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生中優秀的人才很多,胡宗南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筆下發白


(胡宗南將軍一家)


當然是靠戰功,難道是靠拍馬屁?


中原大戰以前,所有脫穎而出的黃埔軍官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幹,能打。


現在很多人提到胡宗南都認為是無能的“草包”,胡宗南在解放戰爭時期確實表現很無能,這不假,但是客觀評價胡宗南的話,應該要分為抗戰前後兩個時期。


抗戰前的胡宗南,不僅是蔣介石心目中的“黃浦第一人”,就連他軍校的周老師1936年在與美國記者交談時是也認為“(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有才幹的指揮官,比陳誠出色,內心愛國,傾向抗日。”而且認為對紅軍造成最大損失的國軍將領就是胡宗南。


為什麼胡宗南的表現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抗戰前胡宗南最高職位不過是一個軍長,而抗戰期間他從一個軍長變成集團軍司令,乃至一方重臣,手下軍隊超過30萬,這完全超出了胡宗南個人能力了。


胡宗南抗戰前曾經自己評價自己,他認為他指揮一個師是最得心應手的,而當他指揮一個軍的時候,就覺得力不從心,但也還可以勉強應付。


我認為胡宗南對自己的評價是準確的,甚至我認為當時民國雙方軍界都算上,胡宗南也是最好的師長,沒有人比胡宗南更勝任師長這個職務,他真的是民國第一師長。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胡宗南在大兵團指揮上是有很大的,幾乎不可提升的短板的,所以他是民國第一的師長,也只是一個師長,同時,他也算合格的軍長,但是再往上,他就不及格了。


胡宗南軍事生涯最輝煌的歲月都在他擔任集團軍司令之前。


他擔任團長時,曾經在南昌城下,以一個團兵力擊敗孫傳芳主力師,光俘虜就抓了8000,還活捉了敵方軍長。


在中原大戰時,胡宗南擔任第一師代師長,沿隴海線迎戰西北軍悍將孫良誠部,別看孫良誠是馮玉祥愛將,軍隊人數比胡宗南多,但是在戰場上卻被胡宗南打的潰不成軍。


(北伐時期胡宗南)


而在與紅軍作戰過程中,先後有一名軍級幹部、五名師級幹部犧牲在與胡宗南部作戰的戰鬥中,因此他的周老師才會說“反x戰爭中大部分戰果是他(胡宗南)獲得的。”


胡宗南軍事生涯榮耀的頂點是在抗日戰場上,在淞滬會戰時,胡宗南以一個軍頂住了日軍輪番進攻,足足頂了一個月,第一軍傷亡超過八成,營連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


經過補充,胡宗南又率領第一軍參加了大場反擊戰,負責三路大軍的左翼,而中路則留給了號稱鋼軍的桂系第七軍以下6個主力旅,共計兩萬三千多人,結果是桂系6個旅陣亡4000,傷亡5000餘人就以“遭受重大傷亡”為理由撤出戰鬥,胡宗南第一軍不得不臨時接管桂軍防線。


(淞滬抗戰,不是我要黑桂系,而是桂系淞滬表現還不如川軍楊森20軍)


而此戰,桂系六個旅陣亡4000,傷亡5000餘人,損失不足一半;而經過補充的胡宗南第一軍在大場戰役,再次傷亡超過八成,經過補充的營連級軍官又一次近乎全部陣亡。

淞滬抗戰第一軍打的究竟有多慘烈?


胡宗南在之後給摯友戴笠的信裡說“黃埔部隊多已打完,無人撐持”甚至與戴笠相見時痛哭失聲。


如果胡宗南陣亡在淞滬戰場上,那麼他可能是民國時最完美的軍人榜樣,可惜他並沒有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淞滬抗戰之後,胡宗南雖然因軍功受到蔣介石重用,但是胡宗南管理的軍隊越多,他距離“無能草包”就越近,可惜蔣本人並不知道這一點。


蘭臺


胡宗南能夠從黃埔一期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為他是蔣介石的嫡系,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黃埔一期共有645名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都是在各個部隊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他們有的在入學之前就已經是中高層軍官,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軍事能力,才再次進入黃埔軍校深造。例如黃埔一期的範漢傑,他在進入黃埔軍校前已經是粵軍名將,曾經擔任過粵軍第六路司令,軍銜是正兒八經的粵軍少將。少將進入黃埔一期都只能做普通學員,黃埔一期畢業生的質量肯定非常高。

