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太无聊,还是我们太懒惰

01

从去年开始,

我渐渐找回了阅读书籍的乐趣,

尤其乐衷于苦读各种经典文学,

譬如四大名著,

譬如《平凡的世界》,

譬如《红与黑》。

小时候我们都面对过一种读物,

叫“学校指定读物”,

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当时读了什么,

只知道那是一种叫经典的文学,

枯燥、背景遥远,具有催眠效果。

直至今日,年岁三十有余,

我才开始理解那些文字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魅力,

同时也感叹年少时自己浪费的那些,

读不懂却又被迫去读的时光。

02

关于民国的文字,或者剧作,

《北平无战事》是其中公认的经典。

剧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仪式感,

军人拥有笔挺整洁的军装,

教授老师都爱穿暗色的长衫,

进步女青年或着素色旗袍,或着新式校服,

男青年们纷纷黑色中山装,戴黑色学生帽,

1912年10月3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向全国公布参议院决议通过的《民国服制》,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有点奇葩,

在我看来,却是一种对于生活难得的仪式感,

或许冥冥之中也影响着民国时期人们,

耿耿于怀的信念感。

信息爆炸、知识焦虑、人心叵测,

如今我们总是迷失在自己建的城池中,

不是找不到出口,

而是不愿意再费尽心思去寻找出口。

03

在快消费、快信息、快情感的时代,

经典文学也好,《民国服制》也好,

都轻易就被冠上无聊、繁琐的名头。

据国外一个有趣的调查显示,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

都觉得过去的一天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在到达办公室之前,

就消耗掉了一天的好心情,

除非早上没有堵车,或者好好洗了一个头。

世界真的变得那么无聊了吗?

经典文学之所以经典,

因为他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只有当你逐字逐句去寻找,

才能找出那些可能被压制或淡忘的人和事。

为何在如此乱世的民国,

政府会费劲心思颁布一条《民国制服》的法规,

去执行、去考究,

或许也正是这种不怕麻烦的举措,

才给充满创新和改革的民国带去了由内而外的仪式感。

04

今早起来,

某Y已经去上班。

因为下雨,客厅被关闭的窗户,

昨晚被小龙虾占领的茶几,

被整理的干干净净,

端正的摆着一张杭州旅行的宣传册。

他把周边有趣的书店定位都一一转发给我,

那种感觉,无比美好。

常有人说,我是个特别爱折腾的人,

看到什么新鲜玩意都要学,

出去玩儿也总是找一些辛苦的旅程,

住怪异又并不舒适的名宿。

我相信那些你不曾经历的,

一定藏着什么致命的道理和惊喜,

只有不断的准备被推翻,

才能寻找到每个人属于自己的经典。

如果你觉得世界太无聊,

就让自己变得麻烦一点,

或许,你有机会发现世界更多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