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摩擦的感覺是不是在觸球之後“抖”一下,旋轉球拍去包裹球?

橙子乒乓球


乒乓球摩擦的感覺並不是能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的,也並不是說在觸球之後“抖”一下,旋轉球拍包裹球,這種說法太抽象了,而且也並不是這樣。

首先要知道乒乓球的摩擦跟撞擊是完全分不開的,要體會摩擦的感覺得先體會撞擊的感覺,可為撞擊,舉個例子,用球拍顛球,球拍跟球正面碰撞就是撞擊的一種方法,用力顛球就能在球拍上感覺到球跟底板撞擊的感覺,這種球拍微微震手的感覺就是撞擊的感覺。首先要體會這種微微的震手感覺,才能更好體會摩擦。

當掌握這種撞擊的感覺的時候,再去體會什麼是摩擦。不過在體會摩擦之前要先知道摩擦是怎樣產生的,摩擦的產生就是套膠跟乒乓球之間有一個接觸過程,舉個簡單的例子,發下旋球,這種方法不需要球檯,直接找一個有一定空間的地方(最好是有地膠的球館),然後拋球直接用球拍往下劈,用力劈,讓套膠和球充分撞擊,增加撞擊的比例,你能感覺到球能在套膠上停滯或者感覺套膠一直帶著球走的時候,這個感覺正是摩擦的感覺,不過前提就是得先體會撞擊,只有撞擊充分才能夠產生摩擦。

能夠體會這種動作幅度大的摩擦感覺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把動作框架減小,讓發力更集中,動作更短促,更緊湊,然後把發力盡量集中在手腕手指,這時候再去結合撞擊去體會摩擦感覺,能夠在地膠場上發下旋球能往回走的時候才叫體會到了摩擦。

當然這是其中一個方法,還是體會下旋發球的摩擦感覺的一個方法,如果是拉球的時候怎樣體會摩擦感覺,這個也不難,同樣,得先體會撞擊的感覺,才能更進一步體會摩擦。那麼拉球的時候怎樣體會摩擦呢?

舉個例子:上旋發球,這種上旋發球的動作也非常簡單,把球拋起來,等球下落的時候瞬間快收小臂,就像正常拉球的動作一樣,當然這個方法也是不需要球檯的,當球掉地上的時候能夠產生一個往前的加速的時候,這就說明上旋的摩擦感覺體會到了。然後下一步也是儘量把動作框架縮小,力量集中在前臂手腕手指三個地方,把動作練緊湊,這樣就能體會出拉球摩擦的感覺。

這個感覺僅僅是在觸球的時候完成的,在觸球前得先移動步伐到位,蹬轉發力,發力方向往前與來球產生合力,觸球時快收小臂,手腕手指同時發力往前轉動同時壓拍製造弧線,做完一個動作才叫拉球完成,然後還原準備下一板。

如果是搓球的時候也差不多原理,體會撞擊是前提,面對來球為下旋短球的時候,我們一般採取搓球來應對,這裡舉個正手搓球為例,首先步伐移動到位(右手持拍為例,左腳先墊一步,右腳往前邁確定來球的具體位置),然後前臂進臺,在球彈起到最高點的時候,往斜下方用力摩擦,動作要迅速,出手要快,緊湊,這樣才能體會出搓球的摩擦感覺。

因此不管是什麼技術,不管什麼旋轉,要體會摩擦感覺首先要學會撞擊,不會撞擊是不可能體會摩擦的。


狂魔話乒乓


哈哈😄!乒乓球的最大魅力就在其旋轉!

向上轉,向下轉,向左轉,向右轉;還亂七八糟的轉,讓人摸不清頭腦的轉,總之千奇百怪的轉!

這些讓人不知所措的轉,均來源於:摩擦!

沒錯,乒乓球的旋轉一定來自於球拍對球的摩擦。

而乒乓球的反膠,最有效和最大化地產生了摩擦,從而讓乒乓球演變出了令人眩目且應接不暇的旋轉。

那麼這位球友問了:乒乓球摩擦的感覺是觸球時抖一下,還是包球的動作?

是,但不全是。

簡單的講,對乒乓球的摩擦有輕摩擦和重摩擦。

所謂輕摩擦可以包括:快點,快帶,快撕,快搓,慢搓,小上旋,輕拉以及各種側切。還有在當今非常盛行的反手擰拉。

這些動作都可以造成乒乓球的旋轉。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觸球時"抖一下"。至於怎麼"抖”?本文就不詳述了。

重摩擦:包括各種弧圈球。高吊,前衝,側拐,暴衝。

這種重摩擦的技術動作,會造成乒乓球的強烈旋轉。

而造成強烈旋轉的動因,可不僅僅是抖一下,或把球包住那麼簡單。

自然包住球是必須的。但還不夠。還必須讓球儘可能"長時間“的留在球拍之上。最後還要集全身之力將球送出。

那麼這種重摩擦是個什麼感覺呢?

最形象的感覺莫過於擲鐵餅了。

實際上擲鐵餅的一個"擲"字並不形象,應該是"掄甩"。

當鐵餅被掄甩之力擲出時,首先可以看到鐵餅飛行時的一道優美的拋物線,同時通過慢鏡頭還能看到鐵餅在飛速的旋轉。

此時鐵餅的旋轉正與弧圈球的旋轉如出一轍。

當你用盡蠻荒之力將鐵餅擲出之時,也就對乒乓球的側拐弧圈有了切膚之戀!

總之乒乓球摩擦的感覺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

即:正確的握拍手型和正確的手感。






江城老水775


打乒乓球有四大要素,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不管你是專業的也好,業餘的也罷,基本都在這個範疇之內。既然是摩擦感覺那就是旋轉要素的問題,標題講的是摩擦的感覺是不是在觸球之後“抖”一下,有這種感覺這肯定是輕拉加轉弧圈球或稱小高吊,之所以有“抖”一下,那是因為球拍與球之間沒有產生撞擊力,而是完全通過摩擦才產生的。

若是右手握拍,在做這個動作時,將球拍往右後下方引,右腿下彎使身體重心下沉,揮拍擊球時,右手將拍型保持直立,向左前上方發力,右腿向上用力蹬地,在來球高點期後段擊球,在球拍觸球的

同時轉胯。是用轉動胯部使球拍吃住球,再通過向上用力去摩擦球。並不是通過旋轉球拍去包裹球。


懷德35


“抖"一下只能產生一點點摩擦,旋轉弱更談不上包裹,發球是典型的“抖”摩擦。強旋轉那就要包裹乒乓球了,需要撞擊才能吃住球,當然海綿厚就更大面積的包裹,加上灌膠也就更厲害了,最後是速度的保證,強摩擦就產生了。


乒乓小辮子



當真40


手指手碗的末端發力,加摩擦的感覺,加重心的壓球,多練吧😊


化石310


只有在真正理解並能把球摩擦住的前提下,再加上抖手腕的動作,才可以使球更轉更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