在進入黃埔一期之前,胡宗南並沒有任何軍事經驗,也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胡宗南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幼年時期讀過幾年書,成年後做過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後來因為機緣巧合進入了黃埔軍校。在進入黃埔軍校後,胡宗南認識了浙江老鄉蔣介石,沒有背景的胡宗南從此跟隨了蔣介石,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機會對人來說非常的重要,假如胡宗南是其他軍閥的親信,或者胡宗南不是浙江人,那麼沒有軍事經驗的胡宗南,恐怕很難能夠在黃埔一期脫穎而出。

成為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是胡宗南能夠輝煌騰達的重要原因。在完成黃埔軍校的學業後,胡宗南的軍銜一路提升,在北伐戰爭開始前,胡宗南已經成為了教導師的上校團長,此時距離胡宗南從黃埔軍校畢業還不到兩年時間。1927年3月,胡宗南率領軍隊攻克了上海,軍銜也被提升為少將。此時距離胡宗南畢業只要兩年零三個月,胡宗南也成為了黃埔軍校畢業生裡面,第一個獲得正式將軍軍銜的人。

之後胡宗南的仕途一路平坦,蔣介石將“模仿旅”交給胡宗南指揮,胡宗南手下的一個團被評為“陸軍第一”團。中原大戰爆發後,胡宗南又獲得了中將軍銜,成為了蔣介石十三太保之首。國民黨中的軍銜體系非常特殊,中將屬於國民黨內部最常見的軍銜,無論是師長還是軍長,軍銜基本都是中將,集團軍和兵團的司令軍銜也只是中將。而國民黨軍隊中的上將非常少,只有軍閥和實權派將領才能夠成為上將。

西安事變爆發後,胡宗南力主救援蔣介石,蔣介石獲釋後對胡宗南非常的看重,胡宗南的仕途更加的平坦。抗日戰爭爆發後,胡宗南先後擔任過兵團司令和集團軍司令,抗戰後期胡宗南擔任第一戰區代理司令員,並且獲得了上將的軍銜,成為了黃埔一期中的佼佼者。抗日戰爭結束後,胡宗南又積極參加瞭解放戰爭,戰爭後期胡宗南部隊被解放軍全殲,胡宗南也狼狽的跑到了臺灣。

當時國民黨軍隊中嘲諷胡宗南:“十個西北王,也比不上一個金門王。”“西北王”是胡宗南的綽號,“金門王”指的是國軍名將胡璉。因為胡宗南是蔣介石的親信,逃到臺灣後的胡宗南獲得了二級上將的軍銜,死後被追封為一級上將。從胡宗南的一生來看,胡宗南的軍事能力,只是他能夠輝煌騰達的一個次要原因,胡宗南能夠輝煌騰達,主要還是因為蔣介石對他的信任。


歷史總探長


胡宗南能力確實一般,但這是相對的,在黃埔一期生中單論軍事能力的話比胡宗南優秀的確實不少,比如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等等,他們幾乎都有過不菲的戰績,也都是老蔣的黃埔心腹愛將,論能力勝於胡宗南,但是在軍事地位上和胡宗南相比,他們確實差了太遠,而胡宗南能在眾多黃埔一期生中脫穎而出也並非沒有原因。



老蔣的一生最為崇拜的便是曾國藩,而他的用人之道也頗具曾國藩的精髓,而且他很是相信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所以在用人的時候經常通過小事情或者細節來觀察一個人,之後才決定這個人到底該用還是不該用。所以被他相中的人物幾乎一定會能到重用,反之,如果老蔣不認可你這個人,縱然你有超世之才他也不會重用,比如薛嶽、白崇禧等人,對這批人老蔣採取的就是利用而不是重用。



胡宗南就不一樣了,儘管黃埔生中他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卻給老蔣在黃埔軍校時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蔣有著極其恪守的軍人作風,他不抽菸、不喝酒,而且起的早,而胡宗南在黃埔軍校時偶然發現了老蔣每天都早起鍛鍊的這個習慣,所以他決定比老蔣起的更早。就這樣,這位小個子的浙江人進入了老蔣的視線,因為他的勤奮而開始得到了老蔣的賞識,當然了,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



