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考研寒門子弟vs.出國深造紈絝書生,誰更厲害?

1.

在中國,全國數得上的大型考試,高考第一,考研第二。高考稱霸中國教育界多年,作為social ladder,存在道理是有的。

那麼考研呢?

我們知道的基本情況是,報考者經過”千軍萬馬“的筆試和”精心準備“的複試,就能拿到錄取。

不過這可不簡單。

據教育部新聞辦公室數據所示,在2016年,我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77萬(四捨五入等於兩個河南高考生的總和),錄取率約為29%。到了2017年,報名人數增長到201萬人,增幅達13.6%。

統考的難度一年比一年難,獲得錄取的幾率也一年比一年小。但這難不倒一心求學的莘莘學子。

搖頭晃腦握著新東方考研詞彙,早讀午記晚上背,他們從來不嫌辛苦;

手機上百詞斬扇貝樂詞拓詞不背單詞,都是他們的掌中寶。

肖秀榮是他們對雲裡霧裡的政治抱有的最後大腿。

他們一年365天背下的術語和句子,都不敵肖大考前出的肖四肖八。

考過的人都知道。

為國家培養教學科研人才,2-3年的學制似乎正正好好。

對公務員有益,對進國家單位/事業單位有好處,

學到東西,學費便宜,不考白不考。

2.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群體遙相呼應。

他們鄙視四六級和專四專八,託福雅思GRE奉為上賓,紅皮書綠寶書從來不會斷貨。

abandon不在他們的詞海之列,他們不喜歡背單詞,但習慣跟單詞混臉熟。

Cindy會教給他們最能打動考官的金句,Andy會留給他們最具學習價值的句型,在語言這條路上,他們越走越遠,也越走越順。

這是申請國外留學黨。

他們更像是“投機主義者”。

他們早把留學摸透了底兒:

申請留學入學概率高,學習時間短。

相同學習背景,到國外能拿到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出去轉兩圈,口語6得起飛,搞不好還會順帶學個西語小語種。

1-2年的學制恰好夠用,緊張點效率些沒什麼不好,

小組學習,開放心態,獨立自主,能力一層一層往身上疊加。

先人一步見世面,先人一步畢業,先人一步工作,沒什麼不好,國內百分之八十的單位在某種程度上,還對海龜都採取了很大幅度上的傾斜待遇。

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敢斷定,

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簡直不要太爽。

3.

迴歸萬年難題:考研與出國,哪個更好?

事實是:說不上誰好誰壞。

前者不是寒門書生,後者也不是紈絝子弟。

國內考研人不知道日復一日的毛概馬哲和單詞到底有什麼用,他們珍貴的365天的光陰,他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背單詞的時候,日子從眼睛裡過去;

念馬哲的時候,日子從筆尖下過去;

解數學的時候,日子從皺眉時過去;

他們握著手機裡的眾多掌中寶,對前路一片迷茫。

正如最開始的數據統計所說,想過名校考研這條獨木橋的人太多了。

好容易從人群裡擠出來,這邊導師忙著學術忙著論文忙著商業化,就是沒空多看一眼人群裡的他們。

好容易研究生涯裡畢業,那邊企業高精尖高素質高水平的眼光太高,壓根看不到人海淹沒裡的他們。

4.

另一方面,國外留學黨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亦是如履薄冰。

學習上,剛到美帝和歐洲,語言交流都是問題,(雖然在過了一陣以後,口語水平就以飛速提升)。國外課程評分標準按照隨堂測試、日常作業、大小項目、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進行細分分數的傳統,迫使著學生一直保持努力學習的狀態。

大部分學生不想學習都難。

生活上,坐在燒錢的餘灰上,他們做不到理所當然。

心生不安,就會選擇努力爭取獎學金和校內外兼職。

出國,說是體驗,更不如說是歷練。

5.

國內考研與出國深造各有好壞,評定標準自在人們心中。但說到最終能對自己、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巨大幫助的,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譜。

不管走哪條路,只要堅持走下去,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路遙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這幾步,希望你邁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