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今年這豬肉價格咋這麼貴呢?”昨天在超市看到一農民打扮的大姨在和她老伴聊天,拿起了一塊豬肉掂量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最終還是沒買就走了。是啊,往年春節後豬肉價格會迎來1-2個月的降價期,但是今年春節後豬肉價格不僅沒下降反而迎來了上漲,而且上漲幅度達到了5、6塊錢一斤,讓很多人直呼吃不起,高達40元一斤的豬肉讓很多農民朋友是望而卻步。

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而繼豬肉漲價之後,又一農產品價格暴漲,這次農民不發愁反而樂壞了,這一農產品說的就是冬筍。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就是種地,尤其是未出門打工的農民,都是靠地裡種植的農產品賺錢,而絕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都是不穩定的,農民的收益也就不穩定。很多時候趕上好收成了,價格卻跌了賺不到錢,而若是趕上價格好了,往往收成又不行,還是賺不到錢。”冬筍在這方面展現的可是淋漓盡致“,以靠承包竹林挖竹筍為業的小毛說到。

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小毛大學畢業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好的工作,開始跟著叔叔在工地上幹了一段時間,但總是感覺這不是個事,而自己家正好還有一片竹林產冬筍,每年父親能靠著它賺上一兩萬塊錢。後來小毛就索性辭了職回家專心包地種起了冬筍。

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冬筍可是冬天很多消費者都喜歡的蔬菜,不僅做法多樣,吃起來更是味道一流,可以炒菜可以燉湯,可以說怎麼做都好吃,吃了還想吃。而且受生長環境所限,冬筍的產地也有限,再加上冬筍的產量有限,冬筍一般都是包山採挖,基本沒有人工種植的,像小毛這種專門包山的就更少了,所以冬筍的價格一直還算是比較理想,一般有5塊錢一斤。

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但是由於部分地區遭受到了比較嚴重的乾旱天氣,導致不少地區冬筍的產量銳減,冬筍的價格也迎來了“大漲”,由此前的5塊錢一躍上升到了15塊錢,雖然冬筍同豬肉一樣價格暴漲,但是並沒有讓農民發愁,反而讓農民樂壞了。

繼豬肉漲價後,又一農產品價格“大漲”這次農民不發愁還樂


因為終於有個農產品的價格漲上去了,小毛說按照現在這個價格今年一年的收益比往年3、4年還要高。另外一般喜歡吃冬筍的地區農民家裡都有竹林,自己挖自己吃就可以了,不需要花錢買,而沒有冬筍的地區農民基本也沒有吃冬筍的習慣,所以冬筍價格的上漲並沒有讓農民發愁,反而因為收入增加而高興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