,准备工作还不到位。希特勒从1940年的12月份确定计划后,就开始安排人做准备工作了。直到来年五六月份,才准备到位。

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就开拔打仗,那么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补给艰难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德军最大的软肋,就是大本营离苏联太远,补给供应太难。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苏联,假设沿途战役也很顺利,那么七月底就到莫斯科了。七八月,是俄罗斯夏天的雨季,打仗是不容易的,补给也不容易。

九月之后到十月之间,天气尚好,在此期间,德军就要想法设法拿下苏联了,否则到了当年的10月,又是莫斯科不多见的秋雨绵绵,战役的开展还是不利,特别是在道路泥泞的情况下,补给运送更为艰难。

所以,留给德军的时间只有九月到十月。

一两个月,德军能把苏军打惨吗?各种对比后,发现德军很难把苏军打惨。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在人数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战胜苏联很艰难。

二战时期,苏联早就不是一战后那个苏联,人家已经成为了工业大国,每年造的飞机大炮等各种武器,比德国的数量还要多。而苏联的人口也要比德国多不少。


可以说,苏联无论是枪炮,还是兵源,都比德国充足,德国拿什么快速战胜?也许,德国会在某一个战役上获胜,但在朱可夫等将军的调度下,就算是天气一直良好,德军想把莫斯科完全打下来也非常不容易。

关键的是,苏联人战斗意志非常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教育和发动百姓的能力非常出众。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前的动员,就让无数苏联青年前仆后继地去为祖国奋斗。

苏德战争初期,虽然苏联没少打败仗,但投降的人数还不算多。

你再看看苏德战争后期,德军投降的队伍比比皆是,就连希特勒培养的党卫军,有80%以上都是投降了苏联红军。

装备不少,兵源不少,战斗意志还强的苏联军队,面对德国远道而来,补给线还偏长地情况,在最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是合情合理。何况,朱可夫等人的战争素养,并不弱于德国各级将领。

因此,就算 希特勒提前两个月突然攻击苏联,也很难战胜苏联。


蓝风破晓


我是莫地方,我来回答。

谁不知道打仗就是要打敌人弱点,才可以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古今中外,各国为了能夺取站长主动权,都相尽一切办法就为了打败敌人。

这是战争必然现象。

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必须要快否则苏联人反应过来,你就等着死,毕竟苏联战争动员能力那是没话说。

希特勒知道战场主动主要性,可这个时候战局不是希特勒能掌控,一旦苏联反击德军只能被动防御。

希特勒提前打下莫斯科,我觉得不可能。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搞了偷袭,苏军措手不及,大片国土沦陷,军队损失惨重,可苏军之所以可以尽快缓过来,那是因为他们有完善动员能力、恶劣天气、强大工业实力,这些都强于德军,也是莫斯科战役必胜之举。

莫斯科战役初期,德军180万,苏军125万,德军确实有优势。

无奈这个优势保持一段时间,局势有了变动,苏联远东兵团支援莫斯科瞬间改变了莫斯科战役局面,这一举措彻底改变战局。

德国对日本这个盟友太失望了,毕竟猪一样队友确实伤到了德军。

苏联远东兵团130多万人支援莫斯科,彻底改变兵力上不足,苏联远东兵团又擅长耐寒作战,德军想在莫斯科获胜没门。

这个时候斯大林全民皆兵,无论是谁都上战场保卫国家这种精神,彻底激发了苏联这个战斗民族爱国热潮,德军深入敌后,没补给缺支援这个时候你说不败吗。

苏联损失在多军队,都可以得到及时补充,德军失去了就很难得到任何补给,可以说德军换谁来指挥面对苏联不要命打法也是战败。

只能说天气确实改变了战局,可真正德军失败原因是他们激发了苏联保卫国家热潮,这样情况下德军只能失败。

希特勒想象美好,可现实残酷,德军优势只能暂时,一旦苏联缓过来,只能必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