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裁員,二手車企業600人失業,消費者為何遠離二手車平臺?

疫情下,很多企業撐不下去了,這些企業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員過冬,二手車電商就是這樣一個行業。

近期,網絡盛傳二手車電商平臺"大搜車"受疫情影響,開始裁員,而且裁員的規模達到了70%。對此,大搜車CEO姚軍紅給予否認,但表示公司的確在疫情期間裁員,比例在13%到14%之間。媒體推測,將有600名員工因此失業

疫情下裁員,二手車企業600人失業,消費者為何遠離二手車平臺?

早在去年的6月,人人車就開始了裁員,網傳比例為60%,接著,這年夏季,優信二手車也進行了業務調整與裁員。知名度較高的瓜子二手車,在去年9月已開始裁員,截止年底,大比例達20%到30%。

裁員之後,並沒有為二手車電商行業帶來更好營收。2019年,二手車交易量1492.28輛,同比增長7.96,這是其增速連續兩年下降,2017年增速為19.33%,2018年為10.33%。在2019年僅有7.96的增速中,增速最高的是貨車,增速為11.93%;而個人消費者最為青睞的客車,其交易量同比下降3.69%。有專業人士認為,普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遠離二手車

二手車的C2C模式,即車主與車主直接的電商交易的模式,起源於58同城和趕集網的車頻道。2014年,百度員工前李健,創辦人人車。2015年,趕集網"趕集好車"項目轉變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另一玩家——優信二手車,進行的是為經銷商和消費者搭建平臺的B2C模式。

線下二手車交易,進過層層轉手,中間商層層加價,性價比不高,而二手車電商平臺,號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具有一定的性價比,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這些二手車電商無一例外都是資本扶持起來的企業,這就註定了要不斷擴張,藉以擴大規模,增加自身估值,繼而儘快上市,使資本能夠儘快套現。

疫情下裁員,二手車企業600人失業,消費者為何遠離二手車平臺?

二手車電商的廣告大戰就此開啟。媒體報道,2015年瓜子剛成立,就砸下2億廣告費,這使得2016年,瓜子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均居第一位。這使得其他玩家紛紛融資,大打廣告戰,二手車電商的總體廣告額,從2015年的8億元,到2017年的50億美元。這也造就了2017年二手車市場增速達19.33%。瓜子二手的廣告轟炸,雖然吸引了不少流量,但成交量上漲並不多,即"看的人多了,買的依然少"。

這之後,進入資本寒冬,二手車電商融資能力變低,他們意識到,廣告轟炸的策略不見效,放慢了擴張步伐,開始轉型。但是,之前的瘋狂擴張卻帶來額負面影響,2019年8月19日,央視曝光瓜子二手車平臺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消費者買的並不是平臺上展現的二手車,消費者二手車電商平臺買到瑕疵車的新聞,已不止一次地出現。

二手車平臺上的優質車源哪裡去了?

二手車電商平臺看似是車主與車主之間交易,但是依然有很多經中間化身其中。而開始轉型的瓜子二手車,也不再提"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甚至於設法藏住這句話。這些中間商一方面在二手車平臺上銷售二手車,一方面又以專業眼光,先於普通消費者拿下優質車源,然後加價出售;更有傳言,二手車平臺無法杜絕

員工向中間商透露優質車源的消息。因此,跑一趟消費者很難買到優質車源。

疫情下裁員,二手車企業600人失業,消費者為何遠離二手車平臺?

(網傳瓜子藏"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普通消費者購買二手車的另一個大坑是二手車車貸,即分期付款購二手車。業內人士稱:二手車車貸"還款比貸款多一兩萬元"已成行規

。媒體報道,劉先生看中一輛二手的寶駿730,"售價5.8萬元,購車款不足,聽車商的建議選擇了車貸。結果發現首付2萬元後,還要還貸5-6萬元。總價算下來差不多7-8萬元,都夠買輛新車了。"這多出來的錢,進入擔保公司、貸款公司和車商的口袋。

有消費者說,二手車貸款後,還款的金額購買新車了,不如利用正規車貸買新車。二手車電商平臺瘋狂擴張帶來惡果已經顯現。目前,普通消費者或已經遠離二手車平臺,留在二手車平臺上,更多的是專業人士,如二手車經銷商、工地用車需求、以及高端的汽車玩家等

目前處於資本寒冬,中國青年報報道,2019年創投市場融資數量減少31.41%,融資金額減少了60.3%,可見融資困難增大,那麼,依靠融資擴張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只靠裁員,是無法重創輝煌的。

二手車交易兩佔汽車總交易的佔比,中國不到36.7%,相比較於發達國家的75%,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未來二手車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但這需要建立起透明的二手車交易規則,真正做到"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有待於二手車電商平臺的自律,以及國家法規的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