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断肠当年灵谷寺,崔巍孤塔对斜阳。——沈祖棻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留学伦敦,她是第一个赴海外学习考古的学生;考古大理,她是云南苍耳文化的发现者;主政南博,她是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她不考虑婚事,不计较报酬,终身嫁给了考古事业,却在55岁时跳塔自杀。她就是百年流芳,中国文博大家曾昭燏。

一、耕读为本、求阙至善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湘乡,她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璜,父亲是清朝时期的举人,家境较好。她出生那会儿正是清朝末年维新派正在大力推行新政,新文化正在蓬勃发展,家中父母对新文化也是大力推崇。

曾昭燏出生不久,家道开始败落,家中田产和店铺几乎都拿去典当了。但在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她,却已胸怀抱负,有着一种与同龄女孩不一样的气质。她从小就在家中翻阅了很多古籍典藏,这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在她12岁的时候进入了长沙艺芳女子学校,后来她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20岁的时候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进入大学学习的她知道国内的一些知识还不够完善,所以就想着将来要出国学习深造,还为此转入了外文系学习英语。

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想熏陶的曾昭燏并不想被家族的投影遮挡住前行的脚步,在大学期间她孜孜不倦的学习,以品学兼优著称。她一有时间就会去听胡小石教授的课,胡小石教授也十分喜爱这个单纯好学的学生经常对她着意指导批改诗文,辞赋习作。

她慢慢的跟着胡小石教授研究甲骨文、书法、历史、考古,在这段期间她慢慢被考古深深吸引,也奠定了曾昭燏将一生奉献于文博事业的基础,由于国内考古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完善,她便决定出国留学。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二、为民族振兴文博事业

当时南京中央大学毕业生要想取得官费留学名额相当困难,所以如果想出国留学,只能是自费出国。虽然当时二哥曾绍伦已经在中央大学成为一名教授,但是他还要供几个弟弟妹妹读大学以及抚养双亲,负担很重。

后来曾昭燏在俞大为夫妇帮忙下,于1935年自费赴英国留学,成为伦敦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平日里她除了刻苦学习钻研之外还经常去各种博物馆参观,当她看到成千上万件来自中国古代的文物时感到十分痛惜,对于英法联军疯狂洗劫国内无数珍宝文物的强盗行为更是在曾昭燏心中留下了悲愤的印记,她一心想着为中华民族振兴文博事业。

她在伦敦大学读研期间发表了众多论文,得到了考古学家的重视与赞扬,并且获得了考古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曾昭燏拒绝了伦敦大学的聘用,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

。然而回国后看到的是在上海日报的一张照片:一个幼童坐在日军轰炸过后的废墟里大哭,而旁边就是她母亲的尸体。曾昭燏就将这张照片剪了下来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三、有种孤独是拥抱光明

回到南京了,她就出任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开始全力投入考古工作。

在这期间她参加了云南大理的考古工作,是云南苍耳文化的发现者,后来在曾昭燏又相继发掘多处遗址,这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使用外国考古的方法与技术。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她站出来反对将文物运到台湾。当时的坚定选择了保护民族文化,在她的极力保护之下,就留下了一些宝贵文物。后来她又被任命为南京博物院院长,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博事业中,直到生命的结束。

她一生未婚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考古事业。她在长沙艺芳女子学校读书时,就深受堂姐曾宝荪的影响,堂姐曾宝荪一生未婚,她曾问过堂姐为什么不选择结婚。堂姐曾宝荪的回答也成了曾昭燏一生的信仰:只有不嫁人才能服务千万人

在她出国之前也深受时代的影响,那时候正是社会上妇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时期,当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妇女中流传着这么一种看法:结婚就是女子的坟墓,会葬送一生。曾昭燏也认为不少女子结婚后会整天忙于家务,无暇与其他事情。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曾昭燏最敬佩的人除了堂姐之外,还有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吴贻芳,她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致力女子教育,她坚持独身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自得其乐。为了自己向往的文博事业,曾昭燏和也在南京求学的妹妹曾昭懿一起过着独身生活。后来也有人曾问她何时准备出嫁。她却回答道,她早就嫁给了博物馆。

四、灵古塔一跃拨开冰冷历史

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将曾国藩定为“汉奸刽子手”。当曾昭燏看到之后十分生气并且说到曾家多年以来在民族大义面前从未有过丝毫犹豫,可以说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但不能说是汉奸。

没过多久,中国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她的二哥曾昭抡和在南京工作的侄儿曾宪洛都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对待,她在文博学界的众多好友也是如此。进入60年代后,有着开不完的思想学习会,写不完的学习汇报,这样自尊心特别强的曾昭燏感到巨大的压力。

她无法再融入那个时代,她也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也不过如此。1964年,她让司机送她到灵谷寺去散散心。到达灵谷寺之后她就到一个茶室喝了茶,在一张纸上平静地写下了几个字。不久之后她就将身上的大衣交给了身旁的司机,让司机在下面等她,她上灵谷塔散散心。

她将一生都嫁给了国家事业,却55岁跳塔自杀,留下8个字让人悲痛


没过多久,一个55岁的老人从66米高的灵骨塔纵身而下。那一声巨响,震动了灵古寺冬日日的安宁。而之前的那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死与司机无关”。她的死亡没有新闻,更没有追悼,她最终被悄悄葬在了某座不知名的山下。

就这样一生科研成果累累,为我国文博事业尽了全部力量的文博考古专家,以非正常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真正令人恐惧的不是一个生命意外的逝去,而是一个时代信仰的崩塌。在那个时代下有多少人如同曾昭燏一样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在那个时代下葬送了多少英魂,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污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