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聯盟丨國寶級清宮鳥譜圖

這些花鳥,都是清宮絕頂級的作品。《鳥譜》共十二冊,其第一至四冊隨清宮舊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蔣介石國民政府運至臺灣,目前,被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冊則收藏在故宮博物院。該《鳥譜》每冊的畫幅尺寸及裝裱形制均相同,即縱41.9釐米,橫43.9釐米,為左右對開式。右頁繪工筆重彩花鳥畫一幀,涉及鳴禽、攀禽、陸禽、猛禽、涉禽和遊禽等六個生態類型的鳥,數十個品種;左頁以漢、滿兩種文字書寫其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習性等,並抄錄《爾雅·釋鳥》《詩疏》《禽經》等典籍中的相關著錄。



此套《鳥譜》的原作者蔣廷錫(1669-1732),字南沙,號揚孫,江蘇常熟人。康熙朝進士,官至大學士,是康、雍朝重要的詞臣畫家。他工繪花鳥,並在與宮內西方傳教士的接觸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畫技法,故其花鳥畫既宗法惲壽平的沒骨花鳥,講求設色施墨,不見筆痕線跡,又參用西洋畫法,注重物體的明暗、透視及寫實逼真的視覺效果。


該《鳥譜》體現了餘省和張為邦工筆重彩的精湛技藝:連綿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塑造鳥禽形貌,又以短細的筆觸,一絲不苟地刻畫出鳥禽背部堅密光滑、腹部蓬鬆柔軟的毛羽質感。為了增強其真實性和立體感,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繪畫的光影技法,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表現出羽毛或厚重或輕薄的視覺效果,並通過對高光部位的強調而渲染出鳥兒明亮的眼睛。作為襯景的花草、樹木,以清代花鳥畫壇最為盛行的惲壽平“沒骨”法表現,它們巧妙得體的穿插、陪襯,為畫面增添了生態空間的真實感,從而使鳥兒們在田間溪畔、樹柯草叢間的行止飲喙、翻滾飛翔、剔爪梳翎的各種體態,顯得更富有活力和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