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恆的大年

仁恆的大年

仁恆的大年

房叔今天在星巴克買咖啡,聽到兩個女生的對話:

“很多年前,買個GUCCI的包包,是很多年輕女孩子夢寐以求的。即使揹著古馳擠公交,也是一臉傲嬌。”

“現在很多人代購,LV、GUCCI都爛大街了。高仿A貨遍地都是,當年那種心潮澎湃的小資感覺再也沒有咯!”

沒錯,她們好像在討論“大牌”,以及時尚的定義,身份階層的認同。這讓房叔不由想起十多年前,有一位企業家朋友放著江寧的瑪斯蘭德別墅不住,非要掏幾百萬買仁恆國際公寓大平層的往事。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後來,他在談及為什麼要買仁恆那套290平米的大平層時,只是淡淡地解釋:“因為看過項目才發現,當時只有一線城市才做的產品。在南京也出現了,給了我想要的感覺。”

彼時的仁恆,早已傲立南京樓市的金字塔尖。那時候,人們都在說:它賣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種feeling,一種“少數人”才能擁有的生活圈層,一個上流社會的身份標籤。

所以,仁恆在土地的選擇上一貫苛刻,既不冒進,也絕不將就。為了打造好產品,寧可慢一點,就像那篇《仁恆的快與慢》。

但,房叔最近聽說,仁恆開始變了,變得跟以前有點大不同了。甚至有人說,今年搞不好,會有多達十個盤聯動入市。

嗯,“遍地仁恆房”的時代,似乎就要來了。可是仁恆,還會是曾經我們熟悉的那個仁恆嗎?

(一)

想當年,仁恆就是南京樓市那道最耀眼的光。

入寧26年,創下無數“第一次”的,正是仁恆。比如,將新加坡花園人居理念帶入南京,引入高品質物業服務,率先開啟南京成品房時代,首次引入全屋地暖,不勝枚舉。

2009年,以仁恆國際公寓、江灣城和G53公寓為代表的第三代成品房重構南京高端居住市場。成為仁恆獨步南京樓市的一個里程碑,一個時代的印記。

2015年,江灣天成面世,首次創下由一個項目代言一個階層。“南京起步200平米以上、僅有700多戶的大平層項目,迄今依然只有它一個。”

但,從桃園世紀開始,仁恆就被喊變了。

“記得當時是第一次合作開發,很多處於探索嘗試階段。雖然期間遭遇了維權風波,但幸運的是,項目交付後的滿意度還不錯。”一位曾經在仁恆供職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

房叔覺得,這是因為合作方在過往的產品力與品牌上大多不如仁恆。如果說仁恆骨子裡有天生厚道的基因,那是因為一直潔身自好。不過,現在走的是高週轉路線,很多時候無力獨善其身。如果處處受制於人,難免讓人擔心不再純粹。

畢竟,現在買仁恆的盤,除了裝標和起步戶型,還要問清楚,是不是獨立開發的。底商賣不賣,夾層賣不賣,物業誰負責......如果這些都沒有,那算什麼仁恆?

就像杭州的綠城、濱江,也是靠這些支撐。否則只是一個名字,那跟過去的棲霞建設,朗詩有什麼區別?現在誰還只買個名字,是能升值,還是能體現優質感?

另外,仁恆的“變”還體現在板塊選擇上,原來只在城東,寧南,河西,江心洲拿地。對於城北、江北,可能正眼也不瞧。現在的格局明顯提升:老山盤活大吉,拯救招商下關地王,進軍燕子磯、麒麟、小行,就連江寧東山,也要四手聯彈湊一桌麻將。

當然,也有喜愛仁恆的年輕人士表達不同的觀點:“就像蘋果系列手機,出一些年輕人可以買得起的款型,難道不好嗎?多進駐幾個剛需板塊,讓更多人買到仁恆的房子,也相當於發福利了。”

所以,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仁恆,這次真的要變了嗎?遍地仁恆,應該如何選擇?

(二)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道消息稱,仁恆今年可能掀起十盤聯動高潮。所以,2020年可以視為是仁恆在南京前所未有的“大年”。

有的是自己拿地操盤的,比如江灣世紀。還有財務投資的,比如都會四季。當然,大部分項目是別人主動找來合作的,比如鼓樓濱江、燕子磯、麒麟,小行。

與此對應的,是新城,中南,朗詩,龍湖,弘陽等一眾高週轉房企開始紛紛進入“小年”。

如此一來,曾經高高在上的、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似乎馬上要變成高週轉的快銷品。難怪,有人發朋友圈調侃:這年頭,仁恆恐怕要跟南外一樣,遍地開花,不再是稀有物種了。

或許從今年開始,各種電CALL拓客傳單鋪天蓋地,吆喝著同一個腔調:“仁恆的房子哎,您要不要來一套啊?”

