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房山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戰鬥在最受矚目的醫院,沒有戰鬥在科研攻關的實驗室,也沒有戰鬥在生產藥品的車間,他們,從工作單位直插社區(村)防疫的第一線、最前沿,在群眾“家門口”、在社區樓道、在電梯間......為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守護回家的第一道“門”。

他們是全區51家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1000多名機關幹部。在辦公室裡,他們是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的“追夢人”,而今,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他們變身勇敢的防控戰士,用夜以繼日的守候,為居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一聲號令,迅速集結

正月初七,還沒有到今年正式復工的時間。可許多基層社區(村)的幹部已經輪流值守了近10天,僅靠著社區、物業等有限的幾個工作人員來回輪換,體力處在嚴重透支的邊緣。特別是人口密度較大的長陽、城關、西潞等平原鎮街,面臨著馬上到來的復工潮、返京潮,難度逐漸加大、考驗迅速升級。面對這種情況,房山區委果斷決策,立即組建社區聯防聯控工作組,派出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直接下沉一線支援防控工作,由各鎮街統一調度。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召開房山區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組培訓會)

疫情當前顯本色,困難時刻顯擔當。一呼百應,各單位迅速行動起來,黨員幹部紛紛踴躍報名,報名人數遠遠超過計劃數量。為了限制報名數量,確保工作效率和戰鬥力,不少單位給出了限制條件,首批要求黨員優先、45週歲以下優先、男同志優先。司法局宿伯陽是閻村鎮大董村的第一書記,2020年1月任職期滿剛剛返回原崗位上班,過年期間,他一直關注湖北疫情,一想到大董村緊鄰京周路,他就越發擔心這個自己服務了2年的村子。正當他為村裡的疫情防控著急的時候,區裡要派駐聯防聯控工作組支援閻村鎮的消息就傳來了,他顧不上跟家裡商量,第一時間找到局領導,“我想回大董村,我想為疫情防控做點事!”法院趙鑫孩子才兩個半月大,單位出於照顧家庭的考慮沒有把他編入下沉隊伍,他一聽就急了,直接找到單位領導,“您就讓我去吧!我是房山人,我想盡我所能去保護這塊土地!”水務局史海賓第一時間報名,“史海賓,黨員,45歲,報名!”到崗位報到後,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已經48歲了,屬於“瞞報”年齡上崗。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司法局宿伯陽)

各單位積極響應,有的甚至舉全單位之力集結出動,勢要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新城投的黨員幹部們紛紛響應,雖然先期只選派了10名男同志下沉一線,但與他們一同出戰的,還有全體企業員工的心意——400餘個口罩,這是大家你一個、我一個,從自己家用的口罩中湊出來的,希望10個硬漢在大家的共同守護下平安歸來。區檔案館先期選派的10名下沉幹部中,有8名是實職科長,面對西潞街道海悅城三期返京人員較多且沒有圍牆、人員複雜等情況,大家毫不猶豫、當即表態:“這個任務我們接了!請社區同志放心,我們一定守住!”區委組織部在大量工作人員投入社區防控組、區委督查組的情況下,再次主動抽調6名優秀的科級幹部下沉到6個防控力量最薄弱、情況最複雜的“三無”社區,做到全員抗“疫”;科委迅速成立黨員幹部組成的“科委防疫抗疫突擊隊”;團區委只留一名幹部“看家”,全部投入抗疫隊伍;統計局7名處級幹部帶頭支援一線,黨員幹部爭當“哨兵”;區規劃自然資源委房山分局強化領導帶頭,汪少群、景文成、相國強等班子成員帶隊到一線卡口值守,為黨員幹部作出表率......全區 7個聯防聯控工作組迅速完成了集結、動員部署、崗位安置等多項任務,並第一時間成立7個臨時黨組織,及時調整狀態,奔赴社區(村)一線,投入了戰鬥。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委組織部下派幹部褚萌(左一))

最危險的地方,我們上!

