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從西安到北京,他在國家亟待發展的領域敢為人先、勇攀高峰;從無到有,他主持建立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系統、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為國家氣象現代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從國內到國際,他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規劃會議上據理力爭,堅決表達國家立場、維護國家利益。他就是

西北大學1986屆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

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張小曳生於1963年,198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化學系,作為兩項"973"項目和3項國家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他在亞洲沙塵暴形成機制與數值預報技術,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與霧-霾聯繫機制及霧-霾數值預報技術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並應用於工程實際。他主持建立的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系統、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等3個國家級業務系統,得到廣泛應用,效益顯著。他在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業務,國家級沙塵暴、霧-霾客觀定量預報業務系統建設中發揮了領軍作用,為建設氣象現代化以及支撐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突出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等。在BAMS、ACP、Sci.Rept.、JGR、GRL以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本領域著名期刊發表論文361篇,以他為第一作者的專著、編著共有9部,被SCI收錄193篇、EI收錄101篇,SCI他引1.1128萬次,8篇第一作者論文SCI引用超100次,其中4篇SCI引用超200次、Web of Science查H因子為55(截至2019年11月),於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懷揣家國情懷,投身科學創新

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1991年,張小曳遠渡重洋,到美國羅德島大學-大氣化學研究中心訪問學習。那時,大氣化學領域在中國尚處於接近空白的階段,儀器也幾乎沒有。中國與發達國家各方面都有差距,包括科技、通信和交通。張小曳對此感受頗深,決心把家國情懷融入科學創新的實踐中。

1995年,張小曳獲得博士學位。僅在博士畢業的十幾天後,就被中科院破格晉升為研究員。三年後,他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併成為一名年輕的博導。

2004年,張小曳從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到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對於這樣一位年輕的科學家、一個對大氣化學充滿熱愛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個更大的平臺,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機遇。

順應時代需求,開創沙塵暴預報先河

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21世紀初,內蒙古、寧夏和新疆等北方地區沙塵暴多發,關於沙塵暴的研究一度成為許多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張小曳和團隊開創了沙塵暴預報的先河。他們結合黃土粉塵研究系統揭示了亞洲沙塵暴源區分佈、釋放總量、輸送、沉降變化機制、沙漠化作用及其與氣候變化的聯繫;主持研發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關鍵技術,併為沙塵暴研究在國際產生重要影響作出關鍵貢獻。

2017年,在WMO第69次執行理事會上,由國家氣象中心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代表中國聯合申報的世界氣象組織(WMO)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ASDF BEIJING)獲認定,標誌著我國正式成為亞洲沙塵暴業務預報區域中心國,張小曳在此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5月召開的WMO第四屆SDS WAS SC會議上,張小曳當選為新一屆SDS WAS 指導委員會主席,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沙塵暴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工作得到國際的充分認可,是中國繼競爭成為SDS-WAS亞洲區域中心(Asian RC)、SDS WAS預報亞洲區域業務中心(RSMC-ASDF)後,在國際沙塵暴科研和業務預報領域取得又一重要進展。

直面難題,建立首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

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長期致力於環境氣象研究的張小曳,於2013年入選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他從中國大氣氣溶膠野外觀測與試驗入手並緊密結合數值模擬,以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與氣候變化、霧-霾天氣聯繫機制和霧-霾數值預報技術研發為核心,開展研究並將成果應用於業務實踐。

隨著大氣汙染防治對環境氣象客觀預報產品需求愈加迫切,我國首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CUACE/Haze-Fog)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應運而生。該系統在全國霧-霾重點區域中心和多個省級氣象部門廣泛應用,為我國霧-霾天氣的預報預警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國家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主持建立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到培養環境氣象研發團隊,從拓展氣象服務領域,到支撐霧-霾氣象災害防治及應對氣候變化,張小曳面向學科前沿、面向氣象現代化建設征程、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迎難而上、不斷突破,成為新興、交叉的環境氣象領域排頭兵、帶頭人。

此外,張小曳還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的帶領下成為IPCC第四、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執筆人之一,第五次綜合報告評審人,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章主筆。他將科研成果服務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規劃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黑碳的減排問題意見不一,一些國家片面的觀點顯然是在轉嫁責任。

張小曳秉持全面、透明、客觀的科學態度,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在會上據理力爭,堅決表達了中國的立場。

他帶領團隊開創我國沙塵暴預報先河,發表193篇SCI論文,當選院士

2019年11月,張小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在數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張小曳始終面向學科前沿,響應國家重大需求,不斷突破創新,直面難題,將中國建設成氣象強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西北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氣象局官微、觀察者網、中國工程院官網、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