老蔣有個習慣,就是愛罵人,沒錯,尤其他的黃埔生犯錯誤了他便罵的更厲害,而很多人都受不了這一點,對老蔣的意志上多有忤逆,但胡宗南不一樣。胡宗南是黃埔生中升官最快的,從老蔣的發家部隊第一軍到掌握西北軍政的大佬,他僅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而他從一個手下幾萬人的軍長到西北掌握幾十萬人馬的統帥,這中間他從來對老蔣是言聽計從的,老蔣罵他也不反駁,無論何時對老蔣總是充滿尊敬和崇拜之情,用老蔣的話說:“壽山辦事我放心”。答案顯而易見了,胡宗南雖然不是多麼厲害的軍事家,但卻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軍人,在抗戰時期老蔣幾十萬嫡系部隊盤踞西北,始終沒有派上戰場,而目的之一便是監視八路軍和西北各路軍閥,而封疆大吏的角色胡宗南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對老蔣來說,評價一個軍人的因素便是忠心,他用人忠心是高於能力的,所以胡宗南便脫穎而出了。胡宗南的一生也都追隨了老蔣,而他在軍事上的能力盡管飽受爭議,而且後來還受到了彈劾,但他似乎繼續著他的信念,直至死亡。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絕筆歷史


胡宗南(1896~1962年)被稱為蔣介石“第一門生,”曾被蔣介石樹為“黃埔楷模”,掌管著黃埔子弟組成的第一軍,被稱為“天下第一軍”。其一生經歷了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戰、抗日等一系列的事件。

胡宗南轉戰西北,戎馬一生,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指揮幾個兵團的二級上將與名震一時的“西北王”。那麼,胡宗南是怎樣受到老蔣的青睞呢?



Δ胡宗南

縱觀胡宗南的戰績,講真他的戰術和謀略並不是老蔣手下最出彩的將領,甚至有人嘲笑他就是一個當團長的料。但卻是老蔣最倚重的人。究其原因,我覺得關鍵一點就是忠誠。

蔣介石選拔心腹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第一同鄉,第二黃埔系,第三忠誠。這三個條件胡宗南前兩個都具備。胡宗南是浙江鎮海人,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那麼,胡宗南的戰績和忠誠度又如何呢?

一、【東征時期】胡宗南最初受到蔣介石關注,是他黃埔軍校畢業後,擔任了團直轄機槍連排長,並參加了“棉湖之役”。

當時,胡宗南帶領著機槍連,很好的壓制了叛軍的火力,黃埔軍才有機會進行了反擊。戰鬥結束後,蔣介石對在危急關頭衝鋒陷陣的胡宗南頗有好感,稱讚其勇猛善戰,胡宗南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從“棉湖之役”後,老蔣很快升任胡宗南為黃埔第一師第二團團長。

二、胡宗南任黃埔第一軍代師長期間,正值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胡宗南知恩圖報,接下來做了兩件事,奠定了蔣介石重用他的基礎。

第一件事是發生在『龍潭大戰』的時候。

1927年7月下旬,北洋軍閥孫傳芳、張宗昌部,乘國民黨寧漢紛爭之機,在江蘇龍潭、棲霞山地區進行了戰略反攻。這事發生的很突然。

當時蔣介石剛剛在白崇禧的“逼宮”下被迫下野,何應欽接替了蔣的權利。“龍潭大戰”發生後,白崇禧部隊四面受敵,電令黃埔第一軍緊急救援,蔣介石下野前,曾對眾將官說:“都給我悠著點,別把這點老本都“陪光,”到時連東山再起的本錢都沒了。”黃埔系都是老蔣的心腹,這次白崇禧緊急求援,自然敷衍了事,口上說而遲遲不行動。



Δ胡宗南一家人

白崇禧實在扛不住了,三番五次電令黃埔軍出手援救,當時“叛亂”發生的很突然,眾將沒有機會請示老蔣,黃埔系的將領都為胡宗南馬首是瞻,於是求計於胡宗南。胡宗南審時度勢說:“雖然白崇禧把我們的校長趕下了臺。我也相信大家對“小諸葛”恨之入骨。

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再一味避戰,連南京這一根本之地都丟了,何談東山再起呢?

