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造”開啟“春天之約”

疫情之下,寧波經濟正經歷著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其背後,是廣大企業堅守實體經濟、以智能製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執著;是民營企業放眼全球、加快構建跨國產業鏈的膽魄;是航運物流業打通“最後一公里”,為寧波製造保駕護航的互動;是金融服務業瞄準發展痛點,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創新。

作為全國先進的製造業基地之一,這些年,寧波從“製造”向“智造”邁進的步履從未停止。一批提前佈局、搶得“智造”先機的企業,穿越疫情的陰霾出奇制勝。而更多的中小企業在疫情倒逼下,開始尋求“絕地反擊”。

在寧波,這場產業之變正加速上演,“寧波智造”的“春天之約”悄然開啟。

以“智造”開啟“春天之約”


疫情陰霾下的“殺手鐧”

最近,寧波旭升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克服疫情因素如期交貨,而“史無前例”地收到了包括“特斯拉”在內的五六家全球著名汽車廠商的“表揚信”,這一切多虧了該企業去年底投運的數字化車間。

為了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旭升近幾年相繼投入了1.5億元,對車間實施數字化改造提升。“它就像個‘殺手鐧’,讓我們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在企業迅速恢復的產能裡,數字化車間的貢獻率佔一半。今年2月,多數車企產值大幅下滑,旭升卻不降反升,產值同比預計增長50%。接下去,旭升將繼續加大對智能化改造的投資力度。

嚐到甜頭的還有寧波華朔模具機械有限公司,4年來華朔投入近5億元建設數字化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30%。2月份以來,華朔的國際訂單量激增。如無意外,華朔今年的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約40%。除了訂單數量上的“逆勢飄紅”,數字化工廠建設也讓華朔告別了以往的“招工難”。

借力智能化改造提升,雙鹿電池同樣實現了“逆襲”。得益於“黑燈車間”的建立,眼下雙鹿日產40萬節電池,卻只需要一名工人,其產量約佔雙鹿電池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智能製造,正成為企業抵禦風險的利器。

疫情之下,一批先行先試智能化改造的企業,正成為“寧波智造”的中堅力量。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993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項目8815個,其中5770個已竣工。已竣工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63.7%,企業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7%。


痛定思痛的智能製造“剛需”

疫情影響員工缺乏,作為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大部分工序已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上,部分產品存在的毛刺仍只能藉助人工處理,這讓東浩鑄業的發展“如鯁在喉”。“為企業補齊自動化的最後一塊短板!” 寧波東浩鑄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浩心急之下痛下決心。

業內人士表示,疫情之下,誰能搶先一步恢復生產,誰就有希望搶下更多的訂單;誰能搶先一步轉換思路,誰就有希望在後續的發展中獲得更多機遇。在部分企業因為缺人舉步維艱時,不少本土企業已經迎難而上,向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尋求“解藥”。

“80人中有30人未到崗!”寧波德陽電子有限公司根據企業實際,與智能製造工程服務公司聯手,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音響箱體裝配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有著智能化改造“剛需”的還有寧波天閣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完成1500平方米數字化生產車間的改造。

當前,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紅利的拐點已經到來,廉價、低素質勞動力帶來的粗放發展方式,將成為企業成長中的最大“短板”。後疫情時代,招工難將成為一種常態,並且長期存在。最近一個月以來,向智研院提出自動化、智能化診斷和改造服務等需求的中小企業絡繹不絕,短短兩週內,已有近百家中小企業向該院提出此類需求。接下來,智研院將組成專家團,為企業“把脈開方”。


“雙輪”驅動的“2.0”版本

智能製造不再是大企業的專利,面對員工不足、產能低下等發展瓶頸,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必須痛定思痛,加快轉型升級。此次疫情中,提前加快智能化改造的企業“逆勢突圍”,而不少中小企業卻“痛苦不堪”,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寧波加快推動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由來已久。2017年,我市啟動了規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通過“點、線、面”全方位、多層次實施智能製造推進工程,不少企業的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後疫情時代,寧波如何打造智能製造“2.0”版本,向更高質量的“寧波智造”跨越?

眼下我市正加快制定關於製造業智能升級的相關政策,側重點之一就是中小企業。而另一類側重對象則是已經實現一定程度智能化的規上企業。我市將藉助工業互聯網、5G等新技術,加快數據間的互聯互通,實現產業鏈的重構,增強企業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

近年來,寧波已陸續引進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寧波市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哈工大寧波智能裝備研究院等一批與智能製造相關的大院大所。以此為基點,加快創新人才、技術等引進和培育,厚植寧波智能製造發展土壤,也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關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