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疫情村湾的防控故事:咸安高桥石溪村有位“抱柴”老支书

3月5日,在咸安区高桥镇石溪村鸡公颈卡点,守卡干部们目光如电,严阵以待。

“我们这个卡点守的是朱新线,这条路不仅通往横沟桥镇、直通马桥收费站,还辐射整个村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在此负责值守的高桥自然资源规划所所长黄鹭说,从1月31日至今,来自咸安区医保局、高桥镇自然资源规划所、镇村两级干部们在此两班倒,围着一盆炉火,寸步不离守护了36天。

“30多天来,这里天气变化多端,夜里的寒气,能将关节冻得麻木,多亏了‘老支书’的干柴,才让大家坚持下来。”现场值守干部们话音刚落,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一车柴禾缓缓驶来,一道瘦弱的身影自顾下车、搬运,其他人纷纷上前帮忙,沉默中,温情涌动。

无疫情村湾的防控故事:咸安高桥石溪村有位“抱柴”老支书


送柴者正是大家口中的“老支书”张新四,今年65岁的他看起来不善言辞,但眼神格外坚毅。2017年,张新四被查出患有胃癌,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后,他辞去了村支书一职,但有着25年党龄的他,却始终记挂着村中的大小事。

“这路口牵电线取暖不仅不方便,还不安全,再加上电火取暖效果不好,我怕他们‘后生仔’身体扛不住。”谈起送柴初衷,张新四回答得很淡然。因考虑其身体问题,卡点并未让他参与值守,但闲不下来的他白天上山捡干柴,雨天拆家中老宅的房梁作柴,一车车往卡点送,这一送就是20余趟,每趟都有500余斤重。

石溪村作为“无疫”村,要想维持好这一方“净土”,除了守好卡点,守卡干部们还对涉汉返乡人员实行“三包一”的包保政策,实时上门入户摸排,进行信息统计,每到这种时候,张新四总能挺身而出。

无疫情村湾的防控故事:咸安高桥石溪村有位“抱柴”老支书


“我们毕竟是区直部门派下来的年轻人,对村里的情况还不甚了解,但只要老支书在,家家户户都十分配合,也让我们的工作进展格外顺利。”高桥镇党委委员王鑫洲说,带病之躯送柴火,不仅送来了温暖,更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成为大家坚守岗位的不竭精神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