咱們只有先收拾完了軍閥孫傳芳和張宗昌這兩個傢伙,再和“小諸葛”白崇禧說道說道。

胡宗南的這番話很有道理,在座的黃埔生又數他軍階最高,說話自然有分量。於是胡宗南之第一師、劉峙之第二師、顧祝同之第三師、陳誠的第二十一師相繼拍馬殺到,在這些將領幫助下,最終贏得了“龍潭大戰。”

蔣介石事後對胡宗南有極高評論:“此役關係首都之安危,革命之成敗,胡宗南功勞至偉。”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假如孫傳芳和張宗昌得手了,哪有後來蔣介石的地盤呢?

第二件事發生在“龍潭戰役”之後,胡宗南率第一師重回杭州駐防。

這時候李宗仁、白崇禧正打算以軍委會的名義要求何應欽下令,將蔣介石的黃埔第一軍撤到江北,以防孫傳芳對南京反攻。所遺之防地,則交由白崇禧軍隊換防。

李宗仁和白崇禧這一招也太損了,讓黃埔第一軍夾於孫傳芳與白崇禧之間,形成腹背受敵的形勢。這分明是要置第一軍於死地,胡宗南等將領很憤怒,因此密報正在奉化的蔣介石請示對策。蔣介石冷哼了一聲,李宗仁和白崇禧是要借刀殺人呀!

他指示黃埔同學會立即組織起團長以上的黃埔生到上海的朱紹良家裡開會,商量對策。當時胡宗南官職最高,自然他成了會議的核心。表示說:“蔣校長雖然暫時下野,但東山再起指日可待。因此我們軍校同學帶領的軍隊絕不能脫離他的領導。”他的發言得到了在座的黃埔生一致的贊同,紛紛表示追隨蔣介石,只服從其一個人的領導。國民政府其他要人,包括何應欽在內,都不能完全指揮這支軍隊。

因此,黃埔軍第一軍也就了蔣介石的私家軍隊,成了蔣家王朝的御林軍。



Δ蔣介石和胡宗南

這個結果自然是蔣介石最樂見的,而胡宗南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政治立場和對他的忠誠與擁護,也讓蔣介石很感動,從此提攜之,重用之,開始作為股肱之臣而培養他。所以,到後來,胡宗南的升官速度讓人咋舌。

綜上所述,胡宗南之所以能在人才濟濟的黃埔生中脫穎而出,完全是得益於他對蔣介石的忠心耿耿。我相信,任何一個領導都喜歡這樣的人。


秉燭讀春秋


胡宗南,1896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中學畢業後在一所小學當教師。其後因為競選校長落敗,憤而離職。去日後的暗殺大王王亞樵辦的湖州團練當縱隊長,並和王亞樵、戴笠結拜為異姓兄弟。1924年到廣州去考黃埔軍校,成績優異,無耐身高不夠1.60米被刷,胡宗南抱著校外的柱子痛哭,恰巧被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看到,廖仲愷問明緣由,讓軍校錄取了胡宗南。其實此前胡宗南到黃埔前在上海也有一次初試,據說初試時也因身高不足被刷。但上海的主考官毛澤東為其開了綠燈,加之內戰時的無做為,這些都成為日後胡宗南被誹謗為共產黨內應的原因之一。


初入黃埔,做為黃埔一期學生隊的胡宗南不顯山露水,與共產黨的蔣先雲、陳賡、許繼慎和國民黨的賀衷寒、桂永清等關係都不錯,周恩來也曾和胡宗南有過密切接觸,但結果卻不知如何,留待國共雙方機要文件的解密吧!

