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你是怎麼理解愛、怎麼理解家庭、怎麼理解伴侶?很多人都會想起塞林格的一句話讓“愛你是我唯一重要的事,萊斯特小姐。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好吧,這說明你還年輕,對親密關係還有所期待。

在《奇葩說》中,眼睛小小的儲殷教授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結婚是一個最不壞的選擇,當你過了55歲,需要有個人來陪你走。”這話並沒有說錯,只有你走過足夠多的路,目睹了足夠多的故事後,你會欣賞這句話的智慧。

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但是,有人不樂意了,開始了懟的節奏:“怎麼能夠這樣怠慢愛情呢!”儲殷耐心地解釋:“我們在座的大多數人,在你人到中年的時候,都不可能像臺上坐著的5位一樣成功,所以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婚姻是你在人生裡比較現實和合理的選擇”,這裡的多數人指的就是在世俗的評判標準下,名利、金錢、社會地位都沒那麼出挑的平凡人。平凡人是不是佔大多數?那是顯然的。只有極少數人,能在生活面前變得勇敢。當然,這種勇敢往往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

儲殷不是阻止你去當少數人,只是表述現狀,你不認可,不代表不存在。確實,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有能力、不甘平凡。這是好事,你可以追求遠方,成為自己所喜歡的自己。但是,聽不見還有除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以外的聲音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這些年來,我們都太過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強調自我支配,大家都把不結婚當做個性解放。夢想很美滿,但過了五十歲呢?你還能保持原有的想法?你還能像今天那麼瀟灑?儲殷的話,只是代表了另一個維度——誰不是在不甘平凡中變得平凡的嗎?


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儲殷的話也反應了長輩與年輕人之間代際溝通的問題。年輕人最怕被代表。年輕人喜歡以現實為摹本,但建立的卻是一個高於現實的世界。他們的確有規矩,但有的是自己建立的規矩,看似艱深的道理與邏輯被不諳世事的腔調所講述,在長輩眼裡這往往是可笑的。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也太不負責了。你說你不想經歷長輩經歷的,那是因為你沒經歷過他們經歷的。他們也曾年輕過,但是一到成年,人就會特別注重別人的觀感,患得患失多了,對生活的態度也就變得更加謹慎。沒錯,年輕人的思想應該是自由的,但自由的核心不應該被所謂的大多數束縛,也不應該是強調自己和大多數不同而劃清界限,你們反對大多數的概念,說他落伍了,那麼,落伍是什麼?這個所謂的隊伍是由誰構建的,他們是絕對的權威?他們所處在的隊伍是否是在迎合時代、迎合潮流,是絕對正確的嗎?不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越自我,越獨特,越偏激,價值就越大。

通過《奇葩說》這個節目,可以看到當代世界的寓言。將自己置於與該觀點的對立面,也就默認了其實你在這個對立面的陣營中,也就向他人暗示,我不接受也不同意更不認同自己以後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儲殷的話為什麼讓你恐懼並急著反對?是因為他的話像一片大海,你低頭,看見在大海萬丈深淵裡搖曳著某種奇怪的影子,那影子,就是你最害怕的,你最不想擁有的被世俗裹挾吞沒後的生活,你隱隱約約看到了生活殘酷的本質,想要極力否認,但你最終還是要跳進大海。就如“房間裡的大象”,指的是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感受。有的出於恐懼,有的出於羞愧。我們最怕的是既看不起大多數人,又因為現實的種種跟隨著大多數人過完苦澀、混沌、乏味的一生,活在相互虧欠又相互綁架的傳統中國式親情裡,被時代的洪流裹挾,一起死去。我們看多了千般不甘,卻最不想見這種對生活妥協的甘願。


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我們好像總認為,自己無論從現實的角度看,從是非的角度看,從一般人奉行的行為準則的角度看,自己好像都比平常人都更加公正一點,更加無私一點,更加灑脫一點。想要把自己從大多數里剝離,想要逃離厭倦,逃離庸俗的市儈作風,逃離道德生活的萎縮,逃離恥辱。我們都認為自己不會變成既狠心,又唯利是圖,還特別實際的人。我們害怕長大的憂愁,暗處的傷口,被自己唾棄的人生。生活是要向前看,但對生活的理解只能向後看,長輩往往有向後看的資本,而我們只有向前的衝勁和叛逆。

《奇葩說》教會我們的是理解這世界上不同主義的價值和合理性。一個努力拓展信息交換自由的人,一定不會忘了拓展接受信息的自由,看《奇葩說》種種觀念、觀點的碰撞不就是為了拓寬思維嗎?難道你只接受想要的信息,不符合你的想法就直接拋棄了嗎?這將很容易走進信息繭房,人生活在一種環境的影響之中,他就有在公眾面前評判這種環境的權利,而不是框定一個界限,誰敢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

