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四川在线消息(李飞 记者 华小峰 邓童童)3月8日是妇女节,今年这个节日有些特别,同白衣天使一样为抗疫而战,成都铁路局的铁路天使们亦奋战在一线,为每一批防疫物资保驾护航。

少有的女性行包运输班组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成都东站行包一班

成都东站行包班组是铁路行包运输队伍中,少有的一支全部由女职工组成的班组。有别于直接服务旅客,行包作业面向的是既有分量又有重量的行李包裹,搬上搬下是她们工作的日常。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成都东站行包二班

疫情开始后,保障防疫物资安全无误卸下和装出,成为她们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有没有防疫物资装卸?”一句简单的问话之后,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成都东到贵阳北C5975次,20件防疫物资装车。”“成都东到沙坪坝G8549次,20件防疫物资装车。”“仙桃西到成都东D2373次,281件防疫物资卸车。”临近装卸车时间时,对讲机里就会传出班组长提示的声音。从人员组织到站台作业方案,很快就敲定成形,大家根据各自的分工,细致做着装卸车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排头兵

她,既是指挥者又是排头兵。疫情当前,她思路清晰、行事果断,从支援售票窗口到组织应急力量执行出站旅客体温监测任务,从发出通知到队伍组建完毕,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无不彰显行包速度:安全、准时、快捷。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孙丹在站台指挥防疫物资卸货

“让我先来。”她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担心职工在面对出站旅客时心理上会出现焦虑和恐慌,“我第一个上。”短短片语,却铿锵有力。“干就完了。”在疫情面前,几乎看不到她的正脸,因为她永远都是迎接挑战的第一人,看到的只有那被风扬起的缕缕发丝和耳后勒紧的口罩松紧带。

后勤兵

后勤兵周莉总是默默无闻,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拿得准、摸得实、看得清。从量体温到发口罩,从工作间休场所的病毒消杀,到防疫物资的领取发放,事无巨细并门清。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周莉正在做笔记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存放在她的大衣口袋里。“今天领了多少个口罩,按照现有的上班人数,再过多久就要提前再去申领。”“装卸工用N90口罩在装卸车作业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从而影响作业效率,下次申领时建议换成一次性口罩。”“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使用时间,避免防疫物资的浪费。”为了记录疫情期间防疫物资使用情况,她特意换了一个新的笔记本,墨迹的重量承载着她辛劳的付出。

值班员

性子急,一直是困扰刘涛的一个弱项。作为行李值班员的她,日常工作中经常跟自己较劲,“慢下来,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刘涛正在查看防疫物资卸车车次信息

疫情期间,她褪去了毛躁,从交接班开始,用笔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细节。“如何保证防疫物资的装卸车作业和车间日常的行包运输生产组织不相牵制,与其临阵想法,不如提早准备。”一个完整的运输作业框架在她的脑海里构建完成,接来下就是往空格里填入防疫物资和普通行李包裹的件数和重量,经过一系列演算,哪个环节需要多少装卸力量,装卸车时间冲突时如何调整,是分轻重缓急,还是临时抽调劳力,她未雨绸缪、游刃有余。

守门人

守好行包运输的最后一道关卡,一个完整运输链条的闭环,是孙莉莉工作的重要性。面对防疫物资尤甚,到达、入库、清点、转交等环节,这样的工作标准,只能是满满五颗星的级别。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孙莉莉正在核对到达的防疫物资

按照包装箭头和堆码层数要求,做到防疫物资不倒置、不超高,整齐排列,便于清点和查找。无论批量大小,孙莉莉都是最后一道防线,到货位上认真核对每一件防疫物资的发站、票号、收货人,即使是同一收货人,两个不同的票号,都不能混合堆码。

班组长

由于爱人工作原因,对家庭疏于照顾,生活的重担一直都是班组长梅秋玉一个人扛,高一的儿子,还有双方的父母。但在车间,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她从来没有向组织、向车间提过半句,自己还主动关心和帮助班组中生活遇到困难的同事。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梅秋玉指挥防疫物资运输

她的解决方案就两个字——克服,高效完成繁重的家务,尽可能的保证充足的睡眠迎接第二天繁忙的工作。作业间隙,她会靠着椅子,闭上双眼,“享受”片刻的休息,劳逸结合让工作更有效率。她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中是这样,生活中更是如此,更何况还是在决胜疫情的关键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