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攝影,是人們看世界的一種方式,從一張照片中可以透露出你當時的心境、你的閱歷和你的思想。在數碼相機還未曾氾濫的時代,想要通過攝影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你需要通過膠片。玩膠片,那簡直是寂寞又有趣的一種體驗,他讓人靜下心來透過鏡頭,小心翼翼、認認真真地審視這個世界,審視自己的內心。今天我們整理了十大經典膠片相機,看看歷史對它們是如何評價的。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徠卡M3

素以浪漫著稱的法國人曾經拍攝了一個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攙扶著走在街頭,一位妙齡少女走過,他嗅了嗅說:“夏奈爾!”;路經一輛豪華轎車,車門一響,他隨口說到:“奔馳!”路邊一位攝影者按下了快門,快門清脆而柔滑地一響,他不假思索地說:“徠卡!”

徠卡?對,就是徠卡,相機中的勞斯萊斯!一個曾經與奔馳、萬寶龍並稱為德國工藝三大代表的品牌,一個代表男性沉穩、歷練、勇氣以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等諸多品行的品牌。徠卡擁有令人豔羨的貴族般傳統: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機最初就出自徠卡的門下,這大大改變了攝影的生態環境,攝影記者們終於扔下了笨重的大畫幅相機,拿起徠卡奔赴火線。上世紀30年代之後,國際環境日趨惡化,先後爆發了中國“九一八事變”以及西班牙內戰,這成就了以羅伯特·卡帕為代表的戰地攝影記者以及以堅固耐用、成像質量優異、便於維護的徠卡相機。當時很多美國部隊隨軍攝影師都配發了徠卡相機,著名的巴頓將軍就是徠卡用戶中的一員。根據美軍規定,遇到緊急情況(如即將被俘)時必須破壞隨身的裝備,相機也在其列,一般情況下美軍士兵往往用錘子或槍柄砸毀相機,不過這對徠卡相機來說卻並不實用,使用徠卡的隨軍記者往往需要將手榴彈綁在相機上才能炸燬徠卡相機。

M3就是在這樣的傳統中誕生於1954年——當時歐洲剛剛走出了戰爭後的蕭條。徠卡將積累的全部技術儲備都用在了這臺相機之上,相機採用了堅固的黃銅製作機身,各項技術指標都首屈一指,他不僅確立了徠卡M系列相機的地位,也奠定了戰後測距式相機(俗稱旁軸相機)時代的基本格局,從1954年投產到1966年停產期間,累計產量超過20萬臺。

徠卡M3推出以來,不僅在攝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藝界等各個圈子裡,徠卡M3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徵,一些用戶對黑色相機邊緣磨出的黃銅色情有獨衷,而另外一些用戶則對徠卡M3特有的快門聲無法釋懷,攝影界的攝影大師們更是將徠卡M3視為掌上明珠。至於說到M3的用戶則令人咋舌:除了創造“決定性瞬間”理論的著名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佈列松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阿登納也赫然在列。德國聯邦政府一度曾經將徠卡列為贈送給國際友人的外交禮品,這在其它攝影器材品牌歷史上恐怕也是沒有的。於是有人說,你不知道徠卡,就不配談相機!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哈蘇503cw

1949年4月,歐洲戰事正酣,一架德國轟炸機墜毀於瑞典,軍方在清理飛機殘骸時發現了一臺摔變形的偵察相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拍相機,瑞典國防部長立即將著有《候鳥的旅程》的鳥類學者、攝影家維克多·哈蘇先生,問他能否為瑞典皇家空軍仿造一部,哈蘇先生語驚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機!”於是,第一臺哈蘇相機HK7誕生了。

哈蘇的中畫幅相機採用了一種模塊化的設計,以機身為基礎,可以根據需要搭配不同的鏡頭、後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卡爾·蔡司、施奈德、羅頓斯克等一流鏡頭生產廠商提供的不同鏡頭,這一技術理念在當時堪稱前衛。不過,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哈蘇的相機銷售總是不溫不火,真正讓哈蘇一夜成名的還是上世紀60年代全力以赴發展阿波羅登月工程的美國航空航天總署(NASA),當尼爾·阿姆斯特朗用哈蘇500EL相機為奧爾德林拍攝的登月照片傳遍世界時,哈蘇,這個品牌就成為一個釘在太空中的永恆的名字了。

哈蘇最後一代V系統相機中廣為公眾所熟悉的就是503CW了。他繼承了500系列諸多傳統,亦繼承了哈蘇幾乎全部的文化傳統和設計元素,堅守6×6釐米畫幅,因其超高性價比而獲得了圈裡人、圈外人的青睞。不過隨著哈蘇公司易主、換帥,哈蘇的中心轉移到採用6×4.5釐米畫幅的H系列上,2006年初傳來哈蘇推出最後一批捆綁了數碼後背的限量版套機503CWD的消息,一個傳奇般的時代結束了,從此哈蘇的名下只有日本富士為之代工的哈蘇H系列相機了!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祿來弗萊2.8fx

