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潘天壽(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又號雷者。浙江寧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1928年到國立藝術院任國畫主任教授。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中國畫向來重氣韻、重意境、重格調,同中國的詩一樣,靠的是胸襟、學問、修養。如果讀者看了一幅畫,讀了一首詩,亦能在胸襟、學養上有所提高和收穫,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好的畫,好的詩,可以使人 超脫名利慾望的束縛。


——1963年,對來訪學生語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潘天壽 凝視


有萬物,無畫人,則畫無從生;有畫人,無萬物,則畫無從有;故實物非繪畫,攝影非繪畫,盲子不能為畫人。


——《聽天閣畫談隨筆》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潘天壽 江洲夜泊


荒村古渡,斷澗寒流,怪巖醜樹,一巒半嶺,高低上下,欹斜正側,無處不是詩材,亦無處不是畫材。窮鄉絕壑,籬落水邊,幽花雜卉,亂石叢篁,隨風搖曳,無處不是詩意,亦無處不是畫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隨意拾取之耳。“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惟詩人而兼畫家,能得箇中至致。


——《聽天閣畫談隨筆》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雁蕩山花圖軸 1963 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造化於藝術家之手的藝術品,與生活真實不同,這個畫家與那個畫家的表現手法不同,風格特點不同。創新,可說是每個畫家的共同宿願。


——《潘天壽論畫筆錄》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鐵石帆運圖軸 1958 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畫人胸中生生鬱勃之精神靈感,融會自然之形神,激發流(行)於運思揮毫之間者,氣韻是也。


——論畫殘稿



潘天壽 鷲鷹磐石圖 潘天壽紀念館藏


講格調,還要講思想品格,“品格不高,落墨無法”,畫品的高低與人品是一致的,人品高,畫品亦高。藝術格調的高低,往往與一個人的思想有直接關聯,與作者對於世界,人生、藝術的認識和態度直接有關,同時,還受環境、學識,見聞、經歷等等的影響。


——《潘天壽論畫筆錄》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潘天壽 秋意


筆墨技法,既然是我們民族繪畫藝術的特點,這種技法,既然是多少年代、多少畫家的創作經驗積累起來的,因此我們就須重視它,很好地研究它、整理它,將它繼承下來。不要沒有經過分析就輕率地去抹煞和否定它。


——1955年,在文藝思想討論會上的發言提綱


潘天壽: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

潘天壽 戰地黃花分外香


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層上,一步一重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夢見。


——論畫殘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