房山區共有16例確診病例,分佈在長陽、西潞、竇店、張坊的7個不同社區(村),這些地區的防疫任務危險係數最高、工作最苦最累,也是防控的重中之重。30餘名“逆行者”迎難而上,把危險留給自己,毅然擔負起“守門人”的重任。加州水郡北區屬於大型社區,常住人口約2萬人,共有7個出入口,防控難度本就很大。2月4日,北區的一家5口全部被確診感染,讓原本就高難度的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危急關頭,區農業農村局李超忠、張然,區水務局王旭明、遊世鵬,區園林綠化局周浩、林峰、顧春昊、楊光遠8名同志臨危受命,承擔起北區24小時值守的重任。8名同志沒有一絲猶疑和推諉,迅速到崗排班,不畏嚴寒、不畏風雪,承擔起卡口體溫測量、車牌發放、外地返京人員排查等工作任務,為北區4650戶居民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31歲的楊光遠,一天內在0:00-8:00、18:00-24:00等深夜凌晨時段連續14小時值守在崗,突發高血壓,卻依然堅持不下火線,後被同單位程志主動請纓換崗;顧春昊剛剛結束0:00-8:00的夜間值守任務,就接到了父親犯腎結石的消息,急忙帶父親前往醫院就診,下午5點左右忙完,又馬上趕往社區參加晚6點到凌晨12點的防疫值守工作;從2月4日至今,兩位 “老將”李超忠、張然就忍著腰痛堅持值守,一天都沒落下,單位要派人來替換,也被他們拒絕了,說還能堅持......連日來,“加州八兄弟”日夜堅守奮戰,讓人深受感動。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2月15日,一起一家三口從湖北武漢輾轉至湖南後到京投靠親友的疫情事件受到廣泛關注。事件所在的長陽鎮康澤佳苑小區,同樣駐紮著一支由16名水務系統幹部組成的精銳“戰隊”。康澤佳苑社區是西城區舊城保護定向安置房,內部有上萬人居住,且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成立黨組織和居委會,發生疫情之後,防控安全等級持續攀升,疫情防控難度很大。王健、田東兩名同志是戰隊裡的“消殺員”,肩負著南區18棟樓、52個樓門、63部電梯,每天2次的全面消毒任務。由於長期接觸強腐蝕性消毒藥水,兩人身上穿的防護大衣、帽子、手套都被腐蝕了,衣角褪成白色,帽子變成紅黑斑點款,而手套也經常被燒出洞,倆人卻總是非常樂觀,相互打趣說:“別看他們手裡有‘槍’,咱們拿噴壺的姿勢也帥得很!”每當他們結束一天的辛苦工作,換下工作服準備回家休息時,又有一波披星戴月的“守夜人”迎風而來,他們的上崗時間為凌晨1點至早9點,在大多數人都已進入夢鄉的寒夜,“守夜人”卻絲毫不敢懈怠,對夜間進出的居民進行耐心細緻勸說、檢查、測量,絕不讓一個疑似人員從眼前溜走。還有西潞東里社區值守的賈毅楠、趙晨、張楊(人力社保局),竇店鎮河口村值守的陳新偉、張磊、萬海青(房勘金地公司)……在每一個疫情發生的小區,都有這樣一群人,頂風冒雪,日夜奮戰,努力扮演著“居民”的超級英雄,他們努力發光發熱,只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給居民創造一方安全地帶。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水務系統幹部在進行消殺)

愧對“小家”,無悔“大家”

機關下沉幹部大都集中在30-50歲之間,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是家裡的頂樑柱、單位的業務骨幹,但在疫情需要、群眾需要、組織需要的關鍵時刻,大家都義無反顧地克服家庭困難、自身困難,不喊苦、不嚷累、不叫怕,在實際行動中彰顯初心、在值守一線上踐行使命。

“爸爸,今天我學著給妹妹蒸了雞蛋羹,妹妹可愛吃了,就是把我手給燙紅了。”

“爸爸媽媽,你倆能早點回來嗎,你們不回來,妹妹就不睡覺,我好累呀。”

每天不管多晚,司法局張學明的大閨女都會等著他回家,和他說說一天來照顧妹妹的事,再問一句,“爸爸媽媽,你倆站崗什麼時候結束呀?”每當這時,46歲的張學明眼眶都會有些溼潤,他和妻子都在一線卡口值守,“5+2”“白+黑”,只能把3歲的小女兒交給上大學的大女兒照顧。他不知道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要打多久,也不知怎麼回答閨女的問題,只能在心裡默默回應:“閨女,爸是黨員,又是軍人,爸爸必須衝上去。”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司法局張學明在夜間值守)

