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許是這些西藥引起的,有辦法治好嗎?

現如今,不合理用藥及濫用藥物現象已非常普遍,這也是導致的腎臟受損甚至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而出現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另一方面,基層醫院的醫生,面對腎病患者又不敢用藥。為什麼基層醫院的醫生不敢用藥?我想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他們相對欠缺腎毒性藥物的有關知識;二是在如今緊張的醫患關係下怕承擔責任。所以,經常有腎病朋友打電話諮詢:“周醫生,這個藥我能用嗎?我們這裡的醫生說我有腎病,他不敢用。”腎為先希望今天的這篇科普文章,對各位有點幫助。

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許是這些西藥引起的,有辦法治好嗎?

藥物導致的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包括急性損傷,如藥物直接毒性或過敏反應引起的急性腎小管壞死或者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以及藥物性慢性病變所致的慢性間質性腎炎,等等。

一.容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的藥物,主要見於如下這幾類:

1.解熱鎮痛類藥物

如撲熱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消炎痛、康泰克、安乃近、泰諾、對乙酰氨基酚、非那西汀、安替比林、保泰松、炎痛喜康、芬必得、扶他林及各種止痛片等。

在這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某些“感冒藥”,容易被忽略的含有解熱止痛藥成分的感冒藥。其實,咱們平時經常服用的感冒藥中常常含有“撲熱息痛”,其化學名稱叫“對乙酰氨基酚”,它就是“解熱鎮痛藥”,具有鎮痛、降溫與抗炎等作用。這些感冒藥可用於退燒和緩解感冒症狀,如感冒引起的頭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等。因此,千萬不要濫用含有這類成分的感冒藥(不是不能用感冒藥,而是不能濫用),更不能混吃感冒藥。比如:感冒通、速效感冒膠囊、白加黑、感康、達諾片、維C銀翹片、三九感冒沖劑、泰諾酚麻美敏片、白加黑日夜片、泰克膠囊(複方氨酚烷胺)、百服寧、菲迪樂(氨酚曲麻片)及許多小兒抗感冒藥。

2.抗生素類藥物

多數抗真菌藥物、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物都由腎臟清除。若使用不當,可損傷腎臟;有些藥物對於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用藥量。如下藥物腎友應該禁用或慎用。

氨基甙類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多肽類如粘菌素、多粘菌素B、桿菌肽;磺胺類如磺胺嘧啶、磺胺滅膿、磺胺異惡唑、複方新諾明等;糖肽類(包括萬古黴素、替考拉寧);第一代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拉定與頭孢丙烯等);半合成青黴素如氨苄青黴素;以及兩性黴素B、利福平、四環素(除多西環素)、氟喹諾酮類等。

3.抗腫瘤化療藥

絲裂黴素-C、光輝黴毒、亞硝基脲類、順鉑、5-氟尿嘧啶等、阿黴素、甲氨蝶呤、長春新鹼及博來黴素等。

4.質子泵抑制劑

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拉唑類”藥物。

5.造影劑(對比劑)

造影劑廣泛應用於血管造影、增強CT、腎盂造影等,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也經常發生,特別是原有基礎腎臟疾病者更容易發生。而造影劑中尤其是高滲性造影劑更容易引起腎臟損傷。

6.重金屬類及金屬絡合劑

汞、鋰、鎘、鈾及金製劑、青黴胺、依他酸鹽等。

7.處方瀉藥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使用非處方瀉藥是較為安全的。但是,結腸鏡檢查前清潔腸道使用的處方瀉藥如磷酸鈉鹽等可能會導致腎損傷。如:年齡≤18歲或≥55歲;慢性腎臟病患者;脫水患者;腸梗阻或活動性結腸炎患者;服用利尿劑、普利類藥物、沙坦類藥物、抗炎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應謹慎使用。

8.其它藥物

環孢黴素A、他克莫司、甲氰咪哌、別嘌醇、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雖然如上藥物可能傷腎及導致血肌酐升高與蛋白尿,但如病情需要,權衡利弊後仍可以考慮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在使用前後監測腎損傷的相關指標(如腎功能與尿常規等)。

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許是這些西藥引起的,有辦法治好嗎?

二.藥物引起血肌酐升高與蛋白尿,該如何治療?

首先,醫生必須詳細詢問病史,並作全面檢查,綜合分析後作出明確診斷,然後停用相關藥物,避免腎臟損傷繼續發生。如疾病嚴重者可出現少尿、無尿及明顯水腫,則應嚴格控制“水分與液體”入量,避免水腫加重;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減輕炎症壞死,促進腎小管的修復。危重者,則需配合透析治療。

而大多數藥物導致的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經治療後可完全恢復,預後良好。關鍵是需及時作出準確診斷及規範與及時治療。個別重症腎功能衰竭、病情複雜或原有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腎功能常難以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