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glz53341505


我是易生君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为创建了后天八卦,并把《先天八卦》、《连山八卦》和《归藏八卦》规范化,条理化,并总结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分别注了卦辞和爻辞,以做占卜之用,它以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来阐述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

后世再经过周公、孔子等人的推论解读,终成《周易》之书。经过历代传承,《周易》成为诸子百家之首,中国人民的行为思想无不出自其中,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易生君子


说到周文王,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古代圣贤。要说他对《周易》的功绩可谓是不可磨灭的。当年被商纣王关进牢房。并把他的儿子伯邑考做成肉包子给他吃,周公忍气吞声吃了下去,周公精通宇宙变化规律和卦象,他自己知道是他儿子的肉做成肉包子,可是还是吃了,为什么呢?也许当时他不吃的话,功绩却没有那么伟大,周公深知当时斗不过商纣王。不想自己一生的智慧就这样失传,他希望自己把他一生智慧写成书籍流传给后代。因此他在狱中开始给伏羲八卦写入爻词,由八卦演变成64卦并且每一个卦都写入爻词,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变化规律。周易诞生于周朝所以当时都叫周易,后来孔老夫子为周易写了《十翼》,相当于在对周易做了解释,这部书籍应该到现在来说是,伏羲,周公,孔子三人集体完成的,现在也叫《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影响着几千的历史,里面的智慧无所不包,所以说,周公对于周易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很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得到大用,很多人只是懂点皮毛,到江湖上到处行骗。真正懂得的话可以运用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中华文化绵绵不绝,国家国泰民安!





君乐智慧


3000年前,在羑里城,周文王被纣王关进了监狱。在监狱中,正是凭着这片蓍草,周文王正数反数,正测反测,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此后,周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周文王也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偶像之一。

文王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宏,自强不息,总结夏商两代八卦的精华,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遂成《易经》。用以探索人生、宇宙变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为历史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所称颂。周文王成为历代君王崇敬的英雄,《周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郑好奋发


周文王在商纣王的监狱“羑里城”创造了千古奇书——《周易》,在狱中,文王利用身边的数条蓍草,反复推演,仰观俯察,终于创出了周易八卦。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仲尼(孔子)厄(陈蔡)而作春秋”。

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的羑(yǒu)里城,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朝花夕拾小文


据《史记》,西伯即周文王,被囚禁羑里,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演绎为六十四卦。孔子为之作《易传》。孔子传周文王《易》即《周易》,代代相传,传到西汉杨何,司马迁受《易》于杨何。可见司马迁对《周易》与《易传》都很熟悉。

然而,现在与《周易》捆绑为一书的《易传》却直接否定了《史记》司马迁的说法,周文王之前已有六十四卦。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五位圣人已经使用了六十四卦,如,根据“大过卦”发明了棺椁。

《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易传》却直接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

不仅如此,考古发现多个不同的《周易》。阜阳汉简,上博馆楚简,两个《周易》尽管为残本,但从保存的资料看,二者不同,也与通行本不同。马王堆西汉帛书《周易》保存完整,已出版发行。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大不相同。一,卦符不同,爻为“一”与“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仅八卦:键(乾),川(坤),辰(震),筭(巽),赣(坎),罗(离),根(艮),夺(兑)。三,卦辞爻辞多异文,内容大致相似。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键(乾),第二妇(否),,第三十三川(坤),,第六十四益。

据《史记》,有“《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出自《周易》,然而如今任何一本《周易》也不见踪影。这说明,司马迁看的是另一本不同的《周易》。

同一个周文王,怎么可能作几套不同的《周易》?



赵日金14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里程碑。历代正派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觉得它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似于巫祝的巫词,微不足道。特别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会报以轻薄的讥讽,甚至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在这儿,本人乐意就设问的相关问题,谈一丁点的粗浅认识。

大家知道,《易经》六十四卦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八卦。《易传、系辞》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庖牺”,即是伏羲,于神农和黄帝一样,都是传说中的王者。据史书记载,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资料推算,第一个朝代从夏禹到夏桀,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从商汤至商舟,是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从周文王到周平王迁都,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771年。而伏羲、神农、黄帝则是夏朝以前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都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这就证明了我国古代已经用“八卦”来占卜吉凶,距今天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不可否认,《易经》原来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周文王的整理与注释,扩充了其占卜的范围,进入了“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特别是自东周以来,经过孔夫子的研究和论述,同时又融入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使其成为现代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从此,《周易》一书便成了中国人文文化的鼻祖。因此可以说:“《易经》三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

周文王推演“洛书”,得出了著名的后天八卦。后天八卦采用了先天八卦的卦象和形式,但卦象的排列方式却以照“洛书”。

也就是说:除代表中间的数字“五”没有卦象之外,后天八卦的卦象,分别代表了八个数字,而这八个数字的排列方式与“洛书”是相同的。

即:一为坎,二为坤,三为震,四为巽,六为乾,七为兑,八为艮,九为离。这八个数字,分别代表了各具阴阳属性的物质元素,它们相互生克,并可以按照从一到九的流转顺序来达到事物的平衡。

伏羲根据“河图”演绎出了先天八卦,周文王根据“洛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八卦是我国先民在宇宙认识的基础上,对宇宙进一步的科学化图解。八卦中不仅包含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而且包含了宇宙间的八种自然现象,及其由基本元素组合变化的上万种事物和状态。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用它的流转来演示事物的变化和时间循环所制造的平衡效益,这种对平衡的追求,使它更具备了应用的广泛性。这应该就是周文王对《周易》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吧!