很多時候,說到雙反相機,人們就會想到一位英國老紳士脖子上掛著一臺祿來弗萊克斯,不緊不慢地低頭在取景器裡構圖、調焦,最後慢悠悠地按下機身前面的快門。這種雙反相機曾經與徠卡、康太時、尼康的測距式相機一起統治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攝影界,如果您不信,不妨去數一數這一時期獲得普利策獎的照片中有多少臺使用了祿來弗萊克斯就知道了。

祿來弗萊克斯的故事源自1929年,弗蘭克和海德克兩位德國人認識到當時大中畫幅摺合式相機的不足之處,推出了這種用上面的鏡頭取景、由下面的鏡頭拍攝的中畫幅雙鏡頭反光相機。筆者從家父手中得到一臺祿來弗萊克斯3.5I型,歷經半個多世紀高強度的拍攝,至今仍然能夠照常使用,而且成像質量絕非一般的日本相機可以相比的。雖然很多年輕的攝影者都批評這種相機笨重而操作緩慢、存在一定的視差,但這隻能說他們對雙反相機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之上——如果一個攝影記者沒到人群中,他只需將祿來弗萊克斯大頭朝下舉起來,就可以越過人群輕鬆地取景和對焦,呵呵,當年很多攝影記者就是這麼幹的!

遺憾地是,由於祿來公司2006年遭到分拆,便攜式數碼相機部門獨立,擁有中畫幅相機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的專業部門被一腳踢出門外,成立了弗蘭克與海德克公司。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美樂時LX

沃爾特·扎普,這位出生在拉脫維亞里加的技師從未想到,他研製的這款微型相機最終會出現在007電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喬治·拉扎貝舉著一臺美樂時A/IIIs拍攝的鏡頭給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當年他僅僅是想造出一臺小得能藏在拳頭中的相機,最終這種相機卻因為鐵幕兩邊間諜們的青睞而一舉成名。

美樂時的精密證明:德國的精密加工技術絕不亞於瑞士,德國的設計水平絕不亞於日本。美樂時在微型相機上的地位即使是日本也無法與之比肩,儘管諸多日本相機廠商都嘗試仿造過美樂時相機。但美樂時相機真的太小了,最為著名的美樂時LX的規格僅為108mm×28mm×16mm,即使是在如今超小型數碼相機比比皆是的時代,這款使用8×11mm膠捲的相機仍然不輸於它們。很多歐陸的成功男士如今仍然喜歡在皮夾或西服口袋中插一臺美樂時LX,用以彰顯個人的品位,至於有些女士將他們當作項鍊掛飾或者是耳墜,則是女人們凸顯另類風格的一種做法。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佳能AE1

推出於1976年的佳能AE-1曾經是專業攝影記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記者拿著這款相機跑到菲律賓南部採訪,結果被流彈擊中——所幸的是,子彈擊中的是相機,打爛了機身前部,並且在機身中拐了一個小彎,救了這位記者一條命。

拋開佳能EOS系列先進的自動對焦、自動曝光功能以及種種繁複的設置之外,能不能同樣獲得拍攝的樂趣呢?對於成功男士而言,那麼快速的自動對焦似乎更像一種累贅,因為我們有的是時間,在取景器裡的裂像屏上,用精確的手動對焦功能,邊對焦邊思考,尋找生活的目標!拍攝,樂趣有時並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攝的過程中,是在把玩那種金屬機身的手感、撥動卷片扳手時的摩擦力、傾聽快門開啟時的金屬結構撞擊聲中獲得的快感。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奧林巴斯OM-4Ti

OM-4Ti則是機皇中的機皇,鈦金屬的頂蓋和機身意味著“一旦擁有,永不磨損”,當然,這並不是他的全部精髓,他的精髓在於:比其它品牌機皇更小巧的機身,可以裝入公文包中,當你發現了可以拍攝的題材時,隨手即可拍攝,同一時期的尼康、佳能等品牌的頂級機型都做不到這一點。

很多國人並不看中奧林巴斯這個品牌,認為這家公司不過是生產些μ系列便攜式相機罷了。但實際上,這家公司當年不僅生產過專業的單反相機,頂級的單反相機,甚至被美國太空總署選為太空相機的合作伙伴,想想看,除了哈蘇、徠卡、林好夫,也只有日本的尼康和奧林巴斯兩家了。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尼康F3