檢察院王豔麗的丈夫已經在防控一線值守很多天沒有回家了,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果斷加入到第一批下派幹部隊伍中,在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閻村鎮綠城百合社區,跟著社區幹部一戶一戶地摸排情況、挨家挨戶撥打電話,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她在思想彙報中這樣寫到,“開工令還沒有下,房檢三十名勇士自告奮勇,衝向社區一線,設卡排查、電話摸排、入戶走訪,工作上手是真快......大家心裡知道,多摸清一個情況,就是排除了一個隱患。”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檢察院王豔麗在進行電話摸排)

農業農村局劉滿滿家有年邁的父母和不滿9歲的兒子,母親去年冬天出了車禍行動不便,妻子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但他卻毅然報名值守,20多天先後排查出外地返京人員255人、“三類人員”34人,社區居民感動於他的付出,送來一首詩,“防控英傑劉滿滿,上級批准搞支援。執勤量測迎風雪,守崗排查戰九天。鐵骨錚錚為大眾,丹心豔豔衛家園。社區業主齊稱讚,禮敬高歌送凱旋。”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農業農村局劉滿滿在值守)

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黨員楊文兵,一家六口擠在一個兩居室裡居住,他的家裡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和癱瘓的父親,一百多斤的老人穿衣、餵飯、大便、小便都要楊文兵照料。他為了方便照顧父親,每天便和父親在一個床上住。這次防疫,這個名副其實的家庭“頂樑柱”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主動投入抗擊疫情第一線,無怨無悔堅守崗位。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退役軍人事務局楊文兵在為居民掃雪)

還有為了全力以赴投入值守,把一雙兒女分送父母和岳父母家照顧的董立強(體育局);無法照顧家中還有一個多月即將臨盆的妻子,把八歲的兒子送回老家的王振京(地質公園管理處);無法照顧有腦血栓後遺症爺爺的閆馳(碧鑫水務公司);剛為父親辦完葬禮,忍著悲痛報名參加防疫工作的鄭漢兵(市場監管局);無法照顧咳血住院父親的任大同(司法局)……他們滿懷對家人的歉疚與不捨轉身離開,毅然踏上了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只因他們知道,沒有大家的平安,哪來小家的幸福。

防控“夫妻檔”,上陣“父子兵”

舍小家、顧大家,屬於他們的感人故事總是不斷上演,打動人心的不只是情節,更是愛的力量。

法院馮新在微信群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在琉璃河防疫一線十天未露面的兒子突然回家了,進門就問:“爸,你報名去閻村支援防疫啦?”馮新倍兒驕傲:“是呀,你怎麼知道的?”飯桌上,倆人互相囑咐,這邊馮新剛唸叨兒子,“眼裡要有活,做好個人防護……”那邊兒子就反過來叮囑他,“今天回來就是要囑咐您,多注意腰!”匆匆吃完飯,兒子馬上就要返回一線,臨出門扔給馮新一句,“老爸,您永遠是我的驕傲!”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教育技術裝備中心遊立方的妻子在十渡鎮政府工作,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為了不讓妻子擔心,他嘴裡信誓旦旦地說,“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孩子”,自己卻轉頭也報名了一線值守。為了讓女兒能吃好,他每天先早起把早飯和中飯提前備好,並教會孩子安全使用煤氣爐,自己再出門上崗執勤,他說:“這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投入抗疫一線的那一刻起,我就抱定決心,疫情不除,絕不後退!”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教育技術裝備中心遊立方在值守)

市場監管局王建偉夫妻兩人都有社區值守任務,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工作時間只能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裡,每當上崗時,兩人各自抽空通過微信視頻看護孩子,下崗後,再匆匆忙忙趕回家照顧。

還有區稅務局丁爽、區國資委朱永、區財政局劉宏偉,他們的妻子都奮戰在醫院防疫的第一線;區農業農村局張然,他的妻子奮戰在物業防控一線;區生態環境局高瑤遠,他的母親戰鬥在社區防控一線......區稅務局劉蓮軍的妻子是閻村鎮包村幹部;園林綠化局劉思涵的妻子堅守在琉璃河檢查站;法官助理耿麗君、李鳳茹的愛人都是投身在防疫一線的民警......下沉幹部中,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小家庭,以愛之名攜手同行,舉小家之力保障大家安全!

柔肩擔大任,挺起半邊天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你那裡危險不危險呀?”

“媽媽,你啥時候能回來,我好想你呀。”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媽媽加油!”

