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在今云南省昆明市翠湖西岸,矗立着一座极其标准的"走马转角"式的建筑,其东南西北楼看上去大致相同,4面楼房浑然连为一体,层高通透,错落有致,各长120米,周长480米,占地宽大,四面都有拱形门洞出入,这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一,云南讲武堂的历史沿革

1,晚晴时期:清政府为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代兵者研究武学之所”。云南于1899年设立陆军武备学堂,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

2,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全貌

3,抗日战争时期:云南讲武堂和讲武学校毕业生纷纷率部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在中条山会战、台儿庄会战、湘桂战役、江西战役、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中,浴血奋战,杀敌报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一批讲武堂毕业军官血洒疆场,壮烈殉国。为拥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4,解放战争中:不少讲武堂将领率部起义,弃暗投明,加入人民阵营。领导长春起义的六十军军长曾泽生,领导云南起义的龙云、卢汉,第九十三军军长龙泽汇、第七十四军军长余建勋等,对促进云南和全国的解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证书

二,云南讲武堂的历史功绩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革命军的摇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出自这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次帅,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大将。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为中国革命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讲武堂食堂饭桌展览

三,永垂不朽的“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因此被朱德委员长誉为“革命熔炉”,被公认为“将帅摇篮”。

四,如今的“讲武堂”

今天,踏进讲武堂大门,深米黄色的外墙,令人深感典雅大方。缓缓穿过院内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走马转角楼,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风采。走进物品陈列馆,里面的一件件物品都曾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们虽然简陋但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展示着中国近百年前走的路,先辈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的代价寻找中国的出路。在展览室里,当年的校训,当年的军歌仍挂在墙上,“坚忍刻苦”四字,印证了讲武堂的历史。当时创作的系列军歌仍然保存完好,歌词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讲武堂展品大炮

无论是讲武堂的教舍,还是那些斑驳的展品,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谱写了一段奋起反抗侵略的辉煌赞歌,讲述着那个时代的艰苦和卓绝。如今,云南陆军讲武堂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来来往往的游客感受着他的魅力,讲武堂因它厚实的文化底蕴,为人们谱写了一曲悠扬的赞歌,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行。

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埔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军歌

《云南陆军讲武堂军歌》

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凶狠;练铁肩,担重担,壮哉中国心!正当中!

中华男儿,要凭那双手撑苍穹;睡狮昨天,醒狮今日,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翘首昆仑风虎云龙;泱泱大国取多宏,黄帝之裔天骄子,红日中国心!正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