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長期服用促泌類藥物對自身的胰腺分泌有枯竭的影響嗎?

浪花82256379


當糖尿病人通過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不能下降到正常時,醫生通常會給患者選用口服降糖藥物,除了二甲雙胍是首選的一線降糖藥物之外,促泌劑是最常使用的一類藥物。相信糖尿病患者對此類藥物都不陌生。

促泌劑是胰島素促泌劑,從字面意思來看,當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一類藥物,胰島素是體內唯一的降糖物質,當使用此類藥物時,體內的胰島素量可能會增多,就會發揮降糖作用。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促泌劑有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和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兩類藥物。

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

糖尿病患者比較熟悉的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藥物都是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消渴丸中發揮降糖主要作用的藥物也是磺酰脲類藥物,為格列本脲。這些藥物的作用時間又長又短,每天服用次數為1-3次,要求在餐前半小時服用才能發揮比較好的降糖作用。

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

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主要包括瑞格利奈、那格列奈等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時間一般比較短,發揮作用比較快,可起到很好的降低餐後血糖的作用,一般在餐前或者餐前15分鐘服用。

促泌劑的作用機理

胰島素促泌劑藥物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它與胰島B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抑制細胞膜ATP敏感性鉀離子通道,使之關閉。隨著細胞內鉀離子濃度的升高,就會出現細胞膜去極化,膜電壓依賴型鈣離子通道開放,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B細胞鈣離子濃度升高並刺激胰島素分泌。

由此可見,這類藥物的降糖作用依賴於尚存在胰島功能的B細胞數量,至少要達到30%以上,這類藥物才能發揮一定的降糖作用。

促泌劑需要刺激胰島B細胞才能分泌胰島素,發揮比較好的降糖作用。但是對於那些胰島功能比較差的患者,我們在臨床有個比較通俗而形象的比喻,稱為“鞭打病牛”,也就是胰島功能為“牛”,這個牛已經病了,而且已經很累,你用鞭子(促泌劑)去抽,當然牛會走的快一些(血糖會降),但是畢竟病牛很累,很快就會走不動了(不再分泌胰島素),那麼這時的胰島素促泌劑就會導致胰島細胞功能的儘快衰竭,從此對胰島素促泌劑類藥物不再敏感,從此這些藥物就不再有降糖作用,就需要長期胰島素治療。

這時的治療措施就是我們要幫一把,讓這個病牛省一些力氣,恢復一下氣力,胰島功能有所改善,胰島素促泌劑的作用才能發揮的更好。

當病人血糖比較高時,對促泌劑的作用不太敏感,降糖效果也不會太好,醫生通常會選擇胰島素等藥物先把血糖降下來,然後選擇胰島素促泌劑進行藥物的長期維持治療。

綜上所述:

胰島素促泌劑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降糖藥物,依賴於體內尚存的胰島功能。

促泌劑對胰島功能比較差的患者效果不理想,這種狀態下不建議使用胰島素促泌劑,可使用胰島素使胰島功能得到休息和恢復。

促泌劑會對人體內的胰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使用促泌劑的患者要定期進行胰島功能的檢查。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從臨床療效來看,使用胰島素促泌劑有效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分泌胰島素的器官胰島仍然具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否則,必然無效!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才會用到促泌劑?胰島可以分泌胰島素,但分泌胰島素的數量不足或質量下降,必須加大胰島素分泌的時候。


從臨床進程來看,服用促泌劑血糖的變化往往分為3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甜蜜期,表現為服用前血糖非常高,但服用藥物之後血糖下降明顯,此時患者一定是非常開心的;第二個時期為痛苦期,此期的表現為患者血糖忽高忽低,有時血糖非常高,有時又非常低;第三期為絕望期,這個期間血糖只高不低,換句話說,使用促泌劑無效!這說明患者胰島功能出現了衰竭。


臨床研究也發現,對於2型糖尿病來說,服用促泌劑每年的失效率為5-10%左右。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學術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β細胞休息。它指的是抑制β細胞分泌或減少β細胞分泌壓力的手段使β細胞休息,從而促使β細胞功能恢復以達到延緩糖尿病自然病程的進展和穩定糖尿病病情的作用。


怎樣讓β細胞休息?使用促泌劑肯定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低碳飲食。關於如何實施低碳飲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有詳細的介紹。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這個問題我們分解2部分來回答,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促泌類藥物指的是哪些降糖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磺脲類和格列奈類,磺脲類促泌劑包括半衰期較短的短效促泌劑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半衰期較長的中長效促泌劑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緩釋片以及格列吡嗪控釋片。格列奈類促泌劑半衰期較短,屬於短效促泌劑。

為什麼叫促泌劑,顧名思義就是促進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製劑,那要想能夠發揮這個促進作用,前提是胰島細胞得能分泌胰島素才可以,也就是說胰島細胞有一定的分泌功能,那對於1型糖尿病而言,胰島功能沒有分泌胰島素,是不會起作用的。所以說胰島素促泌劑只適用於胰島細胞有分泌功能,但是又缺失或是分泌不完全,所以需要促泌劑來促進他進一步分泌。

其次,什麼是胰島素枯竭,就是胰島素沒有功能了,會不會因為長期應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而使胰島功能缺失呢,答案是不會的。

理由如下:

1、無論何種促泌劑,他們的作用機制都是通過特異性結合B細胞膜上的磺脲類藥物,使鉀通道關閉,細胞內K離子外流,細胞內K離子濃度升高,鈣離子內流,細胞內濃度也升高,從而刺激胰島素分泌顆粒向細胞外分泌,發揮降糖作用。從作用機制來看,它是依賴於鉀離子的通道途徑,不會損傷B細胞的功能。

2、胰島素促泌劑的應用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地位:

研究顯示,對於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的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的下降會比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更明顯,且對體重指數小於24/kg/m2的患者來說,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會更長,所以應該更關注胰島細胞分泌功能的異常對高血糖的影響。

3、使胰島細胞功能得到進一步“休息”。近年來我們主張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於一部分新發血糖水平很高的患者,通常需要四針強化或是胰島素泵的治療方案,目的是代替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使其相應休息恢復其功能,同樣促泌劑也一樣是這個道理。

總之,每一種降糖藥物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不能說促泌劑就好或是不好,只有適不適合某一個患者,至於其是否會是胰腺細胞枯竭,現在還沒有見到相關的研究。每種藥物都有利有弊,適合自己的就是對的。


冰城藥師


不會而是會積累人體毒作用至藥物出現繼發性失效!


用戶5549054492122


有,有人幹活,它就不幹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袁本淼


肯定有影響。長期的行為都會對人體功能造成影響。就像長期不運動會造成肌肉鬆弛,長期吸菸飲酒會導致成癮,等等。長期使用藥物怎能沒有影響呢?這不符合基本生命規律。問題是:是否有辦法代替藥物,如果不能替代,那就得面對現實。就像臥床的病人,就算知道總臥床會讓運動功能減弱,那又怎樣呢?所以,還是針對你的病情來具體分析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