胡宗南在黃埔大放異彩的時候是二次東征,尤其是第二次東征中,由黃埔學生組成的校軍被叛軍包圍,時任排長的胡宗南挺身而出,抱著一挺輕機槍拼命地向叛軍掃射,終於擊退了叛軍,這一戰得到時任黃埔校軍第一團團長的何應欽和蔣校長的嘉獎。胡宗南漸入蔣介石的法眼,加之黃埔和寧波老鄉的關係,日後胡宗南在軍中職務開始飛昇。在北伐戰爭時,胡宗南已是上校團長,多次被蔣介石召見。胡宗南做了個順水人情,把結義兄弟戴笠介紹給蔣介石,戴笠為胡宗南的飛黃騰達也助力不小。



胡宗南自擁蔣反共清黨後,長達五年的時間沒有參與對共產黨軍隊的國剿。在此期間,胡宗南所部參與新舊軍閥混戰,經歷了二次北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胡宗南為蔣介石掃除政敵,鞏固南京政權賣力。蔣馮閻中原大戰前,胡宗南升任旅長,授少將軍銜,成為黃埔的第一位將軍。1930年3月,胡宗南被委以第一師中將師長。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名義上是中央政府,實際上卻政令不暢,不能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地方實力派與中央政權明爭暗鬥,各自為政,積習甚深。於是,蔣介石藉口"追剿"紅四方面軍,命令胡宗南乘機進軍西北、向西北滲透。

1933年3月,蔣介石藉口調解楊虎城與甘肅省主席邵力子的矛盾,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甘肅天水,接防西北軍第十七師駐地。胡宗南率部駐紮天水兩年有餘,雄心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天水開辦了"中央軍校西北軍官訓練班",他嚴令所部不許踏入民房,打掃街道,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參與民眾防疫治病,倡導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深受蔣介石的讚許。



1936年8月,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胡宗南升任中將軍長,攔截三大主力紅軍會師。1937年9月至11月,第一軍參加了淞滬會戰,擴編為第十七軍團,雖然損失慘重但英勇頑強,打出了軍威。1938年5月,帶領所部參加豫東蘭封會戰,戰後回到西北。

1938年8月所部擴編為第三十四集團軍,胡宗南任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職權。蔣介石密授其"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十六字戰略方針。這時的他羽翼漸豐,已向"西北王"邁進。

1944年,豫西抗戰危急關頭,胡宗南率部赴河南抗擊日軍,穩定了戰局。1945年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軍銜為中將加上將銜。

"雙十協定"的簽訂只換來了幾個月的和平,1947年蔣介石由全面進攻轉為對陝北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胡宗南制訂了攻佔延安的作戰計劃,他的待從副官兼機要秘書中共地下黨員熊向暉看到這份作戰計劃後,通過組織將絕密計劃傳給中共中央。

中共指示解放軍實施有計劃的撤退,1947年3月19日,解放軍主動撤離後,胡宗南佔領了延安。此時的他到達了事業的巔峰,被大張旗鼓地報道後,胡宗南正式升為上將軍銜。此刻的胡宗南才發現他陷入了絕境之中,由於堅壁清野,軍隊給養無法補充,到處遇到游擊隊和解放軍的襲擊。此後的他一蹶不振,被解放軍一直趕到大西南,1950年4月,愁悵中的胡宗南離開大西南,飛至臺灣。

到達臺灣的胡宗南被蔣介石冷落,最後委任為澎湖列島防衛司令。1962年2月,胡宗南在鬱鬱寡歡中病逝於臺北。縱觀其一生,其受到國共兩方面的影響,忠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為官清廉,雖參與反共軍事活動,但反共調子並不突出。在知曉熊向暉為中共地下黨後,沒有為難他,並將其送到美國留學,這讓熊向暉一生感激。





行雲流水1437995


總的來講,胡宗南在從黃埔建軍直到解放戰爭結束後2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除了在軍閥混戰中略有功勞和1947年奪佔空城延安外,其戰績實在乏善可陳。

但是在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因為其本人政治立場的堅定,深得集國民黨黨政軍權威於一身的蔣介石寵愛與器重。

自1925年東坡樓事件蔣介石座駕遇襲胡宗南率軍校衛隊保護時開始,蔣介石開始將其視為可以倚重之人。在隨後的中原大戰中,胡宗南率由蔣介石一手組建的第1師轉戰中原,擊敗西北軍,打出了第1師的威名。抗戰時期,胡宗南率60萬大軍駐屯西北,忠實的執行對陝甘寧的戰略封鎖包圍,並企圖實施閃擊戰,後因洩密而作罷。對於被鮮血浸透的抗日戰場,胡宗南不顧全國人民的唾罵和國際社會的譴責始終不發一兵一卒加入。