區財政局沙瑞媛幾乎每天都會收到8歲女兒發來的信息。她的愛人也工作在防疫一線,為了參與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她把女兒送到爺爺奶奶家,主動請纓。她所在的崗位是城關街道原香漫谷社區第四區,是整個社區人員最多且情況最複雜的小區,每天需要檢查進出人員上千人次,可是每天一到崗位上,她又像是充滿電一樣,查證、登記、測溫、勸導,耐心細緻,活力滿滿。在下沉幹部隊伍中,一共有209位像沙瑞媛這樣自願請戰的“娘子軍”。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先後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區法院民事審判二庭庭長厲莉,是法院中層幹警中第一個主動申請下沉一線的,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在這個時候,要讓群眾們看到黨員的身影,讓大家更加堅定必勝的信念!區工業總公司董立娜,不但每天白天8小時與城關鎮城東社區的工作人員並肩作戰,下崗回到家後還要整理總結值守隊友的日常需求、工作點滴和影像資料,並負責單位的公眾號宣傳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在家工作到深夜12點。燕鴻擔保公司王曉嬌承擔著11個卡口值守人員的防控物資、巡崗檢查、情況報告、信息宣傳、人員調配等工作。檔案局張靖,孩子還處在哺乳期,她卻第一時間主動報名,成為了一名揹著吸奶器衝鋒一線的“超人媽媽”……她們忙碌的身影奔走於各個一線卡口,用柔肩扛起責任,用行動溫暖了群眾的心。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法院民事審判二庭庭長厲莉在值守)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工業總公司董立娜在值守)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檔案局張靖在進行人員登記)
輕傷不下火線,戰“疫”彰顯擔當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接連出現的大雪、雨夾雪、大風等極端天氣給防疫值守帶來諸多挑戰。特別是,由於社區幹部中女同志較多,無法值守夜班崗,大部分下沉幹部主動承擔起了夜班崗、凌晨崗的職責,許多幹部更是克服了身體疾病、路程遙遠等諸多困難,堅守崗位、無怨無悔。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下沉幹部在寒夜裡堅持)

水務局孫榮斌是第一批到社區值守的同志,他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打胰島素,但卻依然踴躍報名值守,值守群裡,大家給他作了首打油詩,“餐前來一針,防疫有決心,不畏苦和累,他叫孫榮斌。”國資委王進軍今年46歲了,血壓常年在90-140,為了確保順利完成值守任務,他提前給自己更換了降壓藥,作為組長帶領兩名同志堅守崗位不放鬆。國資委張傑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日常工作時腰部經常犯病,自接到防控工作任務後,他擔任臨時組長,從未提出休息,在值守第二週,腰間盤突出症狀發作,當工作組到站點了解值守人員身體狀況時,他卻隱瞞了病情,連續16天帶病堅守崗位。還有為了參與下沉值守推遲膝關節手術的楊俊峙(市場監管局);因為長期值守導致踝關節肌肉損傷的楊軒(園林綠化局);剛剛做完心臟手術還不到一年的隗功元(興科綠源公司);59歲即將退休卻依然報名防疫,連續在一線堅守14天的劉繼國(法院);連日耐心解釋勸導,把嗓子都說啞的慄文明(京房國鑫公司);家住門頭溝,每天驅車往返100多公里值守的範桂存(城市管理委),他們就像防疫戰線上的一面面旗幟,以實際行動為我們繪製出一幅生動的戰疫“群英譜”。

一線有我,我在一線

下沉幹部紛紛弘揚“主人翁精神”,主動作為、迎難而上,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為一線防疫做出了突出貢獻。區成教中心王宇峰,在夜班崗時遇到早產孕婦家屬緊急求助,樓道和電梯過於狹窄,急救床上不去,孕婦在5層下不來……曾是鉛球和鐵餅運動員的王宇峰立刻主動站了出來,迅速來到孕婦家中,配合醫護人員和家屬用被子裹住孕婦,在幾個人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將其從五層轉移至救護車中。聽著救護車遠去的聲音,王宇峰的一顆心才落了地,他在值守日記中這樣寫到,“蒼天無情人有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和一線的戰友們衝鋒陷陣,讓病魔低頭,還太平人間!”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區成教中心王宇峰在值守)

