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梁爽

理性天蝎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从去年11月做读书会,至今3个多月了。

当时团队找我时,我的担心之一是,普通话不标准。

在南方时,我有分不清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出厂设置;到北方后,新增儿化音错位和音调被东北人带跑偏的bug,录音会把问题的像素放大。

团队鼓励我,做读书会后,你的普通话会大有进步。听到“进步”二字,我倍受诱惑。

我录音时,端坐在衣柜前,手机放进衣柜,减少背景杂音和喷麦感。

第一次录音时,20多分钟的音频,我录了三四个小时,不是结巴,就是嘴瓢,不是读错词句,就是节奏不对,总有错误,总不满意,总需重录。

通过录音,我才知道嘴巴和舌头不听使唤,类似“三十四”“无所适从”“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念起来真拗口;

我才知道朗读需要体力支撑,每次前面录音更顺利,越录到后面,越容易嗓子变哑,脑速变慢,精力难以集中;

我才知道用别人最容易接受的情绪、发音、节奏,把一段话读得流利,字正腔圆,突出关键信息,真的好难。

说了几十年的普通话,短时间内很难变标准,但还是想尽力展现这一阶段的水平上限。

于是给自己布置了作业:

每天朗读10分钟的稿件,独自走路或没事时,多练习绕口令;

稿件多改多看多读,易错字词多练习,不确定的词语查清读音;

每次录音前,做嘴巴体操,锻炼唇肌力,调匀呼吸,集中精力;

习惯配套要跟上,少盐少辣少重口,多喝水吃水果,呵护嗓子。

央视播音员康辉的《平均分》一书中,有个段落让我有同感也被鼓舞:

大一上专业课,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枯燥、机械、折磨人的训练,每天对着舌位图,摆弄舌头在口腔里的位置。


每堂小课,都被老师留堂,很多夜里,都想提出转系。


但奇怪的是,就在这一次次的反复中,我已记不得是哪一天,或哪一刻,我忽然通晓了一切,过去每堂课的煎熬变成了享受。”

我沮丧过,郁闷过,但一直克服困难,保持练习。

在我早孕反应大的阶段,读到一半想吐,吐完再接着读;或是情绪波动大,《小王子》和《我们仨》录到哽咽,只能重录。

3个月后复盘时,口齿更清晰,重录率降低,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录音了。昨天微博上还有读者给我留言,说我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了。

我的普通话虽有进步,但还不够好,下一个三个月,一定会更好。

每天的小进步,让时间给一个三个月的长镜头,会看见量变引起质变的大进步。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自从怀孕后,为了保持更好的身心状态,我报名了线下的孕期瑜伽课程。

上课前还挺自信的,自认为有瑜伽基础,以前经常在KEEP上做半小时的睡前放松瑜伽。

第一次上课就吃不消,看人家二三十周的孕妈妈,挺着大肚子,还能轻松保持很多我咬牙也保持不了的静态动作。

而我很多动作自降难度,中间得歇几次,课上有点出汗,第二天肌肉开始酸疼。

我特意问老师,老师说很多学员刚开始练都出现肌肉酸疼,随着练习的增加,体能的强化,后面越来越感觉不到酸疼。

我刚到教室上课时,常被老师“关照”,要么动作不标准,要么重心不稳当。

练了一个来月后,我发现老师上课时点我名的次数少了,之前拉一阵就放弃的伸展带,现在能支撑更长时间;之前靠墙我蹲一会就受不了的动作,现在能保持得越来越久。

除了更会用核心肌群发力外,体能也在狂野生长。

春节放假后,加上疫情影响,我停练了十来天。

改成线上后的第一节课,在缺少辅具、难度降低的基础上,我气喘吁吁,耐力不足,练完第二天有点酸疼,我意识到体能进度条退步了。

后来恢复隔一天练一次的频率后,好状态也相继回归。

再过一两周,我就坚持练了三个月的孕期瑜伽了,每次抛开杂念练习瑜伽,增加自己的平衡感、专注感、力量感。依次练完腿部、核心、肩背和盆底肌,是场身心紧张感的开心消消乐。

我的上瘾不止一点点,没课的那一天心心念念地盼着上课。

老师经常在群里鼓励我们:

坚持练习会让腿部有劲,孕后期也灵活不抽筋;

坚持练习会让核心强悍,顺产时会用力产程短;

坚持练习会让肩背有力,产后抱娃哺乳更轻松。

怀孕生产对每个女人来说都不容易,产前的每个自律行为,都在一点一点消解着产后的痛苦压缩包。

除了当下的快乐,我还有一种在为将来拆地雷的快乐。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去年上半年,我去学习体态的课程。

每周末一节课,老师们以前做过模特,同学们都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我刚上课时有点小自卑,因为很多同学之前练过,有舞蹈基础,比我高一个头。

每节课,先靠墙站10分钟,老师对其他学生都是点评几句,到我这老师直接上手矫正。

接下来在栏杆处练习开肩,压腿,我身体筋骨比同学硬得多。

最后是走路实操,老师的意见像子弹般向我射过来:头要端正,眼神要聚焦,双肩不要扣,小腹收进去,骨盆前倾加左倾,走路有点外八,提胯不好看……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被打击成筛子,已经快要不会走路了。

我还有点委屈,自己走路和大多数人差不多,有这么多问题吗?

但每次看老师演示,走路带风,踏穿地板,飒爽带劲,现实中这么走当然略显做作,但老师私底下一律抬头挺胸、收腹沉肩的动作,养眼得像风景。

我每次上完课,都忍着心里的内伤,在手机里把老师指出我的问题记下来,每节课上课之前,再回顾手机里的问题清单。在家只要有空就贴墙站,在客厅里练走路。

练习了两三个月,老师指出我的问题越来越少,还当着同学表扬我的动作标准。

那段时间,我上班使用电脑,在家写作打字,都会保持挺背沉肩,有个同事表扬了我。看来我的气质进阶,引起她的关注。

每一天,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惊喜,三个月后,会看到一个惊艳的自己。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那些我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让我体会到自律的惊艳

我的第一本书《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的封面上,有句文案:“每天翻几页,这本书就有力量,让你在三个月与同龄人拉开差距。”

坚持一件事,以三个月起步,能不能和同龄人拉开差距我不敢说,但能和以前的自己拉开差距,我敢确定。

我的经验告诉我,坚持录音三个月,普通话有进步;练习瑜伽三个月,体能有改善;锻炼体态三个月,形体有惊喜。

在我眼里,三个月是个神奇的数字。

你找工作,试用三个月,你转正了,变得越来越能独当一面;你在健身,运动三个月,你变瘦了,身体更匀称,线条更优美。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或改掉一个坏习惯,有人说21天,有人说一个月,我的经验更倾向于三个月。

在我看来,21天或一个月有点类似起步价,三个月更接近一个完整的自律周期,更可能比较全面地让人经历自律早期的兴奋,中期的痛苦,和后期的快乐。

你可能在其中遇到更多试图劝退你的难关,也可能有过想放弃甚至短暂放弃再重拾的经历,而且越到后期,你越能看见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成果池。

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人,先开启三个月的试用装吧。

你会越来越觉得别人也没有多励志,因为你就活成了属于自己的励志故事。

我的偶像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强大。

而我想说:那些坚持过3个月的小事,会让人更惊艳。


梁爽,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