其實,在土地越來越難獲取的今天,仁恆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

有人說,近年市場外部環境鉅變下,應激的仁恆當然也渴望高週轉,前幾年確實焦慮過。所幸,它的善良基因還在。所以,也一直很難高週轉起來。

房叔的某位朋友透露,他跟仁恆的人力總聊天,才知道這家新加坡房企的招人邏輯一直很奇葩:“他們設計才是公司主導,你能想象麼?”

所以,“慢”是仁恆與生俱來骨子裡的基因。仁恆的鐘老闆始終都在強調:“品質是第一位的。”但現在,為了生存,它不得不加快速度了。

在小行,仁恆與建發合作開發的G59和G60兩幅地塊,放風價4.3萬/㎡。最小戶型據說只有75㎡,“為的就是把總價門檻降下來。”

在麒麟,仁恆與五星控股攜手開發的G108地塊,最小戶型89㎡,佔據項目貨量的四分之一。放低身段的姿態不言而喻。

在城北,還有仁恆與安居合作的公園世紀,打造唯一低密精裝小高層現房。面積段最小也是100m²,放風價3.5-4萬/㎡。

起步戶型越做越小,不在拘泥於大戶型社區的純粹性。是仁恆今年入市三大新盤的共同特點。

仁恆參與開發的都會四季,雖然被稱為全江寧最難搶的房子。其實也是限價3萬的剛需。

當然,仁恆還有賣到4.5萬/㎡的江灣世紀,近700萬級的起步門檻,是江心洲豪宅的入場券。也是富人島的護城河。甚至聽聞,隔壁的國資小地塊,“隱隱約約也在洽談中了。”

回頭看仁恆與大吉合作開發的鳳凰山居,類獨棟別墅總價也是700萬起步。莊園別墅更貴點,千萬級以上。“賣一套,少一套。”

再加上商辦產品,在售的桃園新天地,以及可能在今年面世的綠洲新島AB地塊。總共差不多湊齊10個項目了。

這裡,不妨展望一下,2020年的仁恆,如果集齊十子聯動,將會是怎樣一幅波瀾壯闊的盛世畫卷?

(三)

“如今遍地開花的仁恆,就像一個即插即用的U盤。適配性好像特別高。它不再專門服務業主,更像是服務各家開發商的一個平臺了。”

房叔一位多年的朋友,也是仁恆老業主。他的觀點是:“仁恆已經變了。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將產品化打包輸出,合縱連橫,增加土儲。今天的仁恆,早已把跑贏時間放在第一位。”

因為,即便強者如仁恆,也要在紅海的搏殺中活下去。

在他個人看來,如果把1994年-2005年稱為仁恆在寧發展的第一階段(深耕城東、寧南),2006年-2016年稱為第二階段(進軍河西)。那麼,以桃園世紀為前奏,公園世紀,麒麟項目,小行項目等將為第三階段拉開大幕,意味著仁恆在南京市場全面鋪開。

“仁恆憑藉對南京市場長期的清晰認知和理解,有一套自己的打法邏輯。也相對是一家講道理、守規矩的公司。近年在不斷完善產品標準化後,受到央企、國企、民營房企的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他也指出:過去南京有錢人買仁恆的房子,看重的是百萬買房,千萬買鄰。說到底,也是圈層的吸引。“高端大戶型一直是仁恆最擅長的領域。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在做剛需小戶型方面,仁恆的優勢可能得不到充分彰顯。或者說,專業有點不太對口。”

就像過去十多年,仁恆拿地必然臨水。還特別講究產品定位的高低搭配:梅花山莊伴隨湖畔之星,翠竹伴隨玉蘭,在G53仰望國際公寓,江灣拱衛天成,綠洲眺望世紀。總之,“同一個板塊,進階不同產品。就像江灣城的鄙視鏈,面積段越做越大,灣4>3>2>1,滿足階梯客群需求。”

現在的玩法又不同了:小行、麒麟最小的戶型只有75、89㎡。都要被統統打包“裝”進仁恆的新項目裡。戶型變小了,產品變剛需了。還要將剛需與改善混搭進一個盤子裡,似乎門檻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遍地仁恆,該如何選擇?看來,真的有點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