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百咏:虞世南:唐代最得王羲之形神的书法大家,誉为初唐四杰


唐代书法多大家,

彪炳史翰致天涯。

欧褚颜柳出新意,

直继羲之唯虞佳。①


翰林百咏:虞世南:唐代最得王羲之形神的书法大家,誉为初唐四杰


1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翰林百咏:虞世南:唐代最得王羲之形神的书法大家,誉为初唐四杰

虞世南书法承继王羲之、王献之 "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唐窦臮《述书赋》亦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宋《宣和书谱》卷八以为虞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唐代,由于太宗李世民的推崇,书法家学二王得其精髓者颇多,唯虞世南不仅承其神,还得其体,,是学王的典范。

翰林百咏:虞世南:唐代最得王羲之形神的书法大家,誉为初唐四杰

虞世南作品传世稀少,今所见的存帖之外,还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现在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即为虞世南所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