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雖然作詩比較考驗文字功底,但是吟詩卻相對來說簡單可行。想要吟詩,首先要讀詩,而能讀懂一首詩,也並非一件易事。古人作詩多引經據典,層層遞進,如果我們對某一處的典故云裡霧裡,自然讀不透詩中的精髓,也瞭解不到它的內在含義。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比如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其中一句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其實就是在用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喝的有點高,你自己回去吧,明天如果想來,就帶著一把琴來。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在《宋書·隱逸傳》中記載,陶淵明不解琴音,但是經常抱著一把琴,而且這把琴是無弦的。他每逢酒宴,都抱琴前來,一旦有了酒意,就撫摸琴的表面,似在彈唱低吟。李白化用了這個典故,抱琴只是一種形式,而喝酒才是人生大事,側面說明李白率真的性格。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泊秦淮》,這是杜牧的一首經典作品,詩中短短28個字,借古諷今,全詩意境悲涼,又深沉含蓄,引人深思,詩云: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煙霧瀰漫的秋水,月光籠罩的白沙。小船停泊在秦淮河上,靠近的是一處酒家。歌女不知道亡國的痛楚,還在尋歡作樂,在岸的那邊還唱著《後庭花》。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這裡的“商女”並非是商朝的女子,而是指賣唱為生的歌女。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卻一直有個疑問,其中的《後庭花》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商女唱這首歌,就要被譴責呢?

事實上,《後庭花》不但杜牧對此頗有微詞,唐代很多詩人都對這首曲子沒有什麼好感,認為這首一首亡國之音。詩豪劉禹錫寫的一首《臺城》中寫“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李商隱作《隋宮》也曾寫道“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那麼被人如此嫌棄的《後庭花》之曲,到底寫了什麼呢?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後庭花最早的典故,其實出自陳後主(陳叔寶)的身上。陳後主偏安一隅,不思治國,整日沉迷酒色,與美人張麗華醉心聲色,不問朝政,最後被隋文帝楊堅所滅。就在滅陳前不久,陳後主寫了一首《玉樹後庭花》,其詞香豔無比: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中的“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是千古名句,美得讓人心醉。我們看這首詩,寫得確實不錯,字字都豔美絕倫,香豔無比。如果是平常的老百姓或者詩人所寫,的確是一首好詩,但是壞就壞在,這是一位君主所寫,還是一位亡國之君,那麼這首詩的意義就轉變了。陳朝岌岌可危,此時的陳後主還有如此的閒情雅緻,這神經也夠大條的。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我們現在回頭看杜牧的《泊秦淮》,其實就是以商女唱《後庭花》的曲子來敘事,來寫繁華一時的唐朝,如今已經是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無道,再加上看到隔岸的歌女輕歌曼舞,淺唱低吟,渾然沒有危機之感,在這樣的一種情景下寫出的這首詩。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杜牧的這首詩,其實是在抨擊權貴劣紳沉溺酒肉聲色,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含蓄深沉,柔中帶剛,其犀利程度可見一斑。經過解析後,我們知道了《後庭花》的含義,對此詩也就豁然開朗了。

  • 今日話題:你認為陳後主寫《玉樹後庭花》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打算放棄了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寫出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起探討和學習交流。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到底是什麼,看後才明白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