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如何評價姜昆?

讀劇慧眼


是評價相聲演員姜昆,還是曲協主席姜昆。這雖然是同一個人,但卻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的不同角色,所做出的貢獻值也不一樣。就像相聲演員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班主郭德綱,應該分開評價是一個道理。

先說一說相聲演員姜昆吧,作為一個把舞臺表演的相聲演員,姜昆是電視相聲黃金年代裡,最火的相聲演員之一,巔峰期可以壓侯耀文馮鞏一頭,僅次於當時的相聲領軍人物馬季。
姜昆人生兩個巔峰期,第一個是wg後期,姜昆被馬季發掘走向大舞臺,並形成自己表演風格,並且得到觀眾高度認可,這個時期姜昆的搭檔是李文華。兩個一動一靜,一個活潑一個冷麵,姜昆那種俏皮的嗓音,中快的語速,跟李文華的焉形成強烈對比。當時的《如此照相》火遍全國,而且是非常強烈的諷刺型相聲,把人們對極左的不滿宣洩出來,可謂一時之佳作。

姜昆的第二個藝術巔峰,是李文華喉癌退出,姜昆得到新搭檔唐傑忠的同時,意外收穫了創作界大神梁左。當時的春晚舞臺是可以諷刺的,而且尺度遠比現在更大。梁左創作的《特大新聞》,被姜昆唐傑忠表演的淋漓盡致,一時間風頭無二。但因為內容過於前衛而且辛辣,兩人也惹來不少麻煩。梁左因此對相聲的創作熱情歸零,掉頭去了影視圈,而姜昆在失去好的劇本以後,也開始一路下滑。隨著相聲大蕭條的九十年代,姜昆也迎來了人生第二個身份——官場姜昆。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人不要走向自己對立面。這是他警醒郭德綱的一句話,但他自己比誰都深有體會。

姜昆是愛相聲的,畢竟他從一個普通工人,被馬季發掘成文藝標兵,相聲是他的根,也是他為之付出青春的寶貴財富。但當他變成曲協領導之後,姜昆的立場就變了,相聲不再是他的藝術追求,而是一種徵集,一種用來寫報告的材料而已。當然中國官場大多如是,郭德綱當年如果沒被人擠掉,順利進入曲協,憑他的聰明才智,興許被姜昆定為接班人也未可知。


但如今他們是體制內外的對手,姜昆要一個對手作為工作素材,打壓他給自己完成KPI考核。郭德綱需要一個對手作為藝術創作素材,《我要反三俗》就是這種對立的巔峰之作。

姜昆一定會被歷史銘記,畢竟他的每一件工作,每一項徵集,都是官方記錄並保存的。他的後世評價甚至可能會比郭德綱評價更高,因為他在一個可以書寫歷史的位置。而郭德綱只是一個草莽匹夫,他的事蹟只是民間野史罷了。百年之後的《中國相聲史》,會列舉密密麻麻的姜昆事蹟,而郭德綱可能只有幾百字簡述“一個曾經很紅的民間社團班主”。

但歷史評價對郭德綱重要嗎?對喜歡郭德綱的人重要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而且我可以肯定一點,歷史評價對姜昆和他的支持者,比如戴志誠這種人,那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鹹魚茶館


答案是:姜昆是一位很好的相聲演員,早期的一些作品很有品位,在人們心中印象很好…。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中後期就沒有更好地作品問世,而拿起筆寫起毛筆字來,給人的印象是,好像有點跑偏…。更為讓人不解的是,在相聲低谷時期,出了一些新人新作,沒有像馬季那樣給以正面的鼓勵,反而予以負面的評判,且提出了要有品位的觀念…。從而導致了不同的聲音,至使,形成了不必要的爭論,也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車輪滾滾,要與時並進,要像馬季那樣,做一位完美的藝術家。


王石259252230


姜昆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與李文華老師合作說了許多反映當時時代的相聲,可以說紅極一時。後與唐傑忠老師合作,同樣留下了大量優秀作品。與戴志誠同志合作後,只能說是江河日下。與郭德綱同志的紛爭中,從作為曲協領導的角度,批三俗也無可厚非。這裡面也有媒體推波助瀾,挑撥離間的因素。至於武漢捐款捐物捐詩,個人認為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吶喊助威,喊不了的別出門也是貢獻。真心希望相聲界不分主流非主流,大家都是一家人,共同努力,服務好工農兵,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紫氣東來者


太拿姜昆當回事了,還歷史,評價周文王也就幾句話,姜昆根本進不了歷史,歷史根本沒人評價他。


狙擊手143858722


歷史不會有他的影子,更不會有什麼評價,站在歷史的高度,他只是一介小人物,誰會記起。他對國家社會一點貢獻都沒做。你說怎麼評價。


清閒一村夫


姜昆至《如此照相後》潛水好多年,現在終於又出新相聲巜為武漢捐詩》……


龍雲35


這個非常時期,全國各地抗擊新冠病毒感染肆虐,竟然有心人提出評價姜昆,匪夷所思!看來,姜昆的有生之年,難以清淨。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如蛆附骨,如影隨形。


嘯傲江湖老北風


姜昆是中國相聲界不可多得的人,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相聲作出特殊貢獻的人。


GB平城某男


“人民”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