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學歷無用的人,會把自己的兒女送去哪?

知乎有個話題,是關於高學歷和低學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差別。

有人列舉了一個“攀比式”教育的例子:

隔壁的張三把孩子送到了早教班,樓下李四家的孩子學了鋼琴。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學了什麼,自家孩子也不能落後。

從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出,在這個出門除了看臉就是學歷的社會,拋去家長的學歷高低不談,大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不遺餘力的。

01 高學歷的家長會騰出更多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上

但,互聯網充斥著一股奇怪的畫風:有一些人,一邊為自己的孩子報了好幾個培訓班,期望他們將來能夠考入名校,出人頭地;另一邊,卻在網上發表著學歷無用的言論。


那些說學歷無用的人,會把自己的兒女送去哪?


學歷真的無用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在自己的自傳《你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裡寫道: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常讓我坐在他的膝上,給我念裡邊的章節。比如,有一次唸到恐龍,書裡說:“恐龍的身高有25英尺,頭有6英尺寬。”

父親停頓了唸書,對我說:“唔,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裡,那麼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

就是這樣,他總是把所教的概念變成可觸可摸,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理查德.費曼從小就在父親的薰陶下,培養起了對於科學的興趣。

有不少家長會苦惱,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像理查德.費曼的父親這樣,言傳身教,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那些說學歷無用的人,會把自己的兒女送去哪?


但,很多家長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相對而言,教育水平較高的家長,從事的多為腦力勞動工作,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甚至,即使工作再忙,他們也會騰出更多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上。

02 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實與學歷高低相掛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的學歷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他們的教育方式相掛鉤的。

擁有較高教育經歷水平的父母,在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會偏向引導式。

即,循循善誘的,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思考。他們不會給孩子灌輸“1+1=2”的觀念,而是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思考1+1為什麼等於2?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孩子掌握思考的過程和方法,其實比知道正確答案更重要。

更何況,人生是充滿變數的,你無法預先知曉,自己的人生是否會按照既定的軌道前行。

與之相反,教育經歷水平較低的家長,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耐心,或者說,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還對這個世界抱著好奇的時候,家長就預先掐斷了孩子思考的苗頭。

“1+1就是等於2,哪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那些說學歷無用的人,會把自己的兒女送去哪?


03 高學歷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度更高

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5年,對近2000名美國家長進行取樣調查發現:高學歷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度更高。

他們會注重培養子女的興趣愛好,也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學會閱讀的習慣,並且,會更加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方式上,高學歷家長採取的方式更加溫和,很少,甚至不會對孩子進行體罰。

韓寒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一文中寫道:

和十幾年前不同,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富二代已經越來越強,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經濟條件更優越的家庭難道不會這麼想嗎?

他們從小雙語三語上課,更好的學校更好的私教,看小孩子喜歡鋼琴就有演奏級鋼琴老師每天帶著你一個人,看你喜歡畫畫就是美院的高材生一對一教你畫畫,並時不時拜訪一些大家,家庭傳授給你更好的眼界和素養,這些人能力也強,心態也好,根本不是紈絝子弟畫風,你一問他們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權貴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就是一定的教育和個人努力,加上機遇,改變了他們父母的命運。

更可怕的是,這些優秀的二代,他們的後代會更有資源,你孩子的追趕就會更難。

不要再抱著自己得過且過,而把期望全灌注在孩子身上的心態了。

你成天抱著手機當低頭族的模樣,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你的孩子。

學歷的提升,提升的不只是自身的眼界和境界,改變的也有可能是,你的孩子在起跑線上邁出的第一步的跨度大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