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基建之争的误区:配合而非对立!短炒老、长持新


新老基建之争的误区:配合而非对立!短炒老、长持新

作为当前稳经济的主轴,大基建板块现在不仅面临庞大的规划数字与今年度实际推进之间的鸿沟,而且也面临着到底是传统基建依然占大头,还是新基建为主导的争议。

对此,我们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一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关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复苏,以“新基建”为主要推手加力转型。可以说,各自都有其重要作用。未来在政策支持上,老基建和新基建都会加码形成共振。

站在中长期的角度看,老基建解决的是短期“急救”问题,而新基建解决的是长期“治疗”问题。

同时也考虑到新老基建的这种不同定位,在股市炒作层面我们强调:传统基建因估值优势适合短炒,而新基建则是兼顾了短中长期,中长期持有的方向,但弊端是估值高企。

传统基建有立竿见影稳经济功效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从节后以来政府的多次会议来看,全年经济目标并无变化,依然强调要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但消费即便复工以后恢复也需要很长时间,外贸先是受到国内停工的打击,现在复工又受到海外疫情爆发对诸多出口品需求下降的冲击,只能依靠投资来完成稳增长目标。

从紧迫性上看,时间不等人。2020年已经过了四分之一,预计到疫情结束起码也到5、6月份去了,留个我们“抢救”的时间不多了。所以,老基建复工起来速度更快,效果更佳彰显,就好比危机时刻的一针强心剂,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从股市层面看,以建筑、水泥、钢铁为代表的老基建,除了政策面的逻辑支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就是低估值。短炒机会还是存在的。

新基建是保证长远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关键

新基建再次被正名!3月4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点名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关于新基建,之前任泽平给了一个比较宽泛的界定,并未局限于行业。提出了四“新”概念:

一是新的地区。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这些地区仍有超前推进大规模基建的必要;

二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三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四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

但显然,市场目前对新基建的界定其实比较窄。就是上述说的第四条:行业投资方向的更新。

从行业层面看,“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而其中,5G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符合经济转型方向,又被认为是“新基建”主要抓手。

新老基建之争的误区:配合而非对立!短炒老、长持新

新基建中,5G有被一致认为是核心抓手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仅网络化改造一项,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从投资上来看,一则,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通信行业或者说5G板块经历了约半年的调整,基金持仓持续走低,直到近期才开始向好;二则,5G等新基建可以讲出更多的“故事”,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在5G产业链内部。东吴证券认为,主设备商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应予重点关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随着5G商用部署的不断推进,2030年主设备商的支出将超过5200亿元,成为5G经济产出重要来源之一。

从5G竞赛的角度来讲,主设备商是我国保持5G领先优势的一把利剑;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更是拉动5G经济产出的主力军;从产业链环节来讲,能带动上游半导体、芯片等环节自主,下游催生更丰富更广泛的服务内容。

随着政策加码,5G基建板块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根据公开资料,5G相关个股整理如下:

射频芯片:三安光电、卓胜微、信维通信、麦捷科技;

PCB:深南电路、沪电股份、东山精密、景旺电子;

CCL(覆铜板):生益科技、华正新材;

5G手机射频:鹏鼎控股、立讯精密、信维通信、东山精密;

射频封装:长电科技、环旭电子;

次于5G的新基建则是,特高压

长江证券指出,特高压作为“新基建”重点板块,全年成长空间与趋势确定。政策面推动下,充电桩建设也有望得到全方位提速。

主要体现在:驱动公共桩建设提质且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优质场站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申报流程办理;推动小区、商场等停车位充电桩建设;促进对运营商的建设与充电运营流程支持。

当然,“新基建”的弱点也不少——“新基建”发展空间巨大,但在短中期来看,并不足以撑起稳增长。比如“新基建”项目在逾17万亿PPP项目库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000亿元,占比只有0.5%。所以这导致新基建虽然当前炒的热,但恐怕相当长期内仍无法在业绩基本面上得到验证,导致高估值居高不下,而只是炒预期,情绪稳定性差,随时变脸的可能性相比传统基建更大。

新老基建处在快速此消彼长的替代过程中

从1-2月专项债的比重看,广义上新基建占基建比例约15%左右,老基建仍然占绝对比重,但新基建比例也显著上升了,而且会维持一定增速。

例如,冷链物流项目在专项债投向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停车场项目规模增长约5倍,配电网项目规模增长约10.8倍,生态环保类项目规模增长约2.6%,狭义新型基建规模增长约1.2倍。

结论

老基建凭借估值优势,更受资金青睐。但从中长期看,老基建会受限于项目的推进情况,如果项目落实不及预期,则老基建短期炒完就完了,不会有中期行情。

而新基建不同,新基建兼顾了稳增长、惠民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多项任务,更加被倚重,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总结而言,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是短线策略,老基建凭借估值优势弹性更大,如果是中长线投资,则新基建韧性更强,持续性更好。


新老基建之争的误区:配合而非对立!短炒老、长持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