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军 给生产队拾麦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这个将会让我们永远牢记在心里。因为疫情原因我一直呆在家里,几十天来都快捂的发霉了。这几日天气晴好,我戴上口罩拿了一把小铲出门,想到田间地头挖几把茵陈。

二月的天气乍暖还寒,隔着口罩我长吁了一口气,觉得浑身上下一下子舒服多了。谚语云:一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就能当柴烧。在地塄埝边我极力地找寻着银灰色的茵陈,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就像是给大地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一乍来高墨绿色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地唱着歌。我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怀旧的人,看着这绿油油的麦苗,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四十多年前…………

我的童年少年在农村长大,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尽管多少年都不种地了,但我却有深深的恋土情结。乡土,始终在我心上。记忆中的长情散发着乡土气息,虽然久远但愈久弥香依然清晰。现在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都不会干农活,甚至是五谷不分,不由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而在我们小时候,早早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拨草喂猪喂牛羊。在龙口夺食的三夏大忙季节,收割碾打我们插不上手,但拾麦穗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那真的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留下了很美好很深刻的时光。


王安军 给生产队拾麦

我的老家地处渭北旱塬,麦子熟的较早。大约在阳历5月26、7号就动镰开割了,那个年代上学假期太多了,寒假,暑假,秋收假麦忙假等等。老师几乎都是民办教师,麦忙假老师也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在布谷鸟清脆的“算黄算割”叫声中,在青黄不接而又苦焦的那个年代,一年到头只在嘴里扒挖的父老乡亲,望着那快要熟了的麦子,脸上也露出来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一阵风刮过来,小小的村庄都笼罩在麦香里,吸一口气都几乎晕昡了。村里的大人们三三两两来到麦田旁,一边谝闲传拉家常,一边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麦子的长势,讨论着今年的收成会如何如何。并顺手在麦田旁偷偷掐了几穗麦穗,用手揉搓几下,“扑扑”一吹,麦粒一下子干净了。放在嘴里咀嚼,还不紧实的麦粒触碰到牙齿,轻轻的一咬汁浆四溢满嘴清香。我学着大人的样,也掐了几穗麦穗,放在手心不断揉搓。

集体生产体制下,粮食是最最珍贵的。三夏大忙季节,生产队队长就仔仔细细安排了那一组人割,那一组人拉扎实细致有条不紊。社员们都认真聆听着,听从队长的安排。在我心里生产队长神气的就像是电影里的将军,让人佩服的不行。队长一声令下,社员们就呼呼啦啦涌进地里,闪着银光的镰刀上下飞舞,一片片麦子就倒了下去。紧随其后的社员把麦子拾成一捆捆,后边是生产队的大骡马车,能驾驭高骡子大马的都是务农能手,就一杈一杈把麦子往车上装。前边是收割的人群,后边是捆麦子和装车的人群,这样的劳动场面将永远根植在我的心里。

老师这个时候就带着我们拾麦,我们提着从家里带来的笼子,胸前系着红领巾,睁大眼睛仔细的在麦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用小手把一穗一穗麦穗拾进笼里。老师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好孩子。在罗盛教,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感召下,我们争先恐后一个比一个拾的欢,集体的荣誉感让我们一个个非常荣光非常自豪。在社员们歇息的时间,老师就带着我们唱“公社的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花。”等革命歌曲,给乡亲们带去欢乐,给乡亲们鼓劲。

王安军 给生产队拾麦

我们把拾下的麦穗提到生产队的大场里,生产队有专人给过称的。那个学生拾了多少斤,老师也记得清清楚楚。麦假忙完后,我们都会得到奖励和奖品。奖品就是铅笔和本子,当然了谁拾的多奖品就多。最高奖品就是那印着花花绿绿图案的文具盒,文具盒让我们都眼馋的不行,在拾麦过程中都想着文具盒。1978年那个麦忙假,我就得到了文具盒的奖励,我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放学回家捧着文具盒高兴的一路上蹦蹦跳跳。

到家后母亲不在家,去生产队地里干农活去了。拿着文具盒我兴奋的给祖母学说,祖母也高兴的合不拢嘴。本来就满是皱纹的脸,一笑皱纹更多了。祖母爱怜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娃乖,我娃倩,奶一时给我娃煮鸡蛋。那个时候鸡蛋可是美味呀!一般人家都是把鸡蛋一颗一颗攒起来装进罐罐里,攒够一罐子拿到集市上卖了钱贴补家用。有了老师的口头表场和奖品文具盒,再加上祖母还要给我煮鸡蛋吃,我心里美滋滋的。

站在这绿油油的麦田边,回忆过去那苦难而又火红的年代,我呆呆地伫立良久,一时回不过神来。现在收割麦子都是大型机械,收的快也收的干净,也就不会有人拾麦子了,小时候拾麦子的场景将永远成了尘封的记忆。

作者简介:王安军,陕西渭北人,爱好文学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