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济圈的由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都市圈城镇的快速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重组进程明显加快,南京和周边城市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诉求日趋强烈。

南京都市圈的提出来自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国大都市圈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淮安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地区具有相对完整的大工业体系,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的经济往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的条件。

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在产业分工、城市功能、技术水平、市场化建设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层面上显现出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迫切愿望,同城化诉求越来越强烈。南京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优势明显。但南京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价格较高,导致传统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以都市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则导致农副产品自给率低,而周边城市的要素成本较低,在土地供给、劳动力价格、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具有较 优势,和南京具有较强互补性。

发展历史

2002年3月,苏皖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6城市计委的负责人汇集江城芜湖,围绕启动共建“南京都市圈”展开具体的规划研究。“南京都市圈”实现的将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一体化进程,这在中国尚为首次尝试,也是国内唯一的跨省都市圈。

2003年1月15日,江苏省政府批准了《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2004年,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首次由南京都市圈6城市(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联办。在1300多亿元的项目总投资中,给其他5个市带来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700亿元。

2005年,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除主办城市南京外,周边的江苏镇江、淮安以及安徽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淮南等七个城市参与联办,形成“一加七”模式,共同发布了总投资额达人民币一千五百多亿元的三百六十八个重点招商项目,吸引海内外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也初显了南京都市圈经济联动的活力。

2006年底,南京都市圈八市经济总量超过73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平台。

南京经济圈的由来。

至此,南京经济圈正式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