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關於愛情,很多人都期許“察眼意,懂眉語,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一縷情絲搖人魂魄”,但就如儲殷所說,剛開始戀愛覺得情投意合,但後來你瞭解一個人越多,你很可能覺得他越陌生。你可能窮其一生,都走不進他的內心。家不僅僅是一個舒緩壓力的地方,還是一個壓力源。當你作為一個伴侶時,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承擔,意味著生活的艱辛。伴侶要共同生活,共同經歷,看已經走過的路、收穫的東西。沒有一百分的伴侶,沒有一百分的愛情,但是仍然會有不太懂你,卻值得你珍惜,值得你堅守的人。伴侶是兩個人的自由結合,意味著你要尊重他的獨立,尊重他的自由。沒有一種伴侶關係,是以剝奪對方的精神自由作為代價的,因為那不叫愛情,那叫相互囚禁。

所以,婚姻是什麼?婚姻絕不僅僅只是因為愛。有了愛,你同時還想穩定,這樣才會結婚。這裡的穩定包括兩人的愛情穩定、家庭關係穩定,共享的社會資源穩定,兩人最終才能結成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婚姻不僅僅是有愛,還是反覆權衡下的最優選擇。到了晚年,各項身體機能減弱,收入水平下降,內心對生命衰亡的恐懼日益增強,需要家庭和伴侶的陪伴,所以暫時看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賺的錢並不能抵消婚姻所帶來的一切可得利益,還沒有比結婚生子更具有普適性的養老選擇。

這其實是一種中肯的意見:不要把結婚當做個人解放,婚姻只是一種形式。當然,婚姻也不可能都是事事如意的。除去騙婚、家暴等因素,長期的婚姻生活可能枯燥乏味,可能會因為柴米油鹽被折磨得筋疲力盡,可能會因為觀念的摩擦而不可開交,可能會存在迷戀著完美家庭秩序井然的表面,暗地裡又垂涎自由的情況。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婚姻環境,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伴侶。因此,我們不要急著批駁大多數人這個概念,而是應該仔細思考自己到底是哪個陣營的,該進行什麼樣的選擇。

批判《奇葩說》的儲殷,不如直視生命中的幽暗

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時候,三毛給荷西煮了一道叫“粉絲煮雞湯”的菜,荷西以前沒有見過粉絲,將信將疑地吃了一口以後以為這是白色的毛線,或是釣魚的尼龍線。三毛便逗他這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紮好了一束一束背到山下。三毛俏皮可愛,荷西也還吃著“春雨”。這其中郎情妻意把多少人迷,卻不想三毛如何率性活潑卻也說“夫婦生活總是在吃飯,其他時間便是去忙著賺吃飯的錢,實在沒多大意思”,即使情投意合如他二人,三毛也會渴望更浪漫的愛情,也說“我在想,我正瘋狂地愛上了一個英俊的跛足軍官,我正跟他在這高原上散步,四周長滿了美麗的石南花,風吹著我的亂髮,他正熱烈地注視著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荷西聽出是《雷恩的女兒》的橋段,隨後兩人繼續開心地工作,荷西去潛水捕魚,三毛在亂石邊刮魚鱗,洗肚腸。這就是儲殷所說懂與愛的關係。沒有“歸途當泊舟萬年橋下,與卿待月乘涼,以續滄浪韻事”,只有柴米油鹽,陪他認識世界的各種面目,瞭解生命裡的喜悅與愛憎。

生活本就如此,怎麼能因為有人說了真話,你不願意看清這個真相就批駁這個說真相的人。儲教授有一種對於真實生活的執著,這種真實也許還存在瑕疵,但你並不能否認他就是不存在的。生活就是一場場即時即地的爭鬥,你覺得它毫無美感,醜陋至極,是不可救藥的狂亂,你也可以覺得它是風花雪月,樹月廊橋。成為大多數人不是什麼值得羞愧的事,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或許你的一生在他人眼中是循規蹈矩,平淡無奇,但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自由,每個人對世界的經驗都是自己觸摸社會而來的,它意義在於每個人的身上,你的生命本身就具有無窮的價值。在公共領域,我們相互協作而成就社會,在私人領域,我們互不干涉而成為自己。

我們有慾望,我們有渴求,面對生活,我們氣急敗壞,我們熱淚盈眶,我們要摒除道德的假面,無需以高尚的名義掩飾自己,回望這個時代,它足夠包容與自信。當我們在探討生命、婚姻、愛與自由的時候我們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枷鎖與束縛,只是為了通過多元觀點的碰撞來幫助我們自覺、自識、自評。或則從眾,或則聽憑情感的驅動,如果你不想活在別人的框架,那就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從生命中,尋找積極的結論。因為,和任何話語相比,自己感受生活都是最大的真理。

李一溪(暨南大學中文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