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情结当休矣

每遇到地震,我就会想到一个人:张衡!虽然他发明的地动仪并不能预测地震,但在当时,能够敏锐地监测到地震,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发明!

地动仪情结当休矣

张衡像

《后汉书》对于地动仪及其实际应用情况记载如下: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那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你我脑中出现的形象肯定是这样:

地动仪情结当休矣

地动仪模型

如果我说这只是今人的相像,你会相信么?

由于地动仪失传加之史书中记载过于简单,导致无人知晓其形状如何。1951年,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史书记载对地动仪进行了复原,至于其是否与历史上的地动仪一致,完全无法考证。换句话说,我们脑中所存的关于地动仪的形象,其历史不过70年而已。

地动仪情结当休矣

王振铎先生

虽然王振铎版的地动仪得到普遍认可,但学界对其质疑始终没有停止。其后,仍有不少人为尽可能真实的复原地动仪而不断努力: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并于2005年完成课题;天文仪器专家胡宁生撰写《张衡地动仪的奥秘》一书,解读地动仪,并制作出相关模型。

为什么要执着于复原地动仪呢?因为在一些学者看来,这是事关民族尊严的重大问题。

有近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张衡地动仪之所以失传,是因为它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它不是个科学的东西。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滕吉文院士说:“地动仪是中华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各国科学家都在尝试复原,如果我们不把这件事做好,那就是罪过。

在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才会不断有学者努力证明地动仪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地动仪模型!

但能否复制出地动仪模型真的很重要么?

未必!

现在制作出的模型,全部基于当代理论,这些理论是否当时就已存在,不确定;

现在制作出的模型,虽然学者声称成功,但能否经受住实践检验,不确定。

正是由于这两个不确定的存在,致使现在制作出的地动仪模型想要真正获得国外学者的认可,很难!因为它们都是完全无法证实的假设,而绝对不是事实。

有朋友就说了,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为什么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他们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啊!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既然史书中记载有地动仪,纵使已经失传,但我仍然坚信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地动仪,只是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想要完全复制出来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外国人的质疑,完全没有必要理会。有朝一日,随着考古或者更多文献资料被发现,说不定对地动仪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认识!

基于此,我认为地动仪情结当休矣!

出于对国外学者质疑的反驳,才要如此努力的复原地动仪,恰恰是一种自卑不自信的表现,潜意识当中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事实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创造出无可辩驳的光辉灿烂的文明!我们的历史不需要也没必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

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