憑藉著這樣的政治覺悟,胡宗南雖然沒有位列“八大金剛”的仙班,卻做到了國民黨軍黃埔系軍官史上的五個第一,即第一個晉升將軍,第一個出任軍長,第一個出任集團軍司令,第一個出任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兵團司令官。


大將軍威武K


脫穎而出?看到這個題目我馬上想到,在那個年代,傅作義起義投誠了,很多將領都起義投誠於我軍了,數不勝數。胡宗南卻自比文天祥拒我軍勸降,並稱士為知己者死,這個知己,應該是指的是老蔣吧?所以大家可以看出為何他能脫穎而出了?浙江老鄉+忠心耿耿+黃埔一期。想不紅都難,雖然胡宗南打仗能力一般點(那也是相比於杜聿明,宋希濂,陳明仁等),但是對老蔣忠心確實沒得說又討老蔣歡心。

解放戰爭時,黃埔三期的張新曾經來勸降老胡(張在陝西作戰時被一野俘虜了,清澗戰役被俘的旅長張新),但是並沒成功。張新也是浙江人,浦江的,一次在杭州黃埔同學聚會,張新碰到胡老大,胡瞭解張情況後反問張:你是黃埔三期生,為啥貪生怕死,不到前方去?張問前方是何處?胡答過長江到浦口,到第1師第1旅。這樣三期的張新就成了一期老胡的部下。

胡宗南巔峰時可是指揮19個軍,戰區司令,西北王。你們天天叫嚷的張帥哥,張靈甫,以前也是在胡宗南手下,當的是團長。(殺妻後,送去南京坐牢,殺妻坐牢後,改進74,等於是換山頭了)張殺原配妻子,就是在廣元,廣元那會就是胡部駐地;張靈甫要在繼續在胡手下,也能混個師長,軍長乾乾。(張靈甫對蔣也是忠心耿耿)

壽山(胡宗南字壽山)的部下,黃埔一期生,後任臺灣糖業公司經理的李文司令官,不也衷心耿耿麼?!李文是胡集團比較能幹的一位,人品也不錯;華北戰場那會,李文配合孫連仲,傅宜生出力不少;在淞滬和無錫,李文打鬼子也不錯,當然,對日軍的戰績都算胡宗南頭上的,日軍也對胡宗南的第一軍甚為忌憚的!大家胡宗南如此多的“第一”就說明了其和老蔣的關係。


李三萬的三萬裡


都是腰間盤,為何胡宗南會這麼突出?

相對來說黃埔一期的都挺突出,在軍閥混戰,全民族的抗戰中,受過軍事教育的軍官少之又少,所以,受過黃埔軍校教育的學員對國家來說都是受重視的人才,尤其是黃埔一期的學員,論資排輩在國民黨的軍隊中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因此,所有的黃埔一期腰間盤都很突出,但是要說最突出的,還是胡宗南。

胡宗南個子矮小,早先參加黃埔體檢的時候,差點因為這個原因被淘汰,後來黨代表廖仲愷經過才破例允許錄取。

胡宗南家境貧寒,沒有什麼背景,是完完全全的農民出身,但是胡宗南卻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早年在小學擔任教員,深受學生歡迎,卻沒有當上校長,於是報考黃埔,或許這也正是蔣介石看上胡宗南的原因吧!

胡宗南與老蔣都是浙江人,因此,老蔣對胡宗南格外器重,胡宗南對老蔣於是忠心耿耿,想必這正是胡宗南在黃埔一期中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吧!

關於老蔣用人準則,黃浙陸一,就是黃埔軍校、浙江人、最好是黃埔一期,針對這個用人標準,很多人調侃想要在老蔣手下當官,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兩眼汪汪,這幾點,胡宗南都符合,但是真正讓其如此突出,縱橫認為還是有一些其他原因的。

縱橫在黃浙陸一的基礎上,總結出胡宗南受老蔣重用的特點是,作戰勇敢,有統兵之才;政治立場堅定,為人謹慎,對老蔣忠心耿耿!

