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一歲多的孩子看不懂太複雜的故事,對文字多的書籍興趣不大,繪本成了很好的選擇,大師級別的作品,圖畫優美,故事有趣,很適合爸爸媽媽講給寶寶聽。

今天我們來說說艾瑞克·卡爾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一本被稱為“人手一本”的經典大師作品。三十多年來,這條毛毛蟲從一個國家爬到另一個國家,俘獲了幾千萬孩子和家長的心。

這個繪本講的是一條蟲子化繭成蝶的故事,通過鮮豔的色彩,幽默的語言,讓孩子看到了一條毛毛蟲的生命歷程。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這本書講了什麼?

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家長和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吧。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月光下,一個小小的蛋,躺著樹葉上。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星期天的早上,暖和的太陽昇起來。啪的一聲,從蛋殼裡鑽出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它要找一些東西來吃。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星期二,它吃了兩個梨,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三,它吃了三個李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星期四,它吃了四個草莓,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桔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星期六,它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一個酸黃瓜,一塊奶酪,一條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段紅腸,一個杯形蛋糕,一塊西瓜。
  • 到了晚上,毛毛蟲的肚子好疼。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蟲吃了一片嫩嫩的綠綠的葉子,這一次它感覺好受多了。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毛毛蟲現在一點也不餓了。它不再是一條小毛毛蟲了,它是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
  • 它繞著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繭”的小房子,在裡面待了兩個多星期。然後,它在繭殼上啃出一個洞洞,鑽了出來。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 它已經是一隻漂亮的蝴蝶了!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爸爸媽媽還能怎麼利用這本書?

除了讓寶寶看著書,給他講這個故事,爸爸媽媽還可以怎麼利用這本書呢?爸爸媽媽可以從自然與健康、語言與數學、藝術與遊戲等多個方面進行擴展講解。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飢餓的毛毛蟲》還能怎麼看


自然與健康

一、毛毛蟲與蝴蝶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故事,給孩子講述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推廣到講解昆蟲的種類習性,以及蝴蝶的相關知識。孩子對純文字描述印象不深,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看毛毛蟲和蝴蝶相關的紀錄片、書籍、動畫片,讓孩子的理解由點到面,形成知識網。

  • 推薦紀錄片《太陽之子》,用高清微距拍攝世界不同地方的美麗蝴蝶,講述從毛毛蟲蛻變到蝴蝶的過程,包括蝴蝶雙飛產卵、幼蟲成長化蛹、破繭成蝶。影片聚焦這些美麗的生命,讓孩子們感受視覺盛宴,同時增長知識。

家長也可以通過毛毛蟲破繭成蝶的故事,給孩子講解奮鬥的意義。毛毛蟲從醜陋的蟲子變成美麗的蝴蝶,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在繭裡面不斷用力,戰勝黑暗和孤獨,不怕痛苦,最終才能取得成功。就像寶寶自己做事情,雖然過程很難,不如媽媽幫著快,但是

要想變成美麗的蝴蝶,必須得靠自己努力才行哦。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二、水果、零食與飯菜

爸爸媽媽問寶寶為什麼毛毛蟲前幾天吃了水果都吃不飽呢?後來吃了那麼多食物後為什麼會肚子疼?最終毛毛蟲吃了什麼才舒服了呢?告訴孩子只吃水果填不飽肚子,吃太多雜七雜八的零食會肚子疼,只有吃他們該吃的食物身體才能棒棒的。從而

引導孩子養成合理飲食的習慣

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認識不同種類的水果,並且給寶寶吃,讓寶寶在實踐中學習,同時養成吃水果的習慣。同時,給寶寶看水果蔬菜相關的繪本、圖書、紀錄片,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 推薦紀錄片《水果傳》,目前已經有兩部,劇組跑遍全球15個國家的50個城市,挑選出40多種特別的水果,講述它們的歷史、特性以及與人類之間的傳奇故事。鏡頭下的水果顏色鮮豔、飽滿多汁,看著就覺得食慾大增,而且影片還貼心地介紹了很多水果的特別做法和吃法,讓小朋友對水果的興趣大增。

