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家庭生活都对人有利,比如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各玩各的手机,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不是所有的家庭生活都对人有利,比如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各玩各的手机,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文|孙云晓

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

并非所有的家庭生活都对人有利,比如,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各玩各的手机,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等机构关于中美日韩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父母(监护人)经常专注与孩子交流的比例最低,近半数有和孩子边说话边玩手机的情形。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告诉孩子:“手机很重要,你不重要;手机很好玩,你别来烦我。”父母的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回应是亲子交流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父母与子女的对话是否真诚平等,直接影响亲子交流的效果。

父母对手机的依赖和迷恋是世界性的问题,2018年9月,德国汉堡的100多名孩子上街游行,抗议父母迷恋手机不和孩子玩。

父母常常不希望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网络,但是作为父母是否又能做到“放下手机,和孩子真正在一起”呢?几年前,一些北京的孩子已经发出倡议,实践效果令人欣慰。

北京史家小学的宋佳琪和朱子薇同学发出“放下手机,让我们真正在一起”的倡议,其周围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家长胡梦真妈妈说:“自从参加这个公益活动后,在孩子的监督下,我们家长开始戒WiFi,每天在晚上9点前关掉WiFi,陪孩子去户外活动、聊天或读书,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密切了。”史家小学的经验值得千家万户借鉴。


不是所有的家庭生活都对人有利,比如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各玩各的手机,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为此,我也写了一首小诗《请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给予支持:

爸爸妈妈我爱你,你也爱我呀!

请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

一起读书讲故事,

一起唱歌做游戏。

到花园捉迷藏更有趣,

做做家务也欢喜。

手机不是你的孩子,

它是个好东西,

但它也像一个魔鬼,

它有邪恶的魔力。

它要把你变成木头人,

让你把父母的快乐与责任都忘记。

爸爸妈妈我爱你,你也爱我呀!

请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


不是所有的家庭生活都对人有利,比如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各玩各的手机,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其实,每天有一两个小时不看手机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晚上的休息时间。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因为这是用行动证明,人可以成为手机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在父母的心里,孩子远比手机更重要。父母的改变,也可以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据2019年7月29日《北京晚报》报道,荷兰夏天流行一种传统的刺激活动:大人深夜开车,把即将进入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载到森林“放生”,而后大人离开,让这群小孩靠着原始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和自己的方向感,自寻出路,回到童军营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获得难忘的体验,如11岁的荣格瓦说,当有一天他有小孩,也要“放生”他们。这让他们知道:即使你身处困境,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有路。

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魅力无穷的教育。可以相信,如果有类似体验,再迷恋手机的孩子,也会精神抖擞地去挑战自己,并且为之骄傲。当然,孩子有受保护权,对于具有风险的活动,父母要做出周到的安全保护方案。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视角看,类似的体验活动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这也是放下手机后,一种有趣的家庭活动。

(作者孙云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养成有方法》《孩子,你有无限可能》《金猴小队》《握手在16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