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飲食上的“患癌”風險有哪些?不要讓“愛”變成“癌”


寶寶飲食上的“患癌”風險有哪些?不要讓“愛”變成“癌”

久用的菜板和木質筷子,最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

4個月以上的寶寶,家長多會給寶寶做輔食,輔食原材料要清洗乾淨外,更重要的要考慮所用的廚具:久用的菜板和木質筷子,最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開水都殺不死,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

菜板是較常用的廚具,基本上做菜時必會用到它。尤其是人們較常用的木質菜板,切菜切肉後會殘留各種食物殘渣,如果不及時清潔,時間久了會變質、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在不斷的重複使用中,毒素就可能會進入到飯菜中去。

解決方案:

木質筷子:定期更換新的木質筷子

菜板:

(1)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清洗菜板、定期換新,並保持菜板乾燥

(2)最好切菜、切肉用不同的菜板,生熟分開,更衛生

(3)推薦兩種清洗菜板的方法:

洗燙法:用硬刷和清水刷洗菜板,再用沸水燙一下,然後放在陽光下晾曬。

刮板浸鹽法:切肉、剁肉餡後,用清水沖洗,再颳去表面的食物殘渣、餘汁,再次刷洗,然後放入濃度15%左右的鹽水中浸泡,然後取出晾乾。

(4)另外,除了久用的菜板,發黴的花生、玉米等, 發苦的瓜子、核桃等堅果, 發黴的筷子, 劣質、無合格證的食用油,也可能潛藏著黃麴黴毒素。


寶寶飲食上的“患癌”風險有哪些?不要讓“愛”變成“癌”


劣質的海綿擦、劣質的仿瓷餐具,多含有甲醛

多數的家長朋友為了避免寶寶摔壞了碗和勺子,多會買一些仿瓷抗摔或塑料製品的碗筷和勺子,而恰恰是這些餐具多含有甲醛,不妨直接使用瓷質碗、定期更換的木質筷子、不鏽鋼勺子來代替仿瓷製品和塑料製品。

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長期接觸,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經紊亂、妊娠綜合徵、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等問題。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研究表明,甲醛的釋放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這一釋放期長達10~15年,會對人體造成長期的、不可逆的危害。

而市面上有些劣質仿瓷餐具和劣質海綿擦,甲醛超標嚴重,對人體有害,可能有致癌風險

解決方案:

除了要在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外:

① 新買的清潔海綿或餐具,最好先多次清洗,並放置在通風處一段時間後再使用(因為甲醛極易溶於水)。

② 使用清潔海綿洗鍋碗後,最好用清水將鍋碗再衝洗一遍,隨後將鍋碗內水漬控幹。

③ 也可以嘗試使用傳統的老絲瓜芯洗碗,絲瓜芯的物理結構類似於海綿,清潔效果也不錯。


寶寶飲食上的“患癌”風險有哪些?不要讓“愛”變成“癌”


久的油壺會生成“環氧丙醛”

寶寶的輔食或長大的寶寶與家長一起就餐,餐食中有些菜品需要放油炒或者會加一些香油,而此處所用的油壺,就需要特別注意一下,用久的油壺會生成“環氧丙醛”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欄目,曾找專業實驗室,對長久使用的油壺做過檢測,發現:有油垢的油壺,裡面的殘油發生油脂氧化和酸敗程度遠高於新油壺。酸敗變質的食用油,在烹調事遇熱不僅煙大、嗆人、影響菜品的口感和營養,還會危害健康。比如,產生腹瀉、嘔吐、腹痛等慢性中毒反應,甚至產生環氧丙醛等致癌物質。

解決方案:

① 一定要定期清洗油壺,減少油垢產生

② 分裝到小油壺的量不宜太多,大概夠一週用即可,儘量保持新鮮度。

③ 新油、舊油別混著吃,以免舊油成為新油的氧化催化劑,加速整壺油變質。

④ 油壺離灶臺、洗碗池遠些,儘量避免高溫、潮溼環境。

⑤ 使用密封性好的油壺,每次用完後擰緊油壺蓋


寶寶飲食上的“患癌”風險有哪些?不要讓“愛”變成“癌”


抽油煙機中生成的“環氧丙醛”

很多家庭,廚房和客廳是一體的,儘管有推拉門可以關上廚房,但煎炸烹煮後的廚房在打開門後會有油煙氣到客廳,如果這時寶寶在客廳玩耍,寶寶勢必會吸入油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抽油煙機中生成的“環氧丙醛”

油煙中含有丙烯醛等多種有害物質,會刺激肺部、咽喉、鼻子,嚴重者引起癌變。而且油煙顆粒還會堵塞皮膚毛孔,長期接觸導致皮膚長斑、長痘、長皺紋、粗糙等。

抽油煙機雖然可以幫助排出油煙,減少做飯的人對油煙的吸入。但如果不注意清潔,沉積其中的大量變質油垢,不僅會導致排氣不暢、還可能會進一步產生有害物質。

解決方案:

(1) 根據使用頻率,定期徹底清潔廚房的油煙機

(2) 炒完菜後不要馬上關油煙機,讓油煙機繼續運轉5-10分鐘,有助於有害氣體徹底排出。

(3) 日常烹飪,儘量少煎炸烤,多用蒸煮炒

(4)廚房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