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經濟圈的由來。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深入推進,長三角和皖江城市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都市圈城鎮的快速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長三角區域空間格局重組進程明顯加快,南京和周邊城市同城化和一體化發展訴求日趨強烈。

南京都市圈的提出來自於國家計委一份關於中國大都市圈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提出:南京可以聯合安徽幾個城市和揚州、鎮江、淮安共同構造一個長江中下游大都市圈。報告認為,以南京為中心的都市圈地區具有相對完整的大工業體系,這裡距上海有一定距離,又與安徽的經濟往來密切,從人口、地理位置和經濟總量等方面都具備形成大都市的條件。

南京都市圈內各城市在產業分工、城市功能、技術水平、市場化建設等越來越多的領域和層面上顯現出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迫切願望,同城化訴求越來越強烈。南京作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其科教和人才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優勢明顯。但南京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價格較高,導致傳統產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以都市型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則導致農副產品自給率低,而周邊城市的要素成本較低,在土地供給、勞動力價格、農業經濟、生態資源等方面具有較 優勢,和南京具有較強互補性。

發展歷史

2002年3月,蘇皖南京、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滁州6城市計委的負責人彙集江城蕪湖,圍繞啟動共建“南京都市圈”展開具體的規劃研究。“南京都市圈”實現的將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一體化進程,這在中國尚為首次嘗試,也是國內唯一的跨省都市圈。

2003年1月15日,江蘇省政府批准了《南京都市圈規劃(2002-2020)》。

2004年,中國·南京重大項目投資洽談會首次由南京都市圈6城市(南京、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滁州)聯辦。在1300多億元的項目總投資中,給其他5個市帶來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了700億元。

2005年,中國南京重大項目投資洽談會,除主辦城市南京外,周邊的江蘇鎮江、淮安以及安徽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淮南等七個城市參與聯辦,形成“一加七”模式,共同發佈了總投資額達人民幣一千五百多億元的三百六十八個重點招商項目,吸引海內外眾多客商前來洽談,也初顯了南京都市圈經濟聯動的活力。

2006年底,南京都市圈八市經濟總量超過73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平臺。

南京經濟圈的由來。

至此,南京經濟圈正式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