對於專業的攝影記者而言,尼康F3是武器,對於攝影發燒友而言,尼康F3是夢想,對於成功人士而言,尼康F3則是生活品質的象徵。尼康F3有很多變種,包括配備遠視點取景器的尼康F3HP、採用鈦合金機身的F3T、配合專用自動對焦鏡頭即可率先實現自動對焦功能的尼康F3AF、專為攝影記者生產的尼康F3P、限量版的尼康F3 Limited以及特別改裝的尼康F3H。通常情況下,海外相機拍賣市場上,F3系列往往能夠比其它機型更能獲得成功人士們的青睞,因為這種相機上的滄桑感顯然更富於魅力。

很多頂級發燒友從來不認為尼康的數碼單反能夠代表尼康這個品牌,甚至是傳統單反時代的尼康F6、F5以及F4都不能,唯一有權利作為尼康代表的就是F3——一個推出於1980年的頂級單反相機。作為尼康旗下最長壽的機型之一,“他”甚至看到了尼康F4的誕生與消亡以及F5的面世。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康泰時I

大多數不熟悉攝影器材發展史的人士很難搞清楚康太時品牌複雜的沿革,好了,讓我們簡化一下這個問題:你知道德國卡爾·蔡司嗎?康太時就是卡爾·蔡司旗下一個照相機品牌,一個專門與徠卡競爭的相機品牌——儘管它後來被賣給了日本的京瓷公司,最終黯然退出相機產業。

第一臺康太時I型相機推出於1932年,說起來,康太時是成長於困境之中的,因為此前徠卡相機已經在市場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並且申請了很多技術專利,為了避免遭遇專利訴訟,蔡司只能另闢蹊徑採用了縱走式金屬簾幕、快門等新技術,當時的售價大約125馬克——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便宜的價格。

面對早於自己推出幾年的徠卡I型,同為知名德國光學廠商的卡爾·蔡司一定會扼腕嘆息:“既生瑜,何生亮!”不過如今大多數康太時I型相機只能在極少數拍賣會上見到,即使您是位億萬富翁,恐怕也不會拿著他去拍攝了,但是作為收藏品,康太時I型絕對是一個理想的對象。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仙娜P2

與大多數來自日本和德國的攝影器材品牌不同,出身自以精密儀表、數控車床以及高檔記時計聞名的瑞士仙娜相機,從骨子裡就透著瑞士人嚴謹、細緻而又不失靈活性的氣質。這家企業自上世紀40年代即開始生產模塊化的大畫幅座機,其機身設計充分考慮到用戶的細微需求,他們可以根據業務的需要搭建一套適合自己的相機系統,另一方面相機用材精挑細選,而加工上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每一個螺釘的加工水平,都足以當作很多攝影器材生產廠商的“教科書”。

以前,攝影界曾有“廣告的仙娜”一說,足可見仙娜在廣告攝影領域的絕對權威地位,此相機的製作水平可以稱之為爐火純青,每個零部件的咬合天衣無縫,使用起來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唯一遺憾的是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學習這款相機的使用,更何況作為一款專業級的座機,因此我們不得不提醒您:如果自行購置一套仙娜P2系統,那麼對您的要求不僅是購買相機本身,還要考慮到您家中是否有足夠的面積為自己搭建一間工作室,以及是否能夠承受得起購買能夠與之檔次相當的數碼後背、計算機系統、色彩管理系統等等周邊設備的費用。這可是考驗您是否真是成功人士的一個標準了。


男人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這十款經典相機

寶麗來sx-70

說到品位,絕不能遺漏的就是來自寶麗來的SX-70了!從價格上,這款推出於1972年、結構上類似於摺合式相機的怪異單反相機——寶麗來SX70是無法與前面所介紹的9款經典機型相提並論,但是寶麗來立拍立現相紙那種特有的韻味(例如略帶感傷的棕色調或青灰色、柔和的反差、細膩而富有質感的白色調等)以及SX-70出眾的設計、在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程度,使得他至今仍然是成功男人尋找當年夢想的寄情之物。

SX-70是第一臺使用寶麗來盒裝底片的機種,機身是鍍銀色的塑料材質,外層包附棕色貼皮,握感紮實,收起來高度不超過1釐米,攜帶非常方便,很難想象設計者如何把所有東西塞進去的。這款相機使用的感光度為150的SX-70 Instant Film,之前稱Time-Zero,色彩比較濃郁,顯影時間較長,順帶告訴您的是,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在寶麗來相紙顯影過程中用利器刮劃相紙表面,可以獲得一種特殊的掛擦效果(俗稱“刮片”),這種效果的照片裝飾您的住宅或辦公室,無疑能夠更加彰顯您的品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