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不同于望果节,珠巴次西“转”得更随意,更宽容,更狂欢,但洒向空中的都是吉祥祷告。所谓“世界有穷愿无尽”。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正午时分,整座山都被金光笼罩,天蓝得肯定,山脚下青黄田畴横一块竖一块,布达拉宫的后背白光耀眼——这是拉萨任何地方都能一眼认出的坐标原点。

趁兴离开

拉卡察与吉仓一上一下,拉卡察(Ra kha brag)意为“用角开辟的岩洞”,传说宗喀巴为逃避明成祖派来的迎请使者,隐居在此处西面的峭壁中,阎罗护法神用角给修行洞磨出了门,得以拜见大师。

吉仓(Ke’u tshang)意为“石窟”,宗喀巴也曾在此居住过。吉仓建于曾经的吉仓西日追边上,由西门出去的山路可直通而下,有的人就在此结束转山路。

都到这儿了,怎能不走完?加紧步子,普布觉寺横空出世。普布觉(Phur bu lcog)的意思是“金刚橛顶上”,因该寺所在山崖状似金刚橛之故。这是色拉山上修复得最好的庙之一。她的外墙与扎西曲林类似,都呈阶梯状上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高耸的护法神殿中,意外撞见一场密宗法会。僧人们戴乌黑长假发,顶锥形银冠,耳边垂彩条,肩披花软甲,高诵中不时晃晃手中的铃铛,为首的一人打鼓。他们端重谨严的样子,叫人声即刻敛住。下山的泥路绕了几圈,便不耐起来,直接踩山面,随人潮倾泻而下。疲乏的人们散着手,懒得发声。只有背孩子的母亲变了花样吹口哨,又“哟伊哟伊”逗孩子玩,孩子 “哟”一声困过去,眼睛闭成一线。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到了山脚,昨天还空荡荡的通往夺底乡的公路,今天一路撑满遮阳伞,木案上摆着凉粉、凉面、炸土豆片、烤香肠……辣子任加。饥肠辘辘的朝圣者蜂拥而去。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阳光煦煦,人潮渐散而桑烟依旧,不由想到西王母为穆天子赋的歌:“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闲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这是下午两点,拉萨城的午休时间。九小时的转山路,就此结束。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第二天上山时,扎西曲林的阿旺师父和他弟弟已经在附近拾了一上午的饮料瓶。珠巴次西的重彩褪去,僧人们恢复修行,色拉山恢复清肃与整饬。

山坡上,黑身白脸的牦牛嚼几口草,抬头发愣,两耳悬系的红缨络流苏垂垂,颈间磬铃叮当。黄狗在石间奔窜,白尾巴的杂毛兔子一闪而过。山间小屋的窗前人影浮动。有山,有水,有房子的地方,也有人,这才成了丰饶可恋的尘世。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趁兴离开是对的:离开她,是为了思念她。然后,在遥远的水泥城市中,念叨她,描画她,再次命名她。

海拔4300上的狂欢时节“珠巴次西”,2500年前传统流传至今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