中华文化传播人


首先,完善了《易经》。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就是最初的八卦,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实际情况是,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遇有疑难问题难以做出判断时,他们都会向神灵ト问吉凶祸福。易就是通过数草棍的方法,得出卦象,并依此推断人事吉凶的变易。从伏羲氏的八卦到轩辕氏的八卦,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承。

但是长期以来没有人对这种文化进行过整理,据说商纣王把文王囚禁在羑里时,文王有了许多闲暇时间,于是他便对八卦进行了推演、研究,从而进一步地完善了易理,使之规范化、条理化,并演成了64卦和384爻,有了卦辞和爻辞。由于是周人完成的东西,所以称之为《周易》。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也对《周易》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完成了十翼,即《易传》,从而使《易经》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也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并流传至今。

关于文王演《周易》之事,在司马迁所撰的史学名著《史记》一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的其次,制定了西周的典章制度。文王在其祖父古公亶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他实行仁政,奉行德治,敬老爱幼,礼贤下士,商人往来不收税,犯罪者不连坐其亲属,同时他还进一步完善了周的国家制度,健全了职官之制。这一套制度后来在周公旦的努力下,有了进一步完善,被后世称之为周礼。这一切都是孔子仁政思想的源泉,深得其推崇,他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周代制度对他影响之大。据《尚书大传》记载,虞、芮两国发生纠纷,他们本来是商朝的属国,可是他们却不找商王裁决,转而求文王裁断。据说两国的使者到了周境后,看到“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这样一派君子之风,使他们感触很深。使者回国以后,两国主动地把所争的土地作为闲田处理,从而消除了纠纷。文王的治国成就和他所创立的这一套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很值得珍惜。





终南山共生家园


《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上普遍认为《周易》为周文王的著作,这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巨大贡献。

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元前1056年)享年97岁。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在位50年(约前1105年--前1056年在位)。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古公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

周文王在位时遵祖训,创基业,施行仁政,礼贤下士,尊老爱幼,招贤纳士,四方贤士纷纷应聘而来。辛甲大夫原是殷纣王的大臣,为人忠直,体恤百姓痛苦,不满朝廷腐败,屡向纣王进谏而遭到拒绝,因此弃殷而投奔西伯。西伯亲自迎接,待以上宾,作为公卿。鬻子,名熊,见西伯时已90多岁了,年岁已高,身体不佳,西伯也对他委以重任。鬻子对自己老而有为感叹不已。他说:让我像身强力壮的骏马追赶狡兔那样,身体是不行了,然而如使我评议政治,预断得失,凭我的资历和阅历还是强而不衰的。西伯唯才是用,各地有才之士如散宜生、闳夭等人多奔西岐。西周力量逐渐强盛,对殷纣王形成了严重威胁。

据《左传》载,周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史记纲目》记为三年)。被囚期间,文王经受了殷纣王的重重折磨和生与死的考验,表现了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纣王为了断绝文王与外界的联系,不仅在羑里驻有重兵,而且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也层层设卡。在伏道驻兵以监视,在愁思冈设立防城。文王的儿子来看望也不让接近。文王身居囹圄,不得自由,白天看不到太阳,黑夜看不到月亮,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有人说西伯昌是圣人,能推知过去,预测未来。为了检验西伯昌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过去,测未来,纣王把文王的长子伯邑考烹为羹,送给文王吃。文王在纣王淫威的逼迫下,忍痛将羹吃下。纣王闻知,嘲弄地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吃自己儿子煮成的羹尚且不知,谁说他是圣人呢?文王食羹遂又吐出,吐出之物后人称之为“吐儿堆”。尽管纣王对文王残酷迫害,文王还说:“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乎。”于是纣王放松了对文王的监视。文王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宏,自强不息,总结夏商两代八卦的精华,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遂成《易经》。用以探索人生、宇宙变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

我个人认为伏義氏根据河图洛书而演绎出来的八卦叫先天八卦,讲述是天道。而周文王根据先天八卦排列组合,形成八八六十四卦,被称为后天八卦,讲述的是人道。





闻天下谈古今


伏羲画先天八卦,文王演后天八卦。文王继承并发扬了了伏羲的八卦内涵,并运用了起来。

后天八卦的使用,大大推进了易学在堪舆风水中的发展。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先天八卦是伏羲观天象,得出的天地水火,山泽风雷八个自然属性的卦象。后天八卦是文王在先天的基础上,融入了方位,五行,阴阳,对应了人事。

打个比方,先天八卦就像一个风扇,后天八卦就像是把这个风扇插上了电,转动了起来,使其产生了功用。

所以文王演八卦才使得我们可以用八卦来推演人事,对应的吉凶祸福。



天午说风水


在上古,易为人皇之书,夏有《归藏》,商有《连山》,文王演易,最初的动机可能并不单纯,只是狱中苦囚,想为周人谋一条生路,然而推演天地法则,大彻大悟,为易系辞,终成圣人。

为易系辞,就是文王最大的功绩,易被儒家奉为六经之首,千百年来,能通者寥寥无几,然易者,又为最简单之意,圣人系辞,每卦都是寥寥数语,又以隐语暗喻吉凶,以凶暴者为虎,以狡猾者为狐,以愚钝者为豕,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只要心诚而问,都可得易之提示,以易为师,可无大过也。

有易辞后,易也就从天地符号变成了人文之书,中华文明方能从中不停的汲取营养,故有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类族辩物,自昭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