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疫情下的自我隔离式生活

食堂吃饭需一人一桌↓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排队领口罩间隔几米 ↓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公共交通工具隔座而坐 ↓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你看像不像在高考?↓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中国人居然实现了这种生活!

一时之间人人活成了「精芬」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芬兰人给人的印象

与“害羞”、“社恐”、“内敛”成固定搭配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他们保持清楚的个人界限

认认真真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快乐

在离群索居的日子里

不浪费属于自己的一分一秒


人人内向

没事别和我说话

关于芬兰人不爱说话,有句自嘲的话是这样说的:内向的芬兰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看着自己的鞋子,外向的芬兰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看着你的鞋子。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关于芬兰人的寡言还有这样一个笑话:

两个朋友相约去酒吧喝酒

一人问:“最近如何?”

另一人瞪着他说:“天啊,我们到底是来说话还是来喝酒的?”

这就是芬兰人:没事儿离我远点儿,没事儿别跟我说话。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排队间距一米

请离我远一点


每年总有几天,朋友圈里会出现传说中的“芬兰人等距排队法”。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不管下多大的暴风雪,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离上一个人有着60~70英寸的距离,因为这种距离会让他们的内心更加的舒服一些。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所谓的社交恐惧式排队,他们曾经在路上排队的时候做过一次实验。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这是芬兰广播公司曾经播出的一档节目,让工作人员去试探那些正在排队的芬兰人民,靠近一点,会怎么样?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当工作人员向后移动之后,身后的女子像条件反射一样像后退了一大步,这种速度就和猫没什么区别。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在芬兰,公园和街区里部分公共椅不仅是单人的,甚至还面向不同方向,大概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最想移民的国家了。


在芬兰人的世界里,有着很多像亚洲无法理解的文明。我们放学回家三五成群的走在路上的时候觉得热闹、开心,对于芬兰人来说,他们更中意的是保持距离和享受独处。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极度注重个人空间的芬兰人,激发了芬兰漫画家Karoliina Korhonen的灵感,通过绘本形象地描述了芬兰人的“社交癌”。


绘本中的主人翁马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窘态,有一种让人产生一种感同身受,引起国人共鸣,不少人大呼“被戳中”。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想免费试吃,却不想跟促销员说话。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公车都坐“满”了。

(不愿和陌生人坐双人座……)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有人挡了你的路,但是并没有注意到你在后面

于是你就站在那里,一直等到对方注意到你。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出了商店以后发现有东西忘买了

回去买的时候总觉得要跟人家解释一下。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坐在你身边的人移到了旁边的空座上

于是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还有谁有问题吗?”

你确实有问题想问,却不想引人注目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电梯里只有你和一个陌生人...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拦错了公交车,但是不好意思不上车……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谁都不好意思拿最后一块蛋糕,明明都很想吃。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 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嚷嚷跟你说话。


和自己相处最好

世界才是你的


芬兰人乘等差数列的排队、尽力不打扰别人的沉默,一个人宅在家的『kalsarikannit』生活,看上去充满了离群索居的孤独,但再一想,背后其实隐藏着满满的平等与独立的生活哲学。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很多人喜欢芬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确保你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足够安静的空间来享受风景和独自思考。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印有『你提前打电话了吗?』字样的门垫,

是芬兰销量最好的。


少了许多small talk,也意味着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大家有了更多可以自己安排的时间。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很少有人会大肆评论彼此的外表或衣服,主动谈论自己的工资或经济状况。大家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选择,就像在芬兰语中,无论他、她,还是其他性别,都用一个人称代词——hän来指代。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虽然离群索居,芬兰人也让生活充满着小确幸。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三差五蒸个桑拿;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走进森林,听着树叶与松针的沙沙声沉思冥想;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用一篮子的新鲜蓝莓烘焙好吃的蓝莓派;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用一杯啤酒和一本书度过提早落幕的黑夜。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他们好像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和自己相处好了,世界才是你的。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如今诸多的尬聊,话不投机却偏要硬着头皮说,这种体验真的称不上舒适。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能需要像芬兰人一样排队、吃饭、上班,但更要在不安的世界,学会慎独。


都像芬兰一样,保持距离感、界线感,除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生活将轻松自在许多。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这种距离感的本质

是为了不麻烦、不打扰别人

不给别人带来困扰

我们盛赞陌生人之间的温暖

但那是在危难时刻的紧急相助

路人之间最好的默契

莫过于危难之际勇相助,岁月静好少打扰!


隔离式生活结束后,中国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居然实现了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看完后,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也可以留言告诉小麦!

如果你对旅行有很浓厚的兴趣

可以私聊或者留言给小麦~

我们能提供省心畅行的自由行服务哟~

WX号:麦趣自由行 或者 麦趣自由行F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