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Facebook創始扎克伯格身上有很多標籤,大眾對他充滿好奇。

小說改編的《社交網絡》作為傳記類電影講述了扎克伯格的成功之路。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影片被稱為2010年的年度之作,對於人物的塑造,情節展現,故事內涵的體現有著大衛芬奇獨特的美學講究。把普通的傳記類電影脫離以往的線性敘事,快節奏吊著觀眾的胃口。

觀片的快感與同傳記類電影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不分伯仲,而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諾蘭精心創作的《盜夢空間》。

節奏

廣告導演出身的大衛芬奇對於節奏的把控恰到好處,影片中的節奏不僅是故事畫面的節奏還有人物形象塑造的節奏即扎克伯格如何成功。

非線性敘事的手法進行講述,通過對於兩件被告案的處理來回憶Facebook的成長曆程。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影片開始是扎克伯格和女友約會,不歡而散回到宿舍買醉並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做了個網站,同時還在博客上吐槽前女友。

網站的內容就是兩個女孩作比較選擇哪個好看。大學校園裡這樣的網站出來點擊量快去增加,造成校園網絡堵塞。

男性對此津津樂道,而女性恨之入骨認為不僅暴露了隱私還有對女性的不尊重。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這件事情卻成功的吸引了一對兄弟的注意,這是第一個被告案的原告方,兄弟兩個人想讓扎克伯格幫忙寫代碼。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雙胞胎兄弟


草率答應後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找到了好朋友愛德華多,這是第二個被告方,兩個人商量後就開始了創業之路。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愛德華多


而The Facebook成功的吸引住了哈佛的學生,在她們的圈子裡走紅,註冊量越來越多。

利用交叉剪輯和多人物視點的敘事手法進行情節構造,把事件穿插,加上演員的語速讓影片增加緊張感。

目的

扎克伯格渴望Facebook成功的原因有些模糊,他說過自己不差錢,從服裝和生活習慣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奢侈的人。

這樣就把視角轉向女人,開場的和女友分手,中間的道歉並詢問是否知道The Facebook,還有最後的好友申請,這表明他對前任的在意。

在兩人分手之後對於女性形象的描繪就漸漸隱退,她成為一個物化的慾望的象徵。所以對於影片來說“因為女人而渴望成功”這是最好的解釋。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而在影片中肖恩給扎克伯格講了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故事,是為了討老婆歡心,最後是悲慘收尾。

他想說如果做一件事就要明確目的並且努力不放棄,有強烈的成功的慾望,這樣整體就說的通了。

拋出《社交網絡》馬克·扎克伯格本人澄清過,並說片中那個女友是虛構的,他並不是受了女人的刺激才去搞網站的。他本人到底什麼因為什麼去做網站也不得而知。

與生活不同影片的故事戲劇性才吸引得了觀眾。

情感

這是一部孤獨的電影,扎克伯格也是個孤獨的人。

女朋友是因為兩個人的相處方式,快節奏的對話任誰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對情侶。

“如果我進去了可以帶你參加聚會,你會碰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人”

“你不用自習” “因為你在波士頓大學”

言語當中表現了對於女朋友的看不起,這表明了他不會交流。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雙胞胎兄弟找人警告扎克伯格,他沒有在意也沒有把事情告訴夥伴愛德華多,之後的股份縮減也沒有和他說,很個人主義的做法。

他認為愛德華多可以凍結資金也可以背叛自己,可是愛德華多說了想讓他看看自己,他希望扎克伯格在意自己而不是出去了一趟回來什麼都不知道。

現實生活中對於他人肯定往往能增加很多動力,就像愛德華多渴望別人肯定自己。

在兩個人商量創建The Facebook的時候愛德華多說他的爸爸一定會很高興,在之後的故事發展中多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在他說然後扎克伯格在意一下自己的時候就說明把他當朋友,希望給予自己肯定,而扎克伯格做的是把這個朋友甩走。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把一個朋友甩走往往是因為另一個朋友的出現,影片中肖恩就是另一個朋友。兩個人互相欣賞,肖恩融資出謀劃策,扎克伯格熱衷於代碼就好了。

在最後慶祝用戶超過100萬當天愛德華和扎克伯格兩人決裂,肖恩被抓緊警察局。

關於三個男性主人公之間到底是誰背叛了誰,是為了金錢還是利益留給觀眾思考。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肖恩


《社交網絡》:大衛芬奇鏡頭下的Facebook成長之路


電腦屏幕上對前女友的好友申請,開放式的結局每個人看似都被傷害但同時也傷害著別人。

傳記類影片最重要的是真實,《社交網絡》在真是的基礎上增加戲劇性。

大衛芬奇讓整部影片更有節奏感,故事性和節奏感的沖劑引發觀眾的思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