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从西安到北京,他在国家亟待发展的领域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从无到有,他主持建立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为国家气象现代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从国内到国际,他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规划会议上据理力争,坚决表达国家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他就是

西北大学1986届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

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张小曳生于1963年,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作为两项"973"项目和3项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与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他主持建立的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等3个国家级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效益显著。他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国家级沙尘暴、雾-霾客观定量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领军作用,为建设气象现代化以及支撑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等。在BAMS、ACP、Sci.Rept.、JGR、GRL以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本领域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61篇,以他为第一作者的专著、编著共有9部,被SCI收录193篇、EI收录101篇,SCI他引1.1128万次,8篇第一作者论文SCI引用超100次,其中4篇SCI引用超200次、Web of Science查H因子为55(截至2019年11月),于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怀揣家国情怀,投身科学创新

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1991年,张小曳远渡重洋,到美国罗德岛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访问学习。那时,大气化学领域在中国尚处于接近空白的阶段,仪器也几乎没有。中国与发达国家各方面都有差距,包括科技、通信和交通。张小曳对此感受颇深,决心把家国情怀融入科学创新的实践中。

1995年,张小曳获得博士学位。仅在博士毕业的十几天后,就被中科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三年后,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一名年轻的博导。

2004年,张小曳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对于这样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一个对大气化学充满热爱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更大的平台,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机遇。

顺应时代需求,开创沙尘暴预报先河

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21世纪初,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关于沙尘暴的研究一度成为许多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张小曳和团队开创了沙尘暴预报的先河。他们结合黄土粉尘研究系统揭示了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释放总量、输送、沉降变化机制、沙漠化作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主持研发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并为沙尘暴研究在国际产生重要影响作出关键贡献。

2017年,在WMO第69次执行理事会上,由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代表中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气象组织(WMO)亚洲沙尘暴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ASDF BEIJING)获认定,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亚洲沙尘暴业务预报区域中心国,张小曳在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5月召开的WMO第四届SDS WAS SC会议上,张小曳当选为新一届SDS WAS 指导委员会主席,表明中国科学家在沙尘暴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工作得到国际的充分认可,是中国继竞争成为SDS-WAS亚洲区域中心(Asian RC)、SDS WAS预报亚洲区域业务中心(RSMC-ASDF)后,在国际沙尘暴科研和业务预报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直面难题,建立首个雾-霾数值预报系统

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长期致力于环境气象研究的张小曳,于2013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他从中国大气气溶胶野外观测与试验入手并紧密结合数值模拟,以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与气候变化、雾-霾天气联系机制和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研发为核心,开展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业务实践。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对环境气象客观预报产品需求愈加迫切,我国首个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Haze-Fog)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应运而生。该系统在全国雾-霾重点区域中心和多个省级气象部门广泛应用,为我国雾-霾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国家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主持建立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到培养环境气象研发团队,从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到支撑雾-霾气象灾害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张小曳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气象现代化建设征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成为新兴、交叉的环境气象领域排头兵、带头人。

此外,张小曳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的带领下成为IPCC第四、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执笔人之一,第五次综合报告评审人,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章主笔。他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规划会议上,各国代表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意见不一,一些国家片面的观点显然是在转嫁责任。

张小曳秉持全面、透明、客观的科学态度,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在会上据理力争,坚决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他带领团队开创我国沙尘暴预报先河,发表193篇SCI论文,当选院士

2019年11月,张小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张小曳始终面向学科前沿,响应国家重大需求,不断突破创新,直面难题,将中国建设成气象强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气象局官微、观察者网、中国工程院官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