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雞蛋?看這裡

最近有朋友問小微:聽說雞蛋膽固醇高,冠心病患者不能吃,這個說法靠譜嗎?


對於雞蛋的問題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導致吃的人吃得膽戰心驚,不吃的人覺得自己留有遺憾。


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雞蛋?看這裡


今天,小微就和大家來說一說,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雞蛋!


冠心病的人,當然能吃雞蛋!

膳食營養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循證醫學證據顯示從膳食中攝入過多的膽固醇,會增加心血管病發生的風險。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住過醫院的冠心病患者都會被心內科醫生告誡,要注意低脂飲食,蛋黃屬於高膽固醇食物,需要控制攝入。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冠心病患者就不能吃雞蛋。


研究發現,身體中的膽固醇80%以上是由肝臟合成的,稱為內源性膽固醇,只有20%不到的膽固醇直接來源於食物,稱為外源性膽固醇,而且人體吸收外源性膽固醇遵循這樣的原則:

一、人體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率大約是30%

二、 隨著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的增多,對膽固醇的吸收率會逐漸下降


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雞蛋?看這裡


冠心病患者一般要求每日攝入的膽固醇含量應不超過200mg/d,而一個雞蛋所含的膽固醇含量為141–234毫克,所以冠心病患者是可以吃雞蛋,只要控制在每週3~4個就行。


冠心病患者不要對膽固醇“談之色變”

一直以來,膽固醇的名聲很不好, 雖然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一直被認為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因素之一,但多年來的科學研究並沒有發現這兩者之間明確的因果關係。


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雞蛋?看這裡


據2015年《成都商報》以標題“美國對膽固醇的攝入量不再設限”報道中提到一則日本研究:膽固醇的攝入量與腦中風並無關聯。研究還發現,即使膽固醇攝入量達到每天768毫克,也沒有發現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或死亡率有關聯。


另外,一項長達16年的研究結果發現,低膽固醇水平(每天150~200毫克)的人群心臟病死亡人數是高膽固醇水平(>300mg)的兩倍。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膽固醇作為人體必備的成分,不應過分限制、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


而且,作為人體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被身體吸收的膽固醇對人體很有用處:

膽固醇有助於血管壁的修復和保持完整。如果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偏低,血管壁會變得脆弱,有可能引起腦出血。

膽固醇是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

膽固醇促進脂肪的消化。

膽固醇參與細胞膜和神經纖維的組成。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理性看待膽固醇,不要陷入無謂的恐慌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