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末年的一場動搖清朝統治的農民起義。以天王洪秀全為首,以諸王為輔的太平軍,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將領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但也正是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叫清軍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太平天國的歷史上,有一個曾與楊秀清並列的大將,此人便是西王蕭朝貴。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蕭朝貴出身貧苦,自幼隨養父長大。小時候他跟著一家人到桂林市紫荊山一帶的山區裡靠種菜,燒炭度日,日子過得相當艱苦。

為了謀生,小小年紀的蕭朝貴就離家外出做工,到小店裡給人家當夥計。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他就又隨著父母背井離鄉,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一帶安家落戶。但是生活並沒有什麼起色,仍舊是靠著種菜燒炭過活。

就這樣,20歲不到的蕭朝貴,就已經嚐遍了封建社會下顛沛流離的貧民生活。

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創始人之一,太平軍中他被洪秀全封為南王八千歲。

早期馮雲山到紫荊山一帶傳教,蕭朝貴就是在這個時候選擇加入了拜上帝教。成為拜上帝會一員的他,心志堅定,以發展拜上帝教為己任,到周圍各地宣傳拜上帝會的教義和好處,從而吸引了很多人的參加。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因為蕭朝貴曾經在燒炭工中有些人緣,並且工人都是非常團結的人,所以,在大家的心目中,蕭朝貴就成為了一位非常可靠的首領。

蕭朝貴雖然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燒炭工,但他眼界不低,也十分聰慧。

當楊秀清扮演天父下凡的時候,他也不失時機地扮演天兄下凡,成功的成為起義軍中有實力的人物。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如果你覺得這些伎倆只是忽悠人的話,那麼更引人注目的,還是蕭朝貴在戰場上的天賦。本來蕭朝貴就武藝過人,再加上自己的打仗天賦,一次次打敗前來圍剿的清軍,進而成為太平軍中的大將。

金田起義後,太平軍突襲官村,廣西提督向榮繞道進入官村,連營數十座,藉以阻擋太平軍的去路。

此時蕭朝貴和馮雲山分別帶領前軍和後軍密切配合,趁著向榮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發動突然襲擊。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向榮軍沒想到農民軍如此兇猛,一番激烈的戰鬥之後,幾乎全軍覆沒,本部將領死傷了一二十人。他多帶的糧草軍械也全都成了太平軍的戰利品。

這一戰中,向榮率領的主力部隊受到無法挽回的損失,蕭朝貴的作戰勇猛和策略機敏,讓向榮不禁哀嘆道:“自己打了多年的杖,沒吃過這樣的敗仗。”

平南官村的大捷,為太平軍前進掃清了障礙。之後蕭朝貴率領陸路大軍,輕裝前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攻城奪卡,順利挺進永安州城,為太平軍建立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咸豐二年,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蕭朝貴在此次突圍戰鬥中,擔負著阻擊清軍追襲的重任。

在廣州的副都統烏蘭泰率大軍追來時,蕭朝貴和馮雲山率領幾千人,佔據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發動凌厲攻勢,殲滅了清軍近五千人馬,連副都統烏蘭泰也墜崖受傷。這一戰,廣西的清軍主力被打垮,再也沒有追擊的能力了。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之後在太平軍進入湖南,準備攻打長沙城。清廷料定太平軍會從衡州北上,因此決定採用南北夾擊的戰術,將太平軍消滅在湖南。

但此時的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已然洞察了清軍的戰術,因此改道走永興、茶陵一線。就這樣,在當年七月的一個傍晚,蕭朝貴和石達開秘密率領五千人馬,神不知鬼不覺地全殲長沙城外二十里的石馬鋪一千守軍。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直到次日清晨,太平軍兵臨長沙城下,城裡才收到消息。已被革職但還未卸任的湖南巡撫駱秉章馬上組織官兵守城。長沙城守軍兵力雖然不多,但加上前來增援的人馬和長沙城城牆堅固,太平軍一時難以攻下,戰鬥持續了二十多天。

考慮到僵持太久於己無利,蕭朝貴親身上前線指揮作戰。在天心閣下,蕭朝貴冒著火石,跨馬揮刀衝向前面。由於清軍炮火猛烈,蕭朝貴不幸被流彈打中,跌落馬下。後經多方搶救,最終還是因傷勢過重去世,年僅32歲。

大字不識的燒炭佬坐上了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只可惜他英年早逝

雖然在後世,蕭朝貴遠沒有楊秀清令人熟知,但是在太平軍對他的評價並不低。

太平軍後期的主要將領對蕭朝貴十分推崇。李開芳說蕭朝貴是打仗最厲害的,李秀成則盛讚蕭朝貴勇敢剛強,衝鋒第一。所以,關於蕭朝貴的地位之爭議,從最早的不屑,到後期站穩腳跟,全是靠著實力去說話的。

蕭朝貴雖然大字不識,卻能坐上太平軍的第三把交椅,殺的清廷大將叫苦不迭,因此也可稱得上是一位天才將領。若不是英年早逝,他作為晚清農民起義中的一顆新星,或許會創造出更加令人驚歎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