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從因果關係來看,慢性腎病是腎衰竭的起始,腎衰竭是慢性腎病的歸宿。但並非所有腎病患者在有生之年都會進展到腎衰竭,腎病早期腎功能具有強大的代償性,自身可以“消化”掉部分損傷,中後期尤其是腎功能不全階段,則是整個腎病的轉折點,不少患者出現多種併發症,腎功能開始加速走下坡路。

整個腎病發展過程中,有一些症狀和指標,既反映出腎功能的變化,又影響著病情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蛋白尿和血肌酐就是備受重視的“焦點”性指標。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蛋白尿是貫穿於整個腎病發展過程的典型症狀,從早期到晚期影響著腎功能的發展,不容忽視。相比於蛋白尿的靈敏性 ,血肌酐反應則較遲鈍,一般到腎病中期才有明顯升高,因此不宜做早期判斷腎功能的情況,但卻是衡量腎病中後期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判斷腎衰竭、尿毒症不可少的指標。

除了蛋白尿和血肌酐,還有一些指標也是腎病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悄悄影響著腎功能的進展,繼而又會影響到蛋白尿等其他相關重要指標,因此也必須積極治療。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血肌酐的“好兄弟”—血尿酸

血常規檢查的化驗單中,血尿酸與血肌酐一般為“鄰居”,且是此漲彼也漲的情況。肌酐和尿酸均屬於體內自生的“垃圾”,正常情況多餘的雜質會經腎臟過濾代謝出體外。腎功能受損後,不能及時將毒素代謝出體外,多餘肌酐、尿酸滯留血液中,導致體內毒素水平升高,反過來卻會誘發腎臟內炎症反應,進一步損害腎功能。

降低尿酸水平一方面要加速代謝,促進尿酸代謝。可服用降酸藥物,常用的如丙磺舒、苯溴馬隆加速尿酸代謝,平時注意適當運動,有助於加速新陳代謝,尿酸的排洩;另一方面抑制尿酸生成。別嘌醇、非布司他是常用藥物,另外嘌呤是生成尿酸的產物,應減少含嘌呤高的食物的攝入,如海鮮、動物內臟、高湯等食物都要少吃,還要注意改掉一些吸菸、喝酒的壞習慣。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三高之首”——高血壓

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長期單純高血壓的危害想必大家有所耳聞,而腎病遇上高血壓無異於“雪上加霜”,危害翻倍。除了自身存在高血壓的病友,多數腎友在病情中期開始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同時也加速了腎衰竭,因此控制血壓穩定刻不容緩。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保持血壓水平穩定,一方面要堅持服用降壓藥,慢性的血壓升高是不可逆的,必須通過藥物來維持平衡,其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I)抑制藥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藥(ARB),以下簡稱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這兩類降壓藥還同時具有降蛋白、延緩腎功能的作用,因此是腎病常用降壓藥,但由於具有升肌酐、血鉀的副作用,因此這兩類藥物只建議用於肌酐低於265且未發生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必須服用兩類藥物,一定要諮詢醫生,其他類藥物如鈣拮抗劑、血管擴張藥、利尿藥等可根據自身情況搭配服用。

另一方面配合日常飲食和適當運動,控壓效果更事半功倍。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是基礎,如果伴有蛋白尿的患者,還有堅持低蛋白飲食等。運動建議每天至少半小時有氧運動,對加速代謝及提高心肺能力都有利,有助於降低腎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腎病與腎衰竭劃清界限,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腎臟的“脈搏”——電解質指標

腎臟的三大作用包括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腎病發展到中後期,電解質紊亂的問題也會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鉀、鈣、磷、鐵等元素代謝異常,尤為常見的為高鉀血癥、高磷血癥,還會出現貧血等情況。

長期高鉀血癥會引發心律失常、四肢發麻肌肉痠痛等情況,嚴重會引發心血管病;高磷血癥主要表現為鈣磷代謝紊亂,造成腎性骨病。解決電解質紊亂問題,一在預防,二在調理治療。預防關鍵是定期監測各項指標,治療除了對症用藥,管理飲食,關鍵是調理內在血管環境,可以用中藥治療方法,疏通脈絡,加速多餘鉀磷元素的代謝,有助於穩定腎臟生存緩解,繼而穩定腎功能,降低腎衰竭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