相信大部分寶媽寶爸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給寶寶買水果卡片,現在寶寶對水果有了興趣後,可以把卡片再拿出來,讓寶寶來識物認字

家長也可以通過水果做扮演遊戲讓寶寶當水果店老闆,爸爸媽媽當顧客,顧客要買什麼水果,讓寶寶老闆挑出來。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語言與數字

一、語言培養

加拿大約克大學雷蒙德·瑪教授在《心理年鑑》中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學齡前兒童讀到、聽到的故事越多,心智越靈敏。因為孩子在閱讀時,會調動語言區域、聽覺、嗅覺、想象區域等多個區域,無形中鍛鍊大腦。

家長反覆給孩子講毛毛蟲的故事,孩子會漸漸把名字與實物對應起來,如果家長再配合誇張的語氣和動作,孩子會形成一連串的聯想記憶。比如我兒子1歲多不會說話時,我給他講毛毛蟲,配合手指彎彎曲曲地活動,後來,再看到別的地方的毛毛蟲,他便會彎曲手指活動。

孩子大些會說話後,可以讓孩子自己複述故事,也可以在原故事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自己改編故事。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玩“故事接龍”的遊戲,三個人圍成圈,一個接一個講故事,比如爸爸講開頭“從前有一個毛毛蟲王國,那裡有很多毛毛蟲快樂地生活”,媽媽接著講:“有一天,毛毛蟲小文想要去遠方,找很久不見的好朋友。”寶寶接著講:“可是路程實在太遠了,於是小文去找小旺旺幫忙。”故事不用講究現實,天馬行空,講下去就行。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二、數字啟蒙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是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天生有數字直覺,可以進行模糊計算。美國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聯合研究證明,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分辨兩堆物品哪邊多,可以粗略估算小於5的數量。

但是他們的精確計算能力還沒有發展好,不能理解數量的含義。

對小寶寶來講,數字是抽象概念,家長應該把數字和實物結合起來,變抽象為具體物品

孩子通過看毛毛蟲每天吃了多少水果,對數字有了直觀的印象,家長可以借寶寶對數字的興趣,和寶寶玩數字遊戲。

  • 橡皮泥捏數字,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不同的數字,並在數字上插上對應數量的小玩具,讓孩子學會數字的書寫,並理解數字和具體物品數量的關係。
  • 樂高拼數字,用一張紙依次寫上不同的數字,讓孩子在不同的數字上排列相應數量的樂高塊,通過遊戲認識數字。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藝術與遊戲

孩子對玩有天生的興趣,在玩中學是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毛毛蟲和蝴蝶為基礎,給孩子設計一些音樂、美術、體育、遊戲活動,寓教於樂,增進親子關係。

  • 毛毛蟲蝴蝶歌曲接力,爸爸媽媽和孩子輪流唱跟毛毛蟲和蝴蝶有關的歌曲,誰接不下去就彈腦門,不必要求太嚴格,只要有關係就可以通過。
  • 毛毛蟲模仿大賽,藉助被子單子打扮成毛毛蟲的樣子,在床上或者地板上挪動,可以進行速度比賽,或者看誰扮演得更像。
  • 毛毛蟲變蝴蝶,先用單子把寶寶卷起來扮演毛毛蟲,矇住頭待一會,媽媽說一聲“變蝴蝶”,爸爸把寶寶從單子裡“解救”出來,讓寶寶站起來,把單子披在身後,變成蝴蝶。
  • 畫畫、做手工,讓孩子照著繪本畫畫,或者鼓勵孩子畫出自己心中的毛毛蟲和蝴蝶,也可以給它們設計一個“家”,或是畫出孩子想讓毛毛蟲吃的食物,總之
    不必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盡情發揮吧。除了畫畫,也可以做手工,用各種物品貼出毛毛蟲和蝴蝶的樣子。
《好餓的毛毛蟲》看膩了?親子互動做的好,一本書可以看100遍


看繪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親子互動,繪本是工具,互動是手段,歸根到底還是增進親子感情,珍惜難能可貴、一去不回的親子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