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深受老蔣喜歡

胡宗南說到底並不是一個政客,而是一個軍人,軍人最終還是要拿戰績說話,沒有戰績,沒有帶兵之能,最後在老蔣那裡根本過不了關。

胡宗南在黃埔時期參加東征陳炯明的時候就擔任機槍連的排長,棉湖之戰對於胡宗南來說是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而對於蔣介石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戰役,老蔣一輩子打過很多仗,但是像棉湖這樣敵眾我寡形勢危機的戰役並不多,在該次戰役中,面對敵軍的瘋狂進攻,身為機槍排的排長,指揮兩挺機關槍頑強將敵軍阻擊在外,老蔣對其印象很好,伺候胡宗南官運亨通,就是升,做火箭一樣的升。

戰後被升任機槍連上尉連長,不久又升任營副,在北伐戰爭中,升任團長,在南昌攻打孫傳芳的過程以一個團的兵力擊敗孫傳芳一個精銳師,北伐魏勝的時候胡宗南升任為師長,後來部隊縮編,胡宗南擔任旅長,在中原大戰後擔任第一師師長。

政治立場堅定,為人謹慎,對老蔣忠心耿耿

很多人認為胡宗南不能打,主要原因是很黃埔一期的杜聿明、陳明仁、宋希濂等相比,而胡宗南的定位不一樣,老蔣對胡宗南的定位是值得信任的嫡系師團,作戰任務也並不是抗日,主要是針對延安。

為什麼老蔣會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胡宗南?還是因為胡宗南政治立場堅定,為人謹慎,對老蔣一直忠心耿耿。

在老蔣每一次有困難的時候,都始終站在老蔣的一邊,胡宗南早先是何應欽的部下,這也沒能讓胡宗南成為何應欽一派的人物,反而在老蔣的扶持下,形成自己的黃埔少壯派;

在剿共的問題上,胡宗南是一直堅持老蔣的作戰指導,不像一些將領瞻前顧後,有心理負擔;

胡宗南的用人標準幾乎採用了和蔣介石一樣的方式,就是大量啟用黃埔畢業生,在胡宗南的部隊,連排長全是黃埔出身。

要說老蔣身邊的紅人,陳誠絕對是第一位的,一直有小委員的說法,但是當陳誠和胡宗南發生矛盾後,比如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位置的爭奪上,老蔣也只能讓陳誠走人。

綜上,就是胡宗南的腰間盤為何會如此突出的原因!


史論縱橫


蔣介石用人有三大原則:同鄉(浙江人)、黃埔系出身、對自己忠誠。胡宗南在這三方面完美契合,也就造就了他的成功與顯赫。

胡宗南被讚譽為“天子門生第一人”,是有原因的。老蔣的信任、寵愛與器重,加上胡宗南的努力,使得他是黃埔學生中:

第一個晉升將軍銜、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因此被稱為五個第一。

如此多光芒照在身上,就是不想脫穎而出都難。胡宗南出身貧寒,故而也讓他辦事多了一些謹慎。

1924年結識了王亞樵並結拜,投考黃埔軍校。由於身高太矮,體檢一度被拒絕。後來,黃埔軍校廖仲愷網開一面,故而被錄取。從東征到北伐,胡宗南都是身先士卒,升遷也一路綠燈。更重要的是,蔣介石看上了他對自己的忠心、聽話和令行禁止,與陳誠堪稱蔣介石左膀右臂。

1927年,眾人反蔣逼迫下野之時,情況很被動,胡宗南獨獨支持蔣校長,甚至在公開場合說出要乾死顧祝同的話。

胡宗南帶出的部隊,被蔣介石定為模範旅。從1931年開始,胡宗南晉升中將,開始經營自己的少壯派集團。抗戰之前,保定陸軍系處於軍中絕對勢力。1937年之後,黃埔系少壯軍官開始崛起。蔣介石給自己嫡系部隊在下一盤大棋。1939年1月,胡宗南出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8月4日又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1個集團軍總司令。自1942年之後,屯兵西北,手握幾十萬重兵,號稱“西北王”。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軍事委員會正式任命為第1戰區司令長官,成為黃埔系中唯一的戰區司令長官。為了表彰他抗戰的功績,當年10月3日蔣介石又特加胡宗南為陸軍上將。