來自區檢察院的黨員隗永貴憑著檢察官的高度敏銳性,在登記摸排時不放過一個疑點、不忽略一個細節,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刨根問底的工作方式,摸排出了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未上報租戶;侯再然是區財政局的下沉幹部負責人,今年52歲了,卻依然熱情不減、標準不降,室外工作時間日均12小時以上,主動掏錢購買了方便麵、熱水壺、礦泉水等,只為了讓值守幹部隨時喝上熱水,夜間值守時吃點熱面;區審計局盧衛民主動每天多值一個早晚班次,確保了卡口值守工作正常運轉;區融媒體中心的李洋,除了日常值守外,還發揮專長,通過製作音頻、視頻等形式,講好下沉幹部的戰“疫”故事;區委黨校帶隊組長劉國峰全身心投入社區防疫,對卡口合併、卡口前移、進出口核查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特別是,各聯防聯控工作組紛紛發揮成員單位優勢,齊心協力、主動創新,取得良好的防控成效。第二聯防聯控工作組充分發揮區直機關工委的組織優勢,成立臨時黨總支,並按4個片區劃分4個臨時黨支部,成立13個臨時黨小組,各單位帶隊負責人任黨小組長,形成了總支抓支部、支部抓黨小組、黨小組組織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戰時工作體制。第五聯防聯控工作組經與良鄉鎮領導商議,將交通局的同志安排到官道、小營、江村三個車流量較大的村檢查點,交通局同志全部著制服上崗,專業的裝備、規範的動作,提升了檢查效率,避免了檢查點的車輛聚集。第四聯防聯控工作組充分發揮政法單位職能優勢,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閻村鎮政府做好涉疫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有效提升群眾科學防控能力。第五、第七聯防聯控工作組內主要是區國資委的下沉幹部,黨支部書記柴林峰同時負責兩個工作組的工作事務,每天奔走於竇店、良鄉,認真分析兩個鄉鎮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了“講責任、明控情、樹作風”主題實踐和“我為防控獻一計”活動,進一步幫助工作組人員明確職責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交通局黨員幹部身著制服上崗)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第二聯防聯控工作組成立臨時黨總支)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第五、第七聯防聯控工作組組長柴林峰到各卡口檢查)

你奮戰在前,我保障後方

“張書記來啦!”只聽一聲招呼,大家紛紛扭身回去拿起水杯迎了出來,“今天又有啥好喝的?”原來,為了保障一線卡口值守同志的身體健康,水務局機關黨委書記張鳳保每天都要帶著局機關後勤幹部到各個卡點全部轉一圈,為大家送去單位自己熬製的冰糖雪梨、蒲公英、羅漢果等熱飲,提高大家的免疫力。為了保障下沉幹部的精氣神,確保戰鬥狀態,各單位“一把手”也都紛紛出動慰問,振奮士氣,並給大家添置了防護、防寒、食物等各類用品和補給,讓大家能夠心無旁騖完成值守任務。區教委為下沉幹部配備護目鏡、酒精、消毒紙巾、免洗凝膠等多種防護用品;區人力社保局在配備防護用品的基礎上,為24小時夜班值守人員提供宵夜;區園林綠化局為下沉幹部配備暖貼等防寒物品;區發改委、區經信局為下沉幹部配備防護靴、水壺、食品等值守裝備...... 同時,各單位積極為下沉社區(村)提供物資支持,區人防辦積極協調,第一時間為太平莊社區支援手電、照明燈組、棉大衣、電源線等物資裝備;區供銷總社為良鄉、竇店支援了400公斤消毒液以及數臺噴霧機;京西陽光公司為竇店鎮派出所一線民警支援了2000個口罩……特別是,7個臨時黨組織全部啟動戰時狀態,每週24小時隨時響應,在大後方為下沉幹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第一聯防聯控工作組黨支部書記劉寶忠表示,黨支部的9名同志不僅負責每天日常巡邏、考勤、宣傳、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還是在長陽下沉的280名幹部的“替補選手”,哪個點位的幹部有事請假,他們都要第一時間頂替上去,確保不出現空缺情況,空缺出現3天以上再要求幹部本單位進行人員輪換,堅決不給社區添麻煩。

戰“疫”情|戰“疫”,我們來了

(水務局機關黨委書記張鳳保為值守人員送熱飲)

勇擔使命守初心,無懼風雨衝在前。1000餘名黨員幹部,衝鋒一線、奮勇爭先,和社區幹部一同負重前行,把群眾家門口的“安全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他們只有一個樸素信念,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銅牆鐵壁守護百姓平安!

(房山區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