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Hello大家好,在這庚子鼠年的頭2周內,介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大家估計都在家裡憋出“佛性”了吧?

小鼬在這裡提醒一部分朋友,想想你新年時許的願望“天天宅在家裡吃喝睡”,眼下恐怕就是鼠年為了滿足你們心願給的見面禮。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您能在家裡待著,看著電視、吃著零食、喊著無聊。

他們在一線待命,擔驚受怕、有家不回、冒著風險。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大年三十晚上小鼬還去了趟醫院,親眼見證了身著全套防護服、在醫院值班的年輕醫護人員,在這裡請允許小鼬向所有身赴一線抗擊疫情的人員致敬。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但即便是在這個全民動員、精誠團結、一致戰“疫”的危急時刻,卻依然浮現出了一小撮發國難財、甚至吃人血饅頭的社會敗類,不僅掙黑心錢,最可怕的是會誤人子弟、誤導部分無知的群眾忽視了“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重要性。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有些打著“中醫”幌子的江湖騙子,把老祖宗的智慧和經驗結晶扭曲化、妖魔化,試圖以這種“玄學化”來掩飾自己的無知。對於這種行為,小鼬十分氣憤,所以了查閱各類古籍與論文,想看看中醫究竟是怎麼抗擊瘟疫的。

一查之下果然沒讓我失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們中國古代醫生在抗瘟疫時的前瞻性以及與現代醫學高度吻合的核心理唸吧。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古人瘟疫呈現出高發,多發,殺傷大的特點,並不是古代人身體孱弱,這其實主要由於古代人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社會形勢。

基於對傳染病的認識,古代醫家提岀防止相互染病的重要環節就是:

“避其毒氣”!

“避其毒氣”!

“避其毒氣”!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這方面的主要措施是避免與患者的接觸,即採取各種嚴格的隔離措施。

這不就和眼下呼籲大家我們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眾是一個道理嗎?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而關於“隔離”這個概念,更是早在晉代就建立起來了。

據《晉書•王彪之傳》載:“永和末(公元356年)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雖無疾,百日不得入宮”。

看看,古代在沒有顯微鏡、沒有培養皿的情況下已經知道了致病菌或病毒有可能存在潛伏期,惜命皇帝更是讓存在傳染可能的大臣離自己遠遠的。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這個記載清晰地顯示了當時在疫病流行期間,古人不僅注意與有病之人的隔離,而且還注意已與病人有接觸而尚未發病者的隔離,理念之超前、認知之準確令人驚歎。

往後數,在12世紀朱翌的《猗覺察雜記》中記載道:“江南病疫之家,往往至親皆絕跡,不敢問候,恐相染也”。

明代肖大享《夷俗記》載,在內蒙一帶的少數民族有“凡患痘瘡,無論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見”的習慣。

看到沒?以上兩句是不是和“硬核村長”口中的“親戚不歡迎你,別太自信了”這個靈魂拷問如出一轍?都在於減少“人傳人”,以此預防病毒傳播。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除了避免接觸,中國古代政府為了防止疫病的流行,也採取一定的隔離措施,把疫病患者集中起來隔離治療。據《漢書•平帝記》中載:

“元始二年(公元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簡單地說,這就是2000年前的臨時傳染病醫院,是2000年前年的小湯山、火神山。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除了指定醫院,還有指定官員。在清代俞正燮的《癸巳存稿》中記載:

為了防止天花的傳播危及皇室,清初設有“查痘章京”一職,查得天花病人即令其遷出四、五十里以外。

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老實講在病患外遷的過程中還存在散播疾病的風險,但對於當時的封建帝王來講,他們已經懂得要“抗疫”首先在於隔離和病患接觸的可能性。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癸巳存稿》還記載了“其出洋貿易回國家,官閱其人有痘發,則俟平復而後使之人”。同時,據清嘉慶年間謝清高的《海錄》載,當時的官員甚至會對外來的海船實行海關檢疫,以防止痘瘡等病傳入國內。

這就相當於目前的海關檢疫,把病毒扼殺於國境之外。

古代中醫到底怎麼防治瘟疫

在古代文獻中,還有關於與病人接觸時應注意一些問題的記載。如熊立品在《瘟疫傳症全書》中說:“當合境延門,時氣大發,瘟疫盛行,遞相傳染之際,毋近病人床榻,染具穢汙;毋憑死者屍棺,觸其臭惡。毋食病家時萊,毋拾死人衣物”。

這些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隔離措施,我們至今仍在沿用。所以歸根結底,從古至今、從西醫到中醫,預防瘟疫首先在於“隔離”、在於“不與病患接觸”。所以小鼬在此呼籲各位,尤其是中老年人,切莫迷信所謂的“提正氣抗病毒”、“按穴位抗病毒”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隔離措施”。

小鼬祝所有朋友都健康平安、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