國民黨敗亡臺灣之後,總得有人承擔責任,監察委員會指責胡宗南用兵不盡力,延誤戰機,把“失去大陸江山”的罪過,推到胡宗南身上,認為他“應負重大之罪責”。

屢次被彈劾後,胡宗南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身體也開始垮了。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突發心臟病去世,蔣介石悲痛不已,親自參加祭奠,評價了他的一生,贈予輓聯“功著旗常”。

可以說,胡宗南乃國民黨中悍將、勇將,能力比他強的有,但受到如此重用的,則不多見。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

秦右史


黃埔一期的學生中,胡宗南我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其實在黃埔軍校的時候,還沒有等到參軍,胡宗南就已經脫穎而出了。

他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最主要的是他佔據了蔣介石用人的最核心的兩個原則。我們都知道蔣介石用人,一個是用黃埔系,也就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另一個就是浙江老鄉派,胡宗南很幸運的是,這兩個條件他都具備。

這就為胡宗南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了伏筆。那麼,在黃埔軍校裡,胡宗南又是如何被蔣介石發現的呢?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從頭開始說起了,這裡面還有好幾個搞笑的故事。

胡宗南在去黃埔軍校之前,是當過小學老師的,但是,他又不甘於平凡,索性就開始想到了投軍。

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然後就碾轉來到了廣州。可是,到了黃埔軍校,胡宗南才知道自己並不能被黃埔軍校錄取。

也就是說,他的身高不夠,一米六幾的人,在當時個子算是矮小的了。再加上那時候是黃埔一期,招生是十分嚴格的。

所以,胡宗南就這樣因為個子太矮,被擋在了黃埔軍校大門之外了。

可是,遇到了這一次打擊,胡宗南並沒有放棄,他選擇了去學校理論。他的辯詞就是我要為國效力,要去當兵打仗,憑什麼因為身高,就不讓我參軍了。

當胡宗南把這一番言語,告訴黃埔軍校的負責人的時候,負責人還是不同意他的請求,一氣之下,胡宗南說到,你們的黨代表廖仲愷,我看身高還沒有我高呢?為什麼他就能進黃埔軍校,還能當領導?

胡宗南說的這句話,正好被廖仲愷給聽到了。

廖仲愷覺得胡宗南這個人,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就破格的錄取了他。就這樣胡宗南衝破各種艱難險阻,總算是進入到了黃埔軍校。

那麼,面對黃埔軍校如此多的優秀學生,胡宗南是如何脫穎而出被蔣介石發現的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胡宗南有一天夜裡出去玩,沒有按時回來。

到了他回到黃埔軍校的時候,已經是早上四五點鐘了。這時候胡宗南一想,馬上就到了上學的時間了,自己睡覺也睡不了多久。索性,還不如去操場上看一會書呢。

正是因為如此,他撞見了蔣介石。

那時候正趕上蔣介石要為自己陪著人才呢,所以,蔣介石早上起的也是格外的早。恰好這時候,他正好看到埋頭苦讀的胡宗南。

至少當時的蔣介石對於胡宗南的印象就是,這是個好學生,你看這麼早就起來讀書了。

所以,蔣介石就和胡宗南談了幾句話,這一說話,他得知胡宗南竟然是浙江人,這時候蔣介石大喜,他決定開始配置胡宗南了。

沒辦法胡宗南走了狗屎運,符合蔣介石用人的兩大原則,還讓蔣介石誤以為他是一個好學生。

所以,從此蔣介石就為胡宗南的仕途大開綠燈了。

很顯然對於蔣介石來說,胡宗南是他看錯了的一個將領,因為胡宗南並沒有為蔣介石建立過什麼功勳。

反倒是拖了蔣介石的後腿,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胡宗南帶領的部隊,駐紮在大西北,根本就沒有參與抗戰的事情。

解放戰爭的時候,他又丟失了西北地區,讓蔣介石對他失望透頂。可以說蔣介石真的是後悔死了,怎麼就用了胡宗南這樣的一個人呢。

到了蔣介石撤退到了臺灣之後,他都沒有說讓胡宗南撤回去,而是讓胡宗南拒守西南地區,很顯然對於蔣介石來說,此刻的胡宗南對於他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了。

後來蔣介石徹底的丟失了大陸,為了念及自己和胡宗南的師生之情,他就讓胡宗南到了臺灣幹了一個閒職,胡